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支付  >  正文

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系统几种常用实现方式的分析和比较

作者:黄胜 詹舒波
来源:中国通信学会
日期:2008-04-08 11:22:24
摘要:随着移动小额支付业务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已成为运营商争夺的数据业务焦点之一。文章对当前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系统的几种常用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对它们基于几个主要的技术参数进行了深入的比较。
摘  要: 随着移动小额支付业务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已成为运营商争夺的数据业务焦点之一。文章对当前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系统的几种常用实现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对它们基于几个主要的技术参数进行了深入的比较。

  关键字:移动小额支付业务,IVR,Web,SMS,WAP,RFID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Analyses and Compare several common Modes to Realize Mobile Small-sum-Payment System

  Huang Sheng, Zhan Shu-b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etworking and Switching Techn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it become one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 mobile small-sum-payment service is one of the focus in data service competition during several carriers in China. The paper analyze each of them in detail which several common modes to realize mobile small-sum-payment system, and discuss the difference during these modes based on several mainly technology parameter.

  Key Words: Mobile Small-sum-Payment, IVR, Web, SMS, WAP, RFID

  1 移动小额支付的现状

  移动小额支付业务就是将移动网络与金融系统相结合,为用户提供通过移动终端作为业务接入手段方便地进行商品交易、缴费等金融服务的在线支付业务,是移动商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业务种类看,大致可以分为小商品交易、服务付费、电子产品支付等几类。

  从2002年开始,移动小额支付就已经成为移动增值业务中的一个亮点。在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金融机构(银联、各商业银行)和服务提供商(CP/SP)多方的参与和努力下,不断推出各种移动小额支付业务,诸如超市小商品消费、停车、洗车、铃声下载、彩票投注、手机钱包等。在各种新业务层出不穷的背后,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经过电信运营商和金融机构在相关方面的努力,移动小额支付业务已经逐渐浮出水面,真正走入手机用户的日常生活中。但与此同时,无论是中国联通还是中国移动,似乎都是采用同一个运作模式,由服务提供商(SP)提供服务,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结算,运营商获得通信费用及利润分成。与中国银联的战略合作固然重要,但也束缚了两家公司在小额支付方面的业务多样化。当前移动小额支付业务发展重点不突出,从简单的小额支付到与银行信用卡捆绑的缴费业务、查询业务等,运营商在各地推出的支付业务之间的关联性并没有给用户以整体的业务推广、发展策略思路,结果导致相关的手机操作及业务菜单都没有形成标准的、用户易于接受的方式。众多的移动小额支付业务似乎成了运营商、金融机构提供的一种复杂的附加服务,而没有成为一项主力业务,离真正的大范围推广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移动小额支付系统的特点

  作为移动网络和金融网络相结合的产物,小额支付系统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交易额:小额支付的每笔交易额非常小,每一笔交易在几元到几十元之间;

  安全性:由于小额支付每一笔的交易额小,即使被截取或窃取,交易方的损失也不大。所以,小额支付很少或不采用公钥加密,而采用对称加密或hash运算,其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审计或管理策略来保证的;

  效率:由于小额支付交易频繁,要求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如存储尽量少的信息、处理速度尽量快和通信量尽可能少等,实际应用中,可在安全性和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

  应用:由于小额支付的特点,其应用也具有特殊性,如信息产品支付、移动计费和认证等。

  3 现有的主要支付方式

  目前国内远程非现金交易中,主要存在如下支付模式:

  充值卡支付:其优势是直接、实在,用户用钱直接购买实物,用户容易接受;但弊端是卡主要通过门市或网吧销售,用户群体有限,而且渠道建设周期长、成本高。

  银行/邮政汇款支付:其优势是渠道成本几乎为零,任何用户均可采用;缺点是对最终用户极其繁琐、不便,且用户不能立即使用,而商家对于核对汇款及用户返回支付卡也需要人力支持。

  网上银行:其优势是快捷、方便,费用实时划扣,基本不存在坏账风险,支付成本也较为低廉;但其最大问题是支付过程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安全,大多数银行使用网络支付需要用户到柜台办理申请手续,因此用户普及程度较低。

