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食品履历的发展及未来的推动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RFID产业资料库
日期:2010-12-14 09:44:41
摘要:台湾食品履历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各相关主管机关,包括台湾农委会、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台湾经济部商业司等的积极推动,在建构食品上、中、下游阶段之生产履历制度、加工食品追溯制度及流通履历追踪制度等,已有初步成果。
一、前言
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各先进国家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早已重视这个问题,已陆续进行食品安全相关之立法及先导测试,发展出可追溯性制度,称为“食品生产履历制度”(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系指与食品有关的资讯,从原料(农产品)来源、生产(养殖)、收获后处理、加工、制造、流通、运输、销售的每一阶段,都可以向上游或下游追溯及追踪查询,让人民可以吃得安全又安心。
世界各国推动“食品履历”的原因,最早都是从提升“食品安全”的角度而来。但演变至今,可预期的“食品履历”与“可追溯性”,将成为未来农产品与食品进出口国际贸易的必备规格与标准。所以在未来各国推动食品履历及追溯的成效,必将成为食品供应国际间贸易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食品履历”及“食品可追踪系统”的建立已是世界潮流,国际发展趋势,国内相关业者不能不留意。
二、什么是食品履历?
“食品履历”又称为“产销履历”是将与食品有关的资讯,从原料、生产、加工处理、流通及至销售的每一个阶段,通通记录下来, 皆有完整记录可供查询。所以“食品履历”不是仅有“生产履历”,还应包括流通及至销售整个过程的“流通履历”,两者资讯串联起来如此才算是完整的“产销履历”。亦即从“种植/养殖”、“生产现场"、"物流配送"到"贩售"的产销过程中,由各阶段业者分别将产品的产销履历流程等相关资讯详予记录并公开标示,以做好风险管理,若一旦发现食品有问题时,可以马上进行追踪/追溯,能迅速的追溯到正确源头,找出发生原因,有效降低因此而产生的伤害。而消费者亦可以在购买的同时,追溯查询产品或加工品的来源及制造过程。食品履历的建立除了保障消费者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也保障大部分实实在在按部就班的生产者与贩售者的良好信誉,杜绝危害食品安全的黑心商品存在。
三、台湾食品履历的发展
台湾食品履历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各相关主管机关,包括台湾农委会、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台湾经济部商业司等的积极推动,在建构食品上、中、下游阶段之生产履历制度、加工食品追溯制度及流通履历追踪制度等,已有初步成果。
台湾农委会自1993年起,开始规划推动农产品产销履历示范计划,于95年起更将之列为"新农业运动"重要政策之一;另配合台湾行政院1996年~1998年产业发展套案─农业产业升级转型计划,扩大推动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以保护消费者"食"的安全,让消费者能够吃得安全、安心。于1996年1月29日经总统公布正式制定"农产品生产及验证管理法",提供农委会推动农产品产销履历之法源依据,为我国农产品安全管理开启先端。所以目前农委会就依"农产品生产及验证管理法"来研订"农产品产销履历验证管理办法"及"农产品产销履历验证机构管理办法",以有效规范实施产销履历制度之特定农产品项目、范围、申请条件与程序、产销作业基准、操作纪录项目、资讯公开与保存、验证基准、标示方式、有效期间及验证机构相关管理措施,积极推动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农委会各产业主管单位完成米、蝴蝶兰、茶叶、有机产品、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渔产品等110品项标准化"良好农业规范"之制定与公告事宜,以及后续资讯化、推广与辅导事宜,目前超过1,406 家以上农产品经营业者通过验证。
