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其他  >  正文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RFID驱动程序设计

作者:周鹏 侯立刚 彭晓宏 畅达
来源:《电子技术应用》
日期:2014-01-03 11:05:40
摘要:将RFID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相结合,将射频识别模块嵌入到嵌入式系统中,在嵌入式Linux下通过设计驱动程序实现射频模块的收发功能。嵌入式RFID系统增加了RFID技术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丰富了嵌入式系统通信接口外设功能,提升了嵌入式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RFIDGPIOARM

  RFID具有读取速度快、读取距离远、储存信息量大、标签上数据可加密、使用寿命长、工作环境适应性强等多种优点,已经在各领域广泛应用[1]。

  将RFID技术与嵌入式系统相结合,将射频识别模块嵌入到嵌入式系统中,在嵌入式Linux下通过设计驱动程序实现射频模块的收发功能。嵌入式RFID系统增加了RFID技术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丰富了嵌入式系统通信接口外设功能,提升了嵌入式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空间。

  当前的嵌入式系统中并不支持RFID系统,所以要进行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扩展。硬件方面主要根据nRF905无线收发器的电气特性进行接口扩展,利用基于ARM9嵌入式平台的扩展口对nRF905进行控制;软件方面利用Linux内核良好的移植性和扩展性,编写驱动程序控制射频模块的收发功能,在底层驱动以收集和分组数据并传递给上层应用程序,由上层应用程序与用户进行交互。本文所研究的基于嵌入式系统的RFID驱动,将为嵌入式RFID系统提供底层软硬件接口程序,为嵌入式内核增添RFID管理机制,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良好服务,降低嵌入式RFID的开发难度,缩短开发周期,从而降低其成本,使RFID的应用更加普及。

  1 硬件电路的实现

  图1是nRF905无线收发器接口扩展的硬件电路原理图,硬件电路的实现主要基于S3C2440 ARM9微处理器和单片nRF905无线收发器的互联,以及根据nRF905电气特性所做的一些外接电路。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RFID驱动程序设计

  S3C2440是一款采用ARM920T内核的高性能32 bit处理器,其主频高达405 MHz,采用5级流水线和哈佛结构。S3C2440包括两个SPI接口,每个接口分别有两个8 bit数据移位寄存器用于发送和接收。在SPI发送期间,数据同时发送(串行移出)和接收(串行移入)[2]。因此,利用处理器的SPI接口,可以很方便地用SPI接口与nRF905无线收发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单片nRF905无线收发器工作在433/868/915 MHz的ISM频段。由一个完全集成的频率调制器、一个带解调器的接收器、一个功率放大器、一个晶体振荡器和一个调节器组成。其所具有的ShockBurst工作模式可以自动产生前导码和CRC。可以通过SPI接口进行编程配置。

  nRF905采用Nordic公司的VLSI ShockBurst技术。ShockBurst技术使nRF905能够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而不需要昂贵的高速MCU来进行数据处理/时钟覆盖。通过将与RF协议有关的高速信号处理器放到芯片内,nRF905提供给微控制器一个SPI接口,速率由专为控制器设定的接口速度决定。nRF905通过ShockBurst工作模式在RF以最大速率进行连接时,降低数字应用部分的速率来降低在应用中的平均电流消耗。在ShockBurst接收模式中,地址匹配(AM)和数据准备就绪(DR)信号通知微处理器一个有效的地址和数据包已经各自接收完成。在ShockBurst发送模式中,nRF905自动产生前导码和CRC校验码,数据准备就绪(DR)信号通知微处理器数据传输已经完成[3]。

  2 RFID驱动程序设计

  2.1 整体驱动设计思想

  RFID驱动程序的设计采用自底而上(Down-Top)的方法。优先设计底层部分即SPI接口的驱动程序,然后再设计上层RFID驱动。这种自低而上设计方法可以把大模块分散为几个小模块,把大设计分为小设计,便于开发验证,并且符合Linux模块化的设计思想,是一种高效的设计方法。

  nRF905采用SPI接口与外界进行通信,因此底层SPI驱动主要完成nRF905的SPI和微处理器S3C2440的SPI模块间的通信。上层RF驱动程序通过SPI接口向nRF905发送指令和数据,最终由nRF905的主机控制器控制射频收发器完成数据收发,实现射频模块间的无线通信。

