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六大瓶颈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日期:2010-09-17 11:34:20
摘要:在我国,“物联网”引来了众多狂热的追随者,似乎让人感到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而事实上,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还处于起步造势阶段,而从国际范围内物联网知识产权的进展来看,也反映出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导入期。
在我国,“物联网”引来了众多狂热的追随者,似乎让人感到物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而事实上,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还处于起步造势阶段,而从国际范围内物联网知识产权(基础和核心专利所占比重较小)的进展来看,也反映出物联网产业发展仍处于导入期。总之,由于我国相应的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企业软硬件基础还未达到支撑物联网爆炸式增长的程度,物联网在我国属于创业初期,任重道远。
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几大瓶颈:
◎应用需求层次较低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物联网应用,但总的来说,现有应用数量仍不足以带动产业发展。部分领域技术应用水平与工程化程度较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市场风险仍然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物联网的发展需要社会及行业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在这方面,美国和欧洲国家工业化时间长,社会信息化程度高,互联网基础和公民意识都比较强,物联网的理念和应用比较容易切入。而目前我国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还较低,要想快速推进物联网的全面发展绝非易事。
◎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低,创新体系不完善
物联网划分为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运营和整合应用几个层级。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要复杂得多,千变万化。而我国在芯片技术、敏感器件等基础技术和高精度技术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外,我国相应的创新体系也不完善,虽然已经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了物联网技术研究,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在市场需求出现的情况下无法快速跟进,实现需求的产业化和系统化。
◎商业模式缺失
物联网目前尚未出现清晰的商业模式,产业链上下游的价值传递和产生有什么机制?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怎样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在市场上体现出该价值?这些价值最终如何得到物联网使用者的认同?只有解决了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问题后,物联网才能得到实际的推广应用。
◎产业链不完备,企业规模偏小
目前有众多企业涉足物联网领域,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缺乏大型企业,难以支撑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的发展路线。在运营与服务环节中,电信运营商也是初步进入该领域,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另外,目前产业链条的界定和分工也不明晰,一些重要的环节尚未发展起来。
◎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缺失
物联网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大网,很明显,如果实现全面快速发展,所有的接口、通信协议都需要有统一的产业标准,需要国家和行业标准指引。我国虽然在传感网国际标准制定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但总的来说,标准发展仍滞后于应用发展,在“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标准架构下,共性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应用子集也不够丰富,特别是行业标准规范的缺失,大大制约了物联网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的工程化。
◎行业壁垒问题
传统工业模式是纵向体制、纵向思维,而智慧地球、物联网是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这就意味着要破除这种行业的纵向壁垒,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流程。目前我国各行业发展不均衡,信息化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市场行为,要改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实现市场行为的突破,还需要观念进行革新。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不过现阶段还有许多准备工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做,不可盲目追热,操作投机。
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几大瓶颈:
◎应用需求层次较低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物联网应用,但总的来说,现有应用数量仍不足以带动产业发展。部分领域技术应用水平与工程化程度较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市场风险仍然较大,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物联网的发展需要社会及行业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在这方面,美国和欧洲国家工业化时间长,社会信息化程度高,互联网基础和公民意识都比较强,物联网的理念和应用比较容易切入。而目前我国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还较低,要想快速推进物联网的全面发展绝非易事。
◎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低,创新体系不完善
物联网划分为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运营和整合应用几个层级。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要复杂得多,千变万化。而我国在芯片技术、敏感器件等基础技术和高精度技术方面与国际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外,我国相应的创新体系也不完善,虽然已经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了物联网技术研究,但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较慢,在市场需求出现的情况下无法快速跟进,实现需求的产业化和系统化。
◎商业模式缺失
物联网目前尚未出现清晰的商业模式,产业链上下游的价值传递和产生有什么机制?产业链上的各环节怎样创造价值以及如何在市场上体现出该价值?这些价值最终如何得到物联网使用者的认同?只有解决了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问题后,物联网才能得到实际的推广应用。
◎产业链不完备,企业规模偏小
目前有众多企业涉足物联网领域,但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集群。特别是在应用领域缺乏大型企业,难以支撑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产业的发展路线。在运营与服务环节中,电信运营商也是初步进入该领域,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拉动效应不明显。另外,目前产业链条的界定和分工也不明晰,一些重要的环节尚未发展起来。
◎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缺失
物联网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互联互通、互相融合的大网,很明显,如果实现全面快速发展,所有的接口、通信协议都需要有统一的产业标准,需要国家和行业标准指引。我国虽然在传感网国际标准制定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但总的来说,标准发展仍滞后于应用发展,在“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标准架构下,共性技术发展不够成熟,应用子集也不够丰富,特别是行业标准规范的缺失,大大制约了物联网产品的产业化与应用的工程化。
◎行业壁垒问题
传统工业模式是纵向体制、纵向思维,而智慧地球、物联网是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这就意味着要破除这种行业的纵向壁垒,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和生产流程。目前我国各行业发展不均衡,信息化水平也参差不齐,同时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非市场行为,要改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实现市场行为的突破,还需要观念进行革新。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不过现阶段还有许多准备工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去做,不可盲目追热,操作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