台湾卫生署建构加工食品追溯制度,分别于1994年透过执行"食品履历可行性之研究计划"以及95年度"食品履历制度建立之先导规划计划",以了解国内推动加工食品追溯环境及建立雏型模式。1994年研拟了契作农产品、卖场系统、乳品、水产品及餐盒业者等5种不同商业型态架构之纪录流、资讯流及以条码建立食品履历系统之可行性。 1995年执行"食品履历制度建立之先导规划计划",就不同商业模式追溯系统架构的了解及探讨结果,初步依共同性问题来建构加工食品追溯制度。完成建立契作农产品、卖场系统、乳品、水产品及餐盒业者等之食品追溯架构。台湾卫生署再依据95年度有关建构加工食品追溯制度之先导规划计划之执行结果,及考量加工技术与产品消费特性等面向,自1996年开始执行"建构乳品加工产业追溯系统计划",由乳品产业开始,首先针对鲜乳工厂导入追溯架构,作为建立加工食品追溯制度之先导业别,1997年起进而推广至包装饮用水、饮料、中式点心、食用油、调味酱料、冷藏调理食品及冷冻食品等不同产业多项产品。
1994年8月中的台湾行政院产业科技策略会议(SRB)中,在RFID议题方面,其结论为台湾在"食品安全"、"贸易通道安全"等五个公领域都有RFID应用发展的需求,应成立整合性计划,推动公领域先导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经济部商业司依照产业科技策略会议之决议,自1995年开始以"食品安全"为前题,负责推动“加工食品流通履历追踪先导计划”,为建立安全加工食品供应链,掌控食品的流通,防止商品仿冒、问题原料、及黑心商品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流程控管,即时追溯产品来源及追踪产品流向,运用无线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及网际网路等现代科技,串联食品制造商、物流业以及零售业,加工食品产业供应链上中下游共同建构“加工食品的流通履历追踪系统”测试体系,让加工食品于制造出厂到最终贩售至消费者手上的这一连串商业流程透明化,保障食品消费上的安全无虞。进而建构出一个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食得安心"的流通履历制度。
1996年起台湾经济部商业司更积极推动"加工食品流通履历追踪计划"4年计划,目标要建立安全且安心的加工食品供应链管控基磐,推动以RFID为基础的"食品流通履历追踪系统"及相关服务机制,应用RFID与食品认证相结合,以保障民众食的安心与安全,进而建构出一个可靠且可让消费者信任的流通履历制度,促进食品业及RFID产业发展。其做法是透过RFID技术的应用来达成,对食品从生产完成、储存、运送至零售点的一连串的物流过程进行管控。首先在所生产食品上贴附RFID标签(Tag)或二维条码,写入重要编码讯息于标签中,此标签则代表着该项食品的唯一身份,不容易被仿冒;之后在食品生产完成、储存、配送至零售点的流通过程中,选择重要的过程与地点,架设RFID 读取器进行RFID 标签资讯读取、对应与比对,进行完全的监控与管理。过程中会将所有的资讯(即所谓食品流通履历)记录于流通履历资讯平台,当消费者购买食品前或当时,可透过商品查询机(Kiosk)获得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食品流通相关资讯,包含所购食品之生产资讯、流通历程、认证检核、温度变化、销售资讯等讯息,让消费者能充份掌握食品的品质与流通资讯,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以促进消费者的购物安全。此系统主要应用于食品制造、流通配送、销售门市等业者,目前业者如新东阳、大润发、鹿谷与信义乡农会,以及中国大陆的广州百货皆已导入此一系统。除了可提供消费者履历查询服务,业者也可进行物流管理与分析,进而掌控效期与减少报废品。目前已建有3568个以上之品项,超过600万件具有流通履历的商品,在全国布建商品查询机(Kiosk)的100家零售门市,供消费者消费时查询使用。