  2.2 SPI驱动程序设计

  在硬件电路中,微处理器S3C2440的SPI0模块与nRF905中的SPI接口相连接。SPI驱动的作用即完成主SPI与nRF905中从SPI的数据传输。为了便于验证功能,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底层SPI驱动设计为独立的模块,并且进行调试,在SPI驱动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上层RF驱动。

  在ARM9嵌入式平台的内核Linux2.6.12中,不包含SPI驱动程序,而在Linux内核之后的版本中包含了SPI驱动。这样,就可以移植新版本中的SPI驱动到本嵌入式平台Linux2.6.12中。虽然这种SPI驱动通用性和功能性都较强,但其代码量大,较多功能并不符合本设计的要求。因此,本设计选择重新编写SPI底层驱动,简化其功能,建立环形缓冲区,提高数据收发效率。

  SPI驱动程序作为设备文件,包含write、read、open、release、ioctl等几个操作[4],其中关键性的硬件操作为读写操作,写操作的主要作用是把用户数据拷贝到内核缓冲区,并控制微控制器中的主SPI发送数据到nRF905中;读操作与写操作类似,而过程相反,即把主SPI接到的数据拷贝到内核缓冲区,再由内核缓冲区拷贝到用户空间申请好的数据结构中。对SPI设备数据接收的监控,驱动程序采用中断的方式来通知系统SPI数据是否收发完毕,在SPI设备每发送完一组数据或接收到一组数据后,就会触发中断,信号由IRQ线进入,传入CPU进行中断处理。

  SPI驱动程序的写过程包括建立数据结构、建立环形缓冲区,从用户空间把数据拷贝到数据结构中、调用write函数把数据拷贝进环形缓冲区中、写满后发送第一组数据到发送寄存器。当SPI发送寄存器中的数据发送完毕后,会发出中断信号,触发微处理器中断,系统进入中断上下文。为了缩短中断处理时间,提高中断处理效率,驱动程序中采用了顶/底半部的处理方法[5],即中断处理时间尽量地短,在中断处理例程中调用tasklet调度函数,将需要较多时间的中断处理发到tasklet(即底半部)中处理。在tasklet中会把环形缓冲区的数据写入发送寄存器,最终由SPI控制器发送出去。

  SPI驱动程序的读过程和写过程类似,SPI接收寄存器接到数据后触发中断。CPU接到中断信号后进入中断处理例程,调度tasklet进入底半部进行中断处理,把接收寄存器中的数据拷贝到环形缓冲区中,然后唤醒正在休眠的进程,由read函数把环形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到申请好的数据结构中,再拷贝至用户空间。

  2.3 RFID驱动程序设计

  完成SPI底层驱动后,上层RFID驱动的内容主要是对nRF905配置寄存器进行配置,包括发送接收数据的字节数、目标地址、工作模式、时钟频率等通过nRF905自定义的SPI指令写入寄存器中。因此要对SPI驱动中的write/read函数进行封装,通过调用SPI驱动中的函数完成整体驱动的寄存器配置和数据传输功能。

  RFID驱动程序作为设备文件,同样分为write、read、open、release、ioctl等几个操作。RFID驱动程序的写操作过程:首先将用户空间中的数据拷贝至数据结构中;然后使nRF905进入Standby模式,调用SPIwrite函数对数据寄存器和地址寄存器进行配置,把发送数据和目标地址写入本地nRF905,之后进入ShockBurst发送模式,由本地nRF905向目标nRF905发送数据;最后进程进入休眠状态,等待数据准备信号DR触发中断,由中断处理例程唤醒进程,完成数据发送。图2为RFID的发送流程图。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RFID驱动程序设计

