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频率标准亟需完善
飞机的导航、电台的广播、军事应用等,无处不用到电磁波。采用射频技术的RFID系统,需占用大量无线频谱资源,而无线频谱资源又是非常宝贵而有限的。因而,在当前无线频段资源日益拥挤的条件下,发展RFID技术首先是根据其应用特点选用适当频率,同时对其发射特性包括工作频率范围、频率容限、必要带宽、发射功率、杂散功率以及调制方式等做出相应规定。美国国家和地区都对电磁频率的使用进行了许可证制度,中国由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简称无委会)进行归口管理。
缺少国际通用的RFID频段
国际电联(ITU)将9 kHz~400
GHz的频率范围划分为12个频段,目前实用性比较高的频段主要是在40GHz以下。RFID系统设备属于短距离、微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按规定,RFID系统应保证在工作时不会干扰附近的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移动业务、航空、导航等其它各类无线电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适用于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的选择。
RFID系统通常使用与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ISM)共用的频段,有的国家如北美、南美和日本等,除了使用与ISM的共用频段之外,还使用了135kHz以下的频率,因为在这个频段里可以使用较大的磁场强度来工作,特别适用于电感耦合的RFID系统。对射频识别系统而言,一些国家考虑使用的最主要的频率是9~135kHz,以及ISM频率6.78MHz、13.56MHz、27.125MHz、40.68MHz、433.92MHz、869.0MHz、915.0MHz
(在欧洲不使用)、2.45GHz以及24.125GHz。
RFID技术在各国所使用的频率不统一,在物流等领域应用时,难以满足跨地域、跨国家操作使用。北美指定使用915MHz为RFID频段,是由于该频段是划分给工科医(ISM)使用的频段,射频识别(RFID)系统与之共用此频段是既合理又可行的。欧盟除明确430~434.79MHz频段为专用短程设备RFID使用外,要求使用868MHz频段,因为该频段在欧洲是作为微功率、短距离无绳电话CT2系统使用的频段,也可以用作RFID系统使用,但是这个频段在中国则是分配给无线数据通信使用的频段。日本最近将原定给无线蜂窝手机使用的950~956MHz划分给RFID技术使用。中国的此频段是分配给GSM蜂窝手机使用的频段。
由上述可见,协调研究出一个或几个国际通用的RFID系统使用的频率是一个非常紧迫而且相当艰难的课题。根据REID系统设备应用的特点和操作使用的范围等,应由制订标准部门、操作使用部门和用户尽快研究,提出使用频率需求计划和规划,由频率主管机构研究规划并协调出专用(如智能交通、铁路及电子政务等)和通用等不同业务和设备系列使用的频段。
选择合适的RFID频段
就RFID的频率特性来看,RFID系统可以简单地分为:低频(0~300kHz)、高频(3MHz~30MHz)和超高频(300MHz~960
MHz)以及微波系统(2.45GHz~1000GHz)。
低频系统一般工作在100~500kHz,常见的工作频率有125kHz、134.2kHz;高频系统工作在10到15MHz左右,常见的高频工作频率为13.56MHz;超高频工作频率为433~960MHZ,常见的工作频率为433MHZ
、869.5MHz、915.3MHz;有些射频识别系统工作在5.8GHz的微波段。
在低频段,常见的应用是航空与航海导航系统、定时信号系统以及军事上的应用。此外,在普通门禁上,低频系统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高频应用范围为新闻广播、电信服务、电感射频识别、遥控系统、远距离控制模拟系统、无线电演示设备以及传呼台等,目前国内较大型的应用为二代身份证的应用和学生火车优待证的应用。超高频RFID产品被推荐应用在供应链管理上。但是,超高频技术对于金属等可导媒介完全不能穿透。实践证明,由于高湿物品、金属物品对超高频无线电波的吸收与反射特性,超高频RFID产品对于此类物品的跟踪与识读是完全失败的。微波主要应用于射频识别、遥测发射器与计算机的无线网络。采用双频技术的射频识别系统同时具有低频和高频系统各自的优点,能够广泛地运用在动物识别,导体材料干扰的环境及潮湿的环境等,诸如托盘、集装箱、水果箱、食品罐头等物流供应链场合、动物识别、人员门禁、运动计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