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零售  >  正文

物联网时代下的角色分析

作者:RFID世界网 收编
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日期:2010-06-28 09:16:55
摘要:物联网使信息数字化,并使信息能够在移动手持终端、个人电脑、其他设备和公司信息系统或互联网中进行交换。其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智能传感器、通信链接和M2M应用三方面。
  物联网生态环境

  物联网使信息数字化,并使信息能够在移动手持终端、个人电脑、其他设备和公司信息系统或互联网中进行交换。其服务的关键要素包括:智能传感器、通信链接和M2M应用三方面。

  智能传感器是指嵌在任何设备当中的包含在解决方案里的物理元素,例如:RFID标签识别器、GPS单元、GPRS无线模块等。智能传感器一般会被安装在行业设备、远程医学装置、物流设备、数据家庭和自动售货机等等。这显然将由硬件提供者提供可连接的硬件部分和嵌入终端设置及设备。

  通信链接是实现数据通过移动的、固定的或者临近的连接传送到中央M2M平台的过程,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实物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实物的“透明”管理。这就需要像埃森哲这样的企业承担整合M2M的解决方案及集成部分的责任,也需要网络运营商提供移动、固定或传感网络的通信服务,带动物联网应用产生的通信需求。

  随后,通过M2M解决方案详尽分析信息之后,对智能传感器提供警示、报告和控制。M2M应用将体现在用户界面上,客户可以通过移动手持终端、个人电脑等设备看到,并对远程实物进行控制。在中国,还没有明确的M2M服务提供者,暂时假想它是通过M2M平台向居民和商人提供M2M服务的,同时,它必须是一个关注垂直市场细分的专业公司。

  运营商挑战和机遇

  物联网生态系统复杂,物联网服务开始出现,但是谁能把物联网整体能力提供给客户呢?

  运营商作为通信网络的建设和运营者,在物联网的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尽早整合产业链资源,从而推动物联网产品的成熟普及。同时规范传输网络协议,从而推动IPv6协议普及。此外,还可从构建云计算的中央处理单元入手,与产业链各方共同努力推动物联网的成熟。

  就中国而言,三大通信运营商现有的M2M产品尚不成熟,仅提供3G和GRPS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等领域的具体的产品,而产品缺乏体系化和系统化,且大部分仅具有感应和传输功能,并不具备物联网智能化处理的要求。

  其次,互联网、通信网和广电网已经构成了物联网的骨干传输网络,但与互联网通行TCP/IP协议不同,物联网现有的RFID射频技术、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尚无统一标准。同时存在现有的IPv4协议的地址容量受限的问题。

  此外,需要提升中央处理能力。物联网智能化处理需要通过不同功能的M2M系统之间的信息链路共享,由中央处理单元协同各系统共同运作,将智能感应融入到整个社会的运转之中。中央处理单元应建立在分布式云计算基础上,以提供高速计算能力和容灾备份功能,保障整个物联网络的正常运转。

  经埃森哲分析研究发现,网络运营商、公用事业公司和制造商/零售商能够较好地利用现有潜在能力,管理一个传感器/通信网络。其中,网络运营商在销售和物联网解决方案管理方面具有对现有能力再利用的强大竞争优势。其拥有现有服务导向的CRM能力和顾客所有制,即面向大顾客群、锁定顾客关系方面是其他公司所不可匹敌的。同时它们主导市场的潜力以及设立行业标准的机会远大于其他行业,并可以此影响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此外,它们在提供物联网服务时可以依赖它们强势的品牌认知,为跨行业的物联网服务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它们可以提供信息集中型服务,将从一个或多个设置或来源搜集而来的信息进行阐释/整合,例如:远程智能传感器测试,户外动态数字广告,绿色计量,等等。

  面对物联网这一智能化的未来画卷,具有先天优势的运营商的物联网应用市场机遇数不胜数。就面对企业客户的市场而言,包括:

  补贴通道:为M2M服务产品定制独特的定价,并提供漫游津贴;

  M2M管理服务产品:为公用事业公司、汽车制造商、医疗保健机构以及包括客户服务与计费服务的车队管理提供完整的M2M能力;

  M2M管理和安全网关及其他改进:为M2M设备提供支持,诸如全新的HLR、统一目录和认证;

  M2M服务产品提供商的合作关系:实现批发或“白标”的机会等等;

  而面对个人和家庭的消费品市场而言,包括:

  拓展传统无线设备的组合:将手机到具有无线宽带功能的电脑、照相机、电子书以及游戏机;

  与零售商签订合同:增加无线宽带设备的品种,推动无线订阅;

  与PC及其他OEM厂商合作:缔造全新的运营商品牌产品等等。

  物联网速赢关键—传感网络

  从投资角度分析,物联网的应用可分三个层次:一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射频标签、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即利用现有的手机、PC等终端实现应用。三个层次中,传输网络和应用网络的技术已基本成熟,而传感网络属于信息时代新生物,仍存在大量知识技术空白;而且国际化标准体系尚未形成,预埋专利的空间巨大;同时,世界各国的传感网应用基本上处于尝试阶段,业务形式较少,也尚未出现广受欢迎的杀手业务。因此,要在物联网上实现快速突破,就要从传感网络入手。

  首先,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络的关键技术,解决最后N米的问题,建立一完整的物联网,将短距离至长距离无线网络全部囊括其中,是运营商面临的首要课题。无所不在的无线传感网络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安置在实物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数字信号可随时随地通过它传送出去。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之所以会在未来有广阔的前景,在于它很好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最后十米或者是最后一米的问题,比如在已经部署完成、正在使用的环境下,或不便搭设有线通讯设备的环境下,构建一个全面覆盖的无线传感网络。
  其次,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从长远来看,传感网标准的建立将有望推动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极为关注的物联网业务的发展,但是,如何统一终端和接入标准仍是困扰运营商M2M业务发展的棘手问题,因为机器间的智能通信和管理涉及到产业链中多个厂商。目前,各家厂商并未实现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如何跨越不同厂商、不同终端接口的不同标准是运营商乃至所有M2M服务提供商都必须解决的难题。标准不一,已严重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但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业界各方也面临博弈局面。

  传感器网络作为通信网络的末梢,尚未出现杀手级的与行业应用融合的业务形式。随着人与人互联的产业已基本趋向饱和,以物与物的互联为代表的传感网将形成全新的业务,是信息技术领域新一轮发展与竞争的制高点。如果国内通信运营商能够抢抓先机,利用好中国当前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环境,积极开拓传感网的业务,就能够在关于传感网的业务形式、规模、结构等方面得到突破,同时在业务领域的专利和标准上铸就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