  RFID的读操作将判断缓冲区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就把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至数据结构中,并拷至用户空间中;如果为空,进程就会进入休眠,等待缓冲区接收到数据后,进入中断唤醒进程。在进入ShockBurst RX模式后,本地nRF905会自动监测空中的信息,在nRF905发现和接收频率相同的载波时,载波检测信号CD被置高,触发中断,在中断例程中只是延时一段时间,等待nRF905接收到有效的目的地址时,地址匹配信号置高。当nRF905接收到有效的数据包后,数据准备就绪信号DR会触发中断,进入中断例程,进入Standby模式,把接收到的数据通过SPI接口读入缓冲区内,而后唤醒进程,把缓冲区中的数据拷贝至用户空间中。当所有的数据被读出后,nRF905的AM和DR信号线会被置低。nRF905切换到下一状态。RFID驱动接收流程如图3所示。

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RFID驱动程序设计

  3 功能测试

  测试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对底层SPI接口部分做调试,然后在此基础上,对RFID驱动进行功能测试。

  硬件方面,利用S3C2440开发板的扩展口与nRF905模块连接,扩展口中用到的GPIO资源在驱动程序中设置。另外,用RS-232串口将开发板与PC机相连,利用内核的Debug功能[6],通过PC机对开发板进行控制,完成驱动加载和应用程序的运行。

  软件方面,基于S3C2440的嵌入式平台需要完整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资源,包括bootloader、kernel、文件系统。在对内核进行剪裁后,将bootloader、kernel、文件系统通过JTAG烧入NAND Flash中。操作系统要保证内核、文件系统以及硬件设备正常运行。

  3.1 SPI驱动功能测试

  SPI驱动测试主要测试驱动程序的功能,测试驱动程序是否能够控制SPI主从设备正确传输数据。资源包括S3C2440开发平台、Linux2.6.12内核源码包、示波器。系统运行后,加载SPI驱动,运行编写的上层应用程序进行数据收发,并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3.2 RFID驱动程序测试

  在测试SPI驱动成功后,重新启动系统,待系统成功运行后,加载RFID驱动程序,运行为其编写的测试程序,测试两nRF905无线模块间的通信。S3C2440的GPIO资源与nRF905信号线对应关系如下:

  Power down模式: PWR GPJ12

  载波检测输出: CD GPG6

  地址匹配输出: AM GPB9

  数据就绪输出: DR GPG1

  SPI主入从出: MISO GPE11

  SPI主出从入: MOSI GPE12

  SPI时钟: SCK GPE13

  SPI使能: CSN GPB10

  发送/接收使能: TRX_CE GPG8

  发送/接收模式: TX_EN GPG0

  两个平台分别为:ARM9嵌入式平台和MSP430单片机平台。在ARM平台运行发送测试程序,而单片机平台运行接收测试程序,之后交换。接收端将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并将数据在PC机终端显示。

  当ARM发送端的应用程序中发送字符串“aaaaaaaa”时,单片机端的nRF905模块接收寄存器中收到转换后的ASCII码“97”;当ARM端作为接收端而单片机作为发送端时,ARM端运行接收程序后,在用户空间即显示终端上显示了接收到的数据“abcd…”。表明此RFID驱动程序成功实现了控制nRF905无线收发器进行数据接收传输的功能。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RM9 S3C2440嵌入式平台扩展RFID驱动的设计方案,设计了硬件扩展电路和相应的驱动程序,通过了并测试。实现了嵌入式平台间的RFID短距离即时通信功能。嵌入式RFID驱动将推动RFID技术在应用领域中的发展,将会支持更多的射频硬件,根据此驱动可以开发更多的应用程序,满足多种需求。

  参考文献

  [1] 董丽华.RFID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 SAMSUNG.S3C2440A user’s manual reltminary[OL]. Revision0,2004.

  [3] NORDIC Semiconductor.nRF905_rev1_1[OL].2004:1-36.

  [4] 刘淼.嵌入式系统接口设计与Linux驱动程序开发[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5] Jonathan Corbet,Alessandro Rubini,Greg Kroah-Hartman. Linux device drivers[M].Sebastopol:O’Reilly Media,2005.

  [6] BOVERT D P,MARCO C著.深入理解Linux内核(第三版)[M].陈莉君,张琼声,张宏伟,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