依现阶段在建构食品履历追溯制度上之分工,台湾农委会推广之"产销履历",主要以农产品为辅导对象,目前仅限于农作物施肥、用药、采收等栽种相关资讯,并无产品运送流通过程之纪录。台湾行政院卫生署所规划推动的"加工食品追溯制度之建构",着重于食品加工制造过程的履历资讯记录,就是在加工阶段之食品追溯制度建立,无上游原料来源及产品运送流通过程之纪录。而商业司所进行之"加工食品流通履历追踪系统"则着重在食品加工产出后至零售门市销售,其所经过之一连串通路资讯之纪录。未来产销履历之技术发展愈趋成熟,"产销履历"、"加工食品追溯制度"、"流通履历"均应互相搭配整合成为完整"食品履历",提供消费者更安心的购物环境,亦更符合世界之趋势与潮流。
四、未来的推动
未来食品履历系统的机制建立与推动,当然有其困难与障碍,政府应站在辅导者的立场,制定相关规范及认证制度,辅导或补助系统平台之建置及维持,再加上业者支持配合,必能展现成效。食品履历未来如何推动进行,以下三点浅见提供大家参考。
1.观念的厘清
食品履历的建立对业者而言,非常重要且有其必要性,但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食品履历"并不就是等于"食品安全",食品追溯制度之建立,也绝对不是消除所谓"黑心食品"或执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之万灵丹。如何让食品从农场到餐桌之整个过程中,所涉及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管控点,均能确实地加以掌控,这也是政府、食品业者及消费者三方必须共同分担及应负之责任,方能让国人之饮食安全卫生更有保障。
2.业者主动投入及政府积极辅导
呼吁业者正视食品履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主动投入建构食品履历追溯追踪制度,虽然食品履历建置所需之人力及物力均极为庞大,但必须有完善规划及循序渐进之配套措施,才能充分利用并发挥有限资源。且因食品种类多样,食品供应链涉及不同产业、层面众多、范围广泛,相对的使建构加工食品追溯制度之推动更形繁杂,除需由政府各相关主管部会在制度面及法规面之订定及协助辅导,让食品从生产、加工制造、流通到销售等各阶段之资讯,透过资讯介面与技术获得整合外,更需靠业界对政府政策之全力支持与配合,才能够让食品履历制度之建置发挥在管控食品卫生安全上的功效,进而提供给消费者更为"安心"、"安全"的食品,促进消费环境的稳定及安全。
3.有效整合建构完整食品履历系统,与国际接轨。
食品履历追溯追踪系统,包括上游之原料供应及管理阶段、中游的加工阶段及下游的流通阶段,目前分别由台湾农业委员会、台湾卫生署及经济部依管理权责及推动计划,进行"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加工食品追溯系统计划"及"加工食品流通履历追踪计划"之规划及推动。政府应整合三部会所建置之追溯追踪系统相关规定、认证等制度规范,以及编码、资料交换格式、资料库等资讯系统。让业者在导入食品履历,可从原料、制造至消费者端之追溯追踪模式系统化一次导入,减少不必要重复成本投资,提升产品卫生安全品质,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各先进国家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早已重视这个问题,已陆续进行食品安全相关之立法及先导测试,发展出可追溯性制度,称为“食品生产履历制度”( Food Traceability System),系指与食品有关的资讯,从原料(农产品)来源、生产(养殖)、收获后处理、加工、制造、流通、运输、销售的每一阶段,都可以向上游或下游追溯及追踪查询,让人民可以吃得安全又安心。
世界各国推动“食品履历”的原因,最早都是从提升“食品安全”的角度而来。但演变至今,可预期的“食品履历”与“可追溯性”,将成为未来农产品与食品进出口国际贸易的必备规格与标准。所以在未来各国推动食品履历及追溯的成效,必将成为食品供应国际间贸易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食品履历”及“食品可追踪系统”的建立已是世界潮流,国际发展趋势,国内相关业者不能不留意。
二、什么是食品履历?
