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农业
作者:杨志杰
来源:通信产业网
日期:2011-05-16 15:35:50
摘要:运营商的主要工作则是采用多种方式,引入服务集成商,借助他们的行业应用知识,开发各种应用产品,丰富产品应用;同时,制定农业物联网领域的物联网产业、终端、平台和各种通信协议标准,在产品标准化之外,实现技术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
自“村通工程”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经历了由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再到实现物联网智慧生产和运营的发展历程。
目前,我国“村通工程”已基本完成,各地农业、农村信息化大多已进入信息下乡阶段,各地正在利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电子商务等手段,解决农业市场信息对称的问题,以使得农民的小农生产和大市场联系在一起,提高农民收入。
而在这一过程中,服务农村、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推动农业生产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物联网应用,正逐步在各地兴起。电信运营商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先锋,在此过程中理应扮演重要的推进者的角色。
未来,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物联网应用,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应找准农村、农业生产经营需求;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应整合各种资源,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
物联网服务生产经营
随着网络建设向宽带化、泛在化的高速发展,ICT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环节当中。
目前,我国部分农业信息化发达地区已建立了一些小型化监测实验网络,这些实验性的传感器网络正用于环境、生物生长特征、农产品身份等特定对象或数据的观测和测量。同时,少数农业信息化发达地区正融合传感器、电子标签、GPS等现代数据采集技术,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农业历史资料数据等信息与知识集成系统,以实现多模态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特征数据的提取。
这一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据《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把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作为重点来抓”,农业部将充分利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和3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等领域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目前,在农村物联网应用发达地区,已形成了物联网应用的一些基本运营模式。这些农业物联网应用运营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运营企业做示范性项目,并由运营企业买单;二是,农业主管部门推动项目,并由农业主管部门买单;三是,一些有需求的大型农场为自己的物联网应用买单。
不论是何种运营模式,电信运营商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广泛参与。
找准需求最重要
物联网应用的推广可借鉴此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的经验。
目前,在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方面,“普及性智能终端+3G网络+信息应用平台”已成为电信运营商服务农村信息化的一种有效模式。此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各地也都广泛地参与了农村信息应用平台的建设。
例如,中国电信在南方20个省建成了省级“信息田园”平台,发展了信息化乡镇4000多个,建立了18万个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中国移动在全国31个省开通了农信通服务,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综合信息网,有5600万用户;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也在各地推广了大量的农业信息化项目,包括12316农科在线、3G视频专家热线、平安农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机远程控制系统等。
这些信息平台的成功运营,其关键之处,在于找准了农村、农业的切实需求,物联网应用的推广也应当如此。
“应考虑如何打造一个可持续运作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把政府的支持和市场化手段结合起来。”中国联通副总裁姜正新表示,除了技术创新外,在服务上物联网应用应打造开放的平台和有效的服务体系。
事实上,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已使得单项信息技术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的需要,多种信息技术的结合与集成成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在技术之外,不论是网络建设,还是信息平台的开发,亦或是物联网应用的开拓,其关键都是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商业模式。
应提升产业链实力
以信息化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物联网即将到来的巨大需求已经为运营商的物联网规模商用指明了方向。
此前,运营商开始发力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很多。例如,中国移动在农村滴灌、温室大棚种植、农产品食品安全等领域,中国联通在农机远程控制系统,中国电信在环保监控等领域都有着成功案例。
而在去年,农业部更是与中国联通签署了“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这份协议,未来,中国联通将以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采取联合创办示范点(区)的方式,在农业部所设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片、菜篮子标准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业信息化示范区等区域,开展3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试点示范。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不甘落后,前者将充分发挥移动通信“实时性、个性化、交互性、广泛性”的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移动物联网”应用;后者,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宽带网络、固移融合及IT积累优势,帮助实现农民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
尽管如此,农业物联网的规模发展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产业化难题。
“目前,农业物联网的开展还缺乏适于农业生物与环境条件下使用的低成本的传感技术,还缺乏面向不同应用目标的信息智能化处理技术,还缺乏科技成果转为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模式。”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院长祁晓荔表示。
这些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物联网应用的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产业链能力亟待提升。因此,电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最好的前景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准入、价格、应用试点、行业示范项目等多方面营造宽松的产业环境,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产业链中弱势的领域,如传感器领域等,推动产业发展。
