戴定一:谈RFID在我国物流领域的应用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我很高兴能够再次参加RFID的中国峰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本次论坛表示诚挚的祝贺,并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学习、交流。
RFID在中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因为它不仅会带来流通和交易成本的减少,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可能给我们的经济甚至是整个社会活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正因为如此,RFID在国家的中长期科技规划中,特别是在服务业的科技规划中是作为具有前瞻性的关键技术提出来的。近年来关于此项技术的研究、
RFID在我国物流领域的应用虽然刚刚起步,但也已经有多种形式:一是在企业内部,如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托盘上安置射频标签,可以明显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海尔、深圳白沙集团等都有这样的案例;二是用在一条供应链上,例如香港溢达集团在新疆的棉花采购流程中使用了射频标签,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改善了库存的调度水平;三是在较大范围的网络中应用,典型案例就是铁道部的车辆管理调度系统,上次峰会我已经介绍过这个案例,直接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从目前我国物流领域的应用来看,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第一,应用系统相对封闭,基本上是一个企业或单位可以完全控制的系统,他们建立的是自用的一套设备、频率、操作和编码标准体系。第二,物流设备、器材的应用先于商品的应用,即车辆、集装箱、托盘、钢气瓶等容器采用射频标签,商品者仍可使用条形码,两种技术结合起来作为起步方案,可能是一种现实的解决方案。第三政府推动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因素。除了铁道部外,我国军事、公安部门的应用也很见效,此外在保税监管、医药食品监管方面都有这方面的探索,对未来整个行业的物流及监管模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上次论坛上我讲到了应用RFID存在的主要问题,需求,成本和标准是国内外一致的三大障碍,现在看来仍然是影响此项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但是我们的认识有所深化。首先,从成本来看,标签的成本已经明显降低,并且还会继续降低,更何况市场是可以细分的,在一些高价值的产品市场中,成本看来并不是主要问题,可以先用起来。其次,需求也是可以培养的。但是要注意的是,RFID的优势是建立在信息共享机制之上的,信息共享的链条越长,RFID就越有用武之地。而信息共享的背后是利益的共享,即供应链机制。因此,可以说培养RFID的市场是一个培养供应链的过程,也就是我国产业的集约化过程。这也说明RFID的应用应该在那些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首先突破,在那些供应链基础较好的领域先用起来。
最后是关于标准问题,也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甚至可能也是国际上最关心的一个焦点。标准与应用的关系有些像鸡与蛋的关系,应用需要标准,上述提到的每个案例实际上都有各自的标准体系在背后作支撑;反过来,标准也需要应用,因为标准的形成就是成熟技术的概括和总结,没有应用哪里会有技术的成熟?所以在实践中,一定会是应用与标准经过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我们主张在二者的关系中应用为本,标准依赖应用的成熟度逐步完善起来,逐步形成体系。我们还主张在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重大问题上,要有中国自己的标准体系,至少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如果这些原则是正确的话,我们建议在现阶段的应用中,不一定要把RFID与EPC的关系捆绑得太紧,因为EPC是一个标准体系,背后有国际竞争、知识产权等极其复杂的问题,一时间难以成熟。从应用的角度来看其中有些标准可以先启动,例如频率标准,具体的一些操作标准例如对于识别距离、速度、数量的误差标准等,这些问题事关现阶段每一个局部的、封闭的应用系统。至于物联网的问题,我们认为则是更为遥远的事情。
总的来看,物流领域的用户们对于RFID的发展是很关注的,但是也很务实。我们主张现阶段的工作要以应用为中心,促进多种形式的应用探索,总结应用中的经验和教训,基于中国的现实开展规划、研究和开发;我们主张现阶段的应用仍以局部系统为主,以物流设备装RFID+商品装条形码的技术方案为推荐方案;我们主张标准的制定要促进现阶段的应用为主,加快形成有利于实际操作的、有较好性价比的技术标准,形成应用与标准互相促进的局面;我们主张政府在必要的流程监管领域里,率先应用,发挥示范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很重视RFID在推进我国物流现代化中的作用,今天我的发言是从物流领域的用户角度来反映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和其他领域的用户以及技术的供应方、相关政府部门等各方面交流,扩大合作,共同推进我国RFID在我国的应用。如有不当支出,真诚地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