“食品履历”又称为“产销履历”是将与食品有关的资讯,从原料、生产、加工处理、流通及至销售的每一个阶段,通通记录下来, 皆有完整记录可供查询。所以“食品履历”不是仅有“生产履历”,还应包括流通及至销售整个过程的“流通履历”,两者资讯串联起来如此才算是完整的“产销履历”。亦即从“种植/养殖”、“生产现场"、"物流配送"到"贩售"的产销过程中,由各阶段业者分别将产品的产销履历流程等相关资讯详予记录并公开标示,以做好风险管理,若一旦发现食品有问题时,可以马上进行追踪/追溯,能迅速的追溯到正确源头,找出发生原因,有效降低因此而产生的伤害。而消费者亦可以在购买的同时,追溯查询产品或加工品的来源及制造过程。食品履历的建立除了保障消费者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也保障大部分实实在在按部就班的生产者与贩售者的良好信誉,杜绝危害食品安全的黑心商品存在。
三、台湾食品履历的发展
台湾食品履历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各相关主管机关,包括台湾农委会、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台湾经济部商业司等的积极推动,在建构食品上、中、下游阶段之生产履历制度、加工食品追溯制度及流通履历追踪制度等,已有初步成果。
台湾农委会自1993年起,开始规划推动农产品产销履历示范计划,于95年起更将之列为"新农业运动"重要政策之一;另配合台湾行政院1996年~1998年产业发展套案─农业产业升级转型计划,扩大推动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以保护消费者"食"的安全,让消费者能够吃得安全、安心。于1996年1月29日经总统公布正式制定"农产品生产及验证管理法",提供农委会推动农产品产销履历之法源依据,为我国农产品安全管理开启先端。所以目前农委会就依"农产品生产及验证管理法"来研订"农产品产销履历验证管理办法"及"农产品产销履历验证机构管理办法",以有效规范实施产销履历制度之特定农产品项目、范围、申请条件与程序、产销作业基准、操作纪录项目、资讯公开与保存、验证基准、标示方式、有效期间及验证机构相关管理措施,积极推动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农委会各产业主管单位完成米、蝴蝶兰、茶叶、有机产品、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渔产品等110品项标准化"良好农业规范"之制定与公告事宜,以及后续资讯化、推广与辅导事宜,目前超过1,406 家以上农产品经营业者通过验证。
台湾卫生署建构加工食品追溯制度,分别于1994年透过执行"食品履历可行性之研究计划"以及95年度"食品履历制度建立之先导规划计划",以了解国内推动加工食品追溯环境及建立雏型模式。1994年研拟了契作农产品、卖场系统、乳品、水产品及餐盒业者等5种不同商业型态架构之纪录流、资讯流及以条码建立食品履历系统之可行性。 1995年执行"食品履历制度建立之先导规划计划",就不同商业模式追溯系统架构的了解及探讨结果,初步依共同性问题来建构加工食品追溯制度。完成建立契作农产品、卖场系统、乳品、水产品及餐盒业者等之食品追溯架构。台湾卫生署再依据95年度有关建构加工食品追溯制度之先导规划计划之执行结果,及考量加工技术与产品消费特性等面向,自1996年开始执行"建构乳品加工产业追溯系统计划",由乳品产业开始,首先针对鲜乳工厂导入追溯架构,作为建立加工食品追溯制度之先导业别,1997年起进而推广至包装饮用水、饮料、中式点心、食用油、调味酱料、冷藏调理食品及冷冻食品等不同产业多项产品。
1994年8月中的台湾行政院产业科技策略会议(SRB)中,在RFID议题方面,其结论为台湾在"食品安全"、"贸易通道安全"等五个公领域都有RFID应用发展的需求,应成立整合性计划,推动公领域先导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经济部商业司依照产业科技策略会议之决议,自1995年开始以"食品安全"为前题,负责推动“加工食品流通履历追踪先导计划”,为建立安全加工食品供应链,掌控食品的流通,防止商品仿冒、问题原料、及黑心商品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流程控管,即时追溯产品来源及追踪产品流向,运用无线射频辨识(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及网际网路等现代科技,串联食品制造商、物流业以及零售业,加工食品产业供应链上中下游共同建构“加工食品的流通履历追踪系统”测试体系,让加工食品于制造出厂到最终贩售至消费者手上的这一连串商业流程透明化,保障食品消费上的安全无虞。进而建构出一个可让消费者"买得放心、食得安心"的流通履历制度。