运营商的主要工作则是采用多种方式,引入服务集成商,借助他们的行业应用知识,开发各种应用产品,丰富产品应用;同时,制定农业物联网领域的物联网产业、终端、平台和各种通信协议标准,在产品标准化之外,实现技术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
目前,我国“村通工程”已基本完成,各地农业、农村信息化大多已进入信息下乡阶段,各地正在利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及电子商务等手段,解决农业市场信息对称的问题,以使得农民的小农生产和大市场联系在一起,提高农民收入。
而在这一过程中,服务农村、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推动农业生产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物联网应用,正逐步在各地兴起。电信运营商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先锋,在此过程中理应扮演重要的推进者的角色。
未来,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物联网应用,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应找准农村、农业生产经营需求;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应整合各种资源,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推进。
物联网服务生产经营
随着网络建设向宽带化、泛在化的高速发展,ICT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农产品的生产经营环节当中。
目前,我国部分农业信息化发达地区已建立了一些小型化监测实验网络,这些实验性的传感器网络正用于环境、生物生长特征、农产品身份等特定对象或数据的观测和测量。同时,少数农业信息化发达地区正融合传感器、电子标签、GPS等现代数据采集技术,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农业历史资料数据等信息与知识集成系统,以实现多模态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特征数据的提取。
这一农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可。据《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把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作为重点来抓”,农业部将充分利用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和3G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等领域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目前,在农村物联网应用发达地区,已形成了物联网应用的一些基本运营模式。这些农业物联网应用运营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运营企业做示范性项目,并由运营企业买单;二是,农业主管部门推动项目,并由农业主管部门买单;三是,一些有需求的大型农场为自己的物联网应用买单。
不论是何种运营模式,电信运营商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广泛参与。
找准需求最重要
物联网应用的推广可借鉴此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的经验。
目前,在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方面,“普及性智能终端+3G网络+信息应用平台”已成为电信运营商服务农村信息化的一种有效模式。此前,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各地也都广泛地参与了农村信息应用平台的建设。
例如,中国电信在南方20个省建成了省级“信息田园”平台,发展了信息化乡镇4000多个,建立了18万个乡村综合信息服务站;中国移动在全国31个省开通了农信通服务,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综合信息网,有5600万用户;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也在各地推广了大量的农业信息化项目,包括12316农科在线、3G视频专家热线、平安农村、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农机远程控制系统等。
这些信息平台的成功运营,其关键之处,在于找准了农村、农业的切实需求,物联网应用的推广也应当如此。
“应考虑如何打造一个可持续运作的商业模式,一定要把政府的支持和市场化手段结合起来。”中国联通副总裁姜正新表示,除了技术创新外,在服务上物联网应用应打造开放的平台和有效的服务体系。
事实上,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已使得单项信息技术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的需要,多种信息技术的结合与集成成为了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在技术之外,不论是网络建设,还是信息平台的开发,亦或是物联网应用的开拓,其关键都是真正了解农民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商业模式。
应提升产业链实力
以信息化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物联网即将到来的巨大需求已经为运营商的物联网规模商用指明了方向。
此前,运营商开始发力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很多。例如,中国移动在农村滴灌、温室大棚种植、农产品食品安全等领域,中国联通在农机远程控制系统,中国电信在环保监控等领域都有着成功案例。
而在去年,农业部更是与中国联通签署了“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这份协议,未来,中国联通将以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为重点,采取联合创办示范点(区)的方式,在农业部所设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片、菜篮子标准园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业信息化示范区等区域,开展3G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试点示范。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也不甘落后,前者将充分发挥移动通信“实时性、个性化、交互性、广泛性”的优势,积极推进“农业移动物联网”应用;后者,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宽带网络、固移融合及IT积累优势,帮助实现农民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
尽管如此,农业物联网的规模发展还需要克服许多技术和产业化难题。
“目前,农业物联网的开展还缺乏适于农业生物与环境条件下使用的低成本的传感技术,还缺乏面向不同应用目标的信息智能化处理技术,还缺乏科技成果转为产业化发展的运行模式。”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院长祁晓荔表示。
这些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农业物联网应用的产业链尚未建立起来,产业链能力亟待提升。因此,电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最好的前景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准入、价格、应用试点、行业示范项目等多方面营造宽松的产业环境,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产业链中弱势的领域,如传感器领域等,推动产业发展。
运营商的主要工作则是采用多种方式,引入服务集成商,借助他们的行业应用知识,开发各种应用产品,丰富产品应用;同时,制定农业物联网领域的物联网产业、终端、平台和各种通信协议标准,在产品标准化之外,实现技术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