  第三方支付:比如慧聪的“买卖通”、淘宝的“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平台解决了银行无法解决的信用问题,这种服务消除了买卖双方的担忧,是得到市场认可的安全模式。但基本只限于在其自己的网站上使用,没有被推广和普及。

  电话支付:这是手机用户通过拨打指定声讯热线购物,交易费用从手机账户余额中扣除的支付方式。其特点是普及程度高、支付快捷方便、渠道建立快,非常适合互联网小额产品的支付,通常不适用于大额产品支付。

  4 移动小额支付系统的最重要的几种实现方式

  综合考虑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目前业界存在的移动小额支付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本节主要分别分析各种实现方式的业务流程及其优缺点,下一节再阐述各种实现方式之间的对比。

  4.1 电话(IVR)

  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即互动式语音应答,主要是指电话语音业务增值服务,和目前大家熟知的固定电话声讯服务类似。手机用户通过拨打指定支付热线,收听语音提示,输入相应的信息,参与互动式的服务,最后完成交易。

  其优点是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安全,有明确的语音提示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用户基础极其广泛,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全国手机用户超过4.8亿户,同时正以每月几百万户的速度递增),同时声讯服务已广为大家所熟悉和接受,因此电话小额支付受到服务提供商(SP)和用户的广泛认可,其推广和使用程度也是最高的。

  但是电话小额支付在交易过程中会产生额外的通信费用,由于小额支付系统每一笔交易发生的金额都比较低,所以如果通信成本过高,就会阻碍电话小额支付的推广和应用。可喜的是,手机资费最近几年不断在下调,交易过程中产生的通信成本在交易金额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小。

  另外一个问题是,支付热线的语音提示需要合理设计,做到简单、明了,过于繁复的语音提示操作不仅会增加用户的通信成本,同时也会降低用户的消费热情,阻碍移动小额支付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4.2 WEB

  由移动小额支付平台提供统一的门户网站,用户使用手机注册后,登录网站购买商品,选择合适的付款方式完成交易过程。

  其优点用户基础广泛(据CNNIC统计,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达1.37亿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站购物正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一个组成部分,网上支付也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但是网上支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各种病毒、木马程序盗取用户账户,导致用户利益受损,并且时至今日尚无完美的解决方案;另外网上支付限制了地点,通常只能在办公室或家中完成交易。

  4.3 SMS

  短信已经成为除传统的语音外,手机用户最重要的沟通方式。同时它也是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SP)收入来源的重要支柱。

  使用短信来实现小额支付系统,用户需按照服务提供商(SP)公布的规则输入固定格式的信息,发送短信到短信中心(SMSC),经短信中心和小额支付平台在后台处理完毕后,再给用户发送确认短信,用户成功确认后,交易完成。典型的应用如通过短信下载铃声或点播歌曲等。

  其优点是使用简单、方便,诸如铃声下载这样的短信小额支付业务已发展成为手机用户的日常消费;交易成本低,短信通信费在支付交易中所占的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短信方式存在着时延问题,由于短信固有的技术实现机制——存储转发,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时延,特别是节假日高峰期,甚至可能出现短信丢失的情况,即使短信及时到达了手机,也可能由于用户的忽视而造成交易拖延,最终导致交易失败。因此手机短信支付容易发生数据掉包或其他网络故障,导致扣费不成功,从而出现高坏账率的局面。

  4.4 WAP

  几年前,WAP手机还是比较罕见的产品,而随着通信业的快速发展,WAP已经成为手机必备的基本功能了,WAP上网也逐渐被用户所接受和使用。

  通过手机访问WAP购物网站,其流程类似于Web方式,但它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便捷的移动性为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购物提供了可能,使用户网上支付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相对于Web网站病毒泛滥的局面,WAP是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式。

  但是WAP交易过程中会产生额外的通信成本,无论是按流量计费,还是包月收费,WAP支付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交易成本。

  4.5 RFID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技术被认为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重要产业和应用技术。