1996年起台湾经济部商业司更积极推动"加工食品流通履历追踪计划"4年计划,目标要建立安全且安心的加工食品供应链管控基磐,推动以RFID为基础的"食品流通履历追踪系统"及相关服务机制,应用RFID与食品认证相结合,以保障民众食的安心与安全,进而建构出一个可靠且可让消费者信任的流通履历制度,促进食品业及RFID产业发展。其做法是透过RFID技术的应用来达成,对食品从生产完成、储存、运送至零售点的一连串的物流过程进行管控。首先在所生产食品上贴附RFID标签(Tag)或二维条码,写入重要编码讯息于标签中,此标签则代表着该项食品的唯一身份,不容易被仿冒;之后在食品生产完成、储存、配送至零售点的流通过程中,选择重要的过程与地点,架设RFID 读取器进行RFID 标签资讯读取、对应与比对,进行完全的监控与管理。过程中会将所有的资讯(即所谓食品流通履历)记录于流通履历资讯平台,当消费者购买食品前或当时,可透过商品查询机(Kiosk)获得整个物流过程中的食品流通相关资讯,包含所购食品之生产资讯、流通历程、认证检核、温度变化、销售资讯等讯息,让消费者能充份掌握食品的品质与流通资讯,买到安全放心的食品,以促进消费者的购物安全。此系统主要应用于食品制造、流通配送、销售门市等业者,目前业者如新东阳、大润发、鹿谷与信义乡农会,以及中国大陆的广州百货皆已导入此一系统。除了可提供消费者履历查询服务,业者也可进行物流管理与分析,进而掌控效期与减少报废品。目前已建有3568个以上之品项,超过600万件具有流通履历的商品,在全国布建商品查询机(Kiosk)的100家零售门市,供消费者消费时查询使用。
依现阶段在建构食品履历追溯制度上之分工,台湾农委会推广之"产销履历",主要以农产品为辅导对象,目前仅限于农作物施肥、用药、采收等栽种相关资讯,并无产品运送流通过程之纪录。台湾行政院卫生署所规划推动的"加工食品追溯制度之建构",着重于食品加工制造过程的履历资讯记录,就是在加工阶段之食品追溯制度建立,无上游原料来源及产品运送流通过程之纪录。而商业司所进行之"加工食品流通履历追踪系统"则着重在食品加工产出后至零售门市销售,其所经过之一连串通路资讯之纪录。未来产销履历之技术发展愈趋成熟,"产销履历"、"加工食品追溯制度"、"流通履历"均应互相搭配整合成为完整"食品履历",提供消费者更安心的购物环境,亦更符合世界之趋势与潮流。
四、未来的推动
未来食品履历系统的机制建立与推动,当然有其困难与障碍,政府应站在辅导者的立场,制定相关规范及认证制度,辅导或补助系统平台之建置及维持,再加上业者支持配合,必能展现成效。食品履历未来如何推动进行,以下三点浅见提供大家参考。
1.观念的厘清
食品履历的建立对业者而言,非常重要且有其必要性,但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食品履历"并不就是等于"食品安全",食品追溯制度之建立,也绝对不是消除所谓"黑心食品"或执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之万灵丹。如何让食品从农场到餐桌之整个过程中,所涉及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管控点,均能确实地加以掌控,这也是政府、食品业者及消费者三方必须共同分担及应负之责任,方能让国人之饮食安全卫生更有保障。
2.业者主动投入及政府积极辅导
呼吁业者正视食品履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主动投入建构食品履历追溯追踪制度,虽然食品履历建置所需之人力及物力均极为庞大,但必须有完善规划及循序渐进之配套措施,才能充分利用并发挥有限资源。且因食品种类多样,食品供应链涉及不同产业、层面众多、范围广泛,相对的使建构加工食品追溯制度之推动更形繁杂,除需由政府各相关主管部会在制度面及法规面之订定及协助辅导,让食品从生产、加工制造、流通到销售等各阶段之资讯,透过资讯介面与技术获得整合外,更需靠业界对政府政策之全力支持与配合,才能够让食品履历制度之建置发挥在管控食品卫生安全上的功效,进而提供给消费者更为"安心"、"安全"的食品,促进消费环境的稳定及安全。
3.有效整合建构完整食品履历系统,与国际接轨。
食品履历追溯追踪系统,包括上游之原料供应及管理阶段、中游的加工阶段及下游的流通阶段,目前分别由台湾农业委员会、台湾卫生署及经济部依管理权责及推动计划,进行"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加工食品追溯系统计划"及"加工食品流通履历追踪计划"之规划及推动。政府应整合三部会所建置之追溯追踪系统相关规定、认证等制度规范,以及编码、资料交换格式、资料库等资讯系统。让业者在导入食品履历,可从原料、制造至消费者端之追溯追踪模式系统化一次导入,减少不必要重复成本投资,提升产品卫生安全品质,有利于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