  RFID不仅仅受到全球IT行业和制造业的普遍关注,而且通信设备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也开始研究如何将RFID技术和现有的通信系统相结合,开发新的业务和应用,进一步丰富电信业务的种类和功能。

  简要的支付流程为:用户购物完毕后,使用带有RFID芯片的手机来付款,客户端识别手机用户信息,发送至后台小额支付系统进行交易处理后,后台向用户手机发送交易确认信息,用户回复确认后,客户端打印交易凭证,本次交易支付过程即完成。

  这种支付方式,对用户来说不需要携带现金,同时也无需找零,支付方便、节省时间、简单易用;对商家来说虽然需要投入成本用于购买客户端系统,但是减少了购物缴费排队现象,加快了资金的流通,增加了利润,显然是利大于弊的事;对于服务提供商(SP)来说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支付服务,增加用户数,通过与商家、运营商的利润分成获得服务收益;对于运营商来说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和设备,无需扩展,无需追加投入额外的运营成本,即可以分享利润分成。因此,这种支付方式无疑能获得各方的认可,得到很好的应用。

  由于在非接触的条件下,客户端可以读取RFID手机中存储的数据,这导致人们对RFID技术在个人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等方面的种种争议。正是由于这种争议普遍存在,严重阻碍了RFID技术的应用推广。

  RFID技术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基于RFID技术的小额支付系统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个人隐私和安全等问题的困扰,还得不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安全认证和加密技术的发展,这些困扰最终都将得到很好的解决,基于RFID技术的小额支付系统将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5 移动小额支付系统主要的几种实现方式对比

  一个好的支付平台,仅仅能够完成支付流程是不够的,如何在准确的完成支付流程的同时,强有力的保障买卖双方交易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又不给交易的双方带来附加成本,方便快捷的完成整个交易,应该是它追求的目标所在。

  经过上面一节对五种移动小额支付系统实现方式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都有各自的优点,同时也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下面就几项主要的指标对五种实现方式进行对比,见下表。

  由此表可以看出,电话支付方式在安全性、时延、便捷性方面都占有显著的优势,虽然其附加成本——通信费——比较高,但是随着电信资费的不断下调,这种附加成本在不断下降。WEB方式在安全性方面的缺陷目前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与电话方式相比,它的用户基数更低,用户群体更狭窄。短信方式在时延方面的缺陷,需要运营商改善通信网络、加大设备投资、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短信投递等,这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满足。WAP方式在目前中国WAP产业整体不明朗、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计划大力封杀免费WAP网站的大环境下,其推广似乎难以取得显著的成效。RFID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技术,虽然被业界炒得很火,但是其真正的商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它在个人隐私安全方面尚不能提供完整的保障,因此,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占主导地位。

  经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就能看出来,目前最成熟的、最合适的移动小额支付方式应该是电话小额支付。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电话小额支付占到移动小额支付业务量的一半以上。

  6结语

  当前,移动数据业务成为各大运营商争夺的焦点,移动电子商务作为移动数据业务的主要形式,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移动小额支付业务是移动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的业务形式,因此,现阶段国内移动小额支付服务主要的推动力量来自运营商,它是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的运营主体。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的发展必将推动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回报。

  总的来说,移动小额支付业务系统的实现形式还相当“单一”,远远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需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后或许还会有其他的实现方式出现,但就目前而言,运营商如何使现有的实现方式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如何有效的解决安全问题,克服市场上盛行的怀疑论,让用户建立起信任感,如何促进移动小额支付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玉 《国内移动支付业务现状与前景》 人民邮电报 2004.3.5

  2. 申敏 《基于RFID技术的小额支付系统的设计》 世界电信 2006年04期

  3. 张婷,赵成林 《基于RFID技术的GPRS移动支付系统》 电子产品世界 2007年03期

  4.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移动支付业务系统设备规范》

  作者简介

  黄胜,男,25岁,现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二年级,属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詹舒波教授,主要从事智能网和下一代网络的研究。

  通信地址:北京邮电大学213信箱

  邮    编:100876

  联系电话:13488795024

  邮    箱:huangsheng@cintel.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