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物流发展对策探讨
作者:中国储运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7-04-13 10:26:09
摘要:做好危险品物流的研究工作,加强和完善危险品物流管理,使企业为社会提供快捷、安全、优质的危险品物流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生活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需求和运输量逐年增长。据统计,近年我国每年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在2亿吨左右,其中剧毒氰化物就达几十万吨,易燃易爆油品类达1亿吨,危险品物流已悄然形成。然而,大部分危险品物流的运作只是沿用甚至直接套用普通货物的物流操作,导致危险品运输事故频发。
一、危险品运输特点
危险品一般都是工业原料或产品,以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在接触和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以免发生事故,造成灾害,其运输环节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主要特点为:
1.品类繁多,性质各异
按照危险货物的危险性,《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 6944-2005)将危险品分为9类共22项。每一项中又包含具体的危险货物,《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中在册的已达2763个品名。2763种危险货物和每年不断新增加的危险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很大。
2.危险性大
危险货物作为一种特殊品类,在道路运输中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危险品运输事故造成的危害极大,如2005年3月29日发生在京沪高速公路上的液氯泄漏事故,驾驶员和押运员在报案后逃匿,延误抢险疏散时机,造成28人死亡,2万多亩土地受污染,直接经济损失2901万元。在9类危险货物中,每一类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危险性,对外界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
3.运输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规定多
危险品运输是整个道路货物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要遵守道路货物运输共同的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等外,还要遵守许多特殊规定,包括:
(1)联合国相关规定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和《国际公路运输危险货物协议》等。
(2)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国家标准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90)《危险货物运输保障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90)、《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汽车运输液态危险货物常压容器(罐体)通用技术条件》(GB18564-2001)、《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2000)、《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11806-2004)等。
(3)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行业标准
《公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包装基本要求和性能试验》(JT0017-88)、《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7-2004)、《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JT618-2004)、《汽车运输企业行业安全管理标准》(JT/T3144-91)、《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2004)、《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JT230-95)、《剧毒化学品目录》(公告2003年第2号)、《爆破器材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科工爆[2001]156号)、《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QC/T653-2000)等。
4.专业性强
危险品运输不仅要满足一般货物的运输条件,严防超载、超速等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发生,还要根据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满足特殊的运输条件。其专业性主要表现为:
(1)业务专营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及交通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2005年第9号令)中明确规定只有符合规定资质并办理相关手续的经营者才能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业务。同时还规定,凡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必须拥有能保证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相应设施、设备;从事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必须具有5辆以上专用车辆的经营规模,配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并已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车辆设备保养维修和安全质量教育等规章制度。
(2)车辆专用
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不同于普通货物运输的车辆,交通部发布的《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和《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对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技术状况和设施做了特别的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也明确规定,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容器、装卸机械及工具,必须符合交通部《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要求的条件,并经道路运政管理机关审验合格。
(3)人员专业
危险货物运输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相关人员必须掌握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从事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驾驶员、押运员和装卸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货物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二、我国危险品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危险品物流刚刚起步,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方式也只是直接套用普通物流实践中的方法,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2001年5月,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活动,规范了危险品运输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整治后,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逐年略有增加。全国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情况见表1。
由于我国危险品运输从业人员多,专业技术水平和运输设备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危险品物流效率低下并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效率低
(1)重复运输
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在未到达目的地,或在目的地之外的其他场所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重复运输的另一种表现是,同品种货物在同一地点一面运进,一面又向外运出。
(2)运力选择不当
由于危险品运输配装存在诸多限制,使得运输过程中难以选择合适承载能力的运输工具。造成严重超载产生安全隐患,或者实载率低,浪费运力的现象。
(3)运输半径过大
我国危险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偏少,而且需求分散,导致危险品运输半径过大。又由于铁路运输运力严重不足,加大了道路危险品的运输量,其运输半径往往超过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
2.多头管理,效能不足
危险品物流行业同时受到公安、交通、质检、环保、卫生以及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各部门都制订了推动本行业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然而,管理部门多了却使企业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同时,职能交叉造成部门之间的争利诿过也时有发生。2002年10月20日,京沪高速江苏段装载4吨三氯化磷的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没有及时施救,主要原因就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
3.危险品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现代化水平低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自有专用车辆5辆以上”。表1显示,2005年7月,我国危险品物流企业平均拥有车辆数仅17.19辆,规模普遍较小。目前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中自产自运的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经营模式是造成我国危险品物流企业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慢的原因之一。此外,无证经营危险品物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虽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然而,对近年发生的事故调查,发现驾驶员及押运员对事故处理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当场逃匿的现象时有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中无证上岗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5.事故应急机制落后
道路运输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处理尚无快速反应的有效机制,一般采用通知发货、收货人来处理,而且由于对危险货物的危害认识不足,相关防范、救援措施不能及时跟上,往往贻误施救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危险品物流发展对策
1.建立统一、规范的危险品物流行业标准
危险品物流的各项作业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其安全管理还要受到公安、消防、交通、环境及卫生等部门的监管。过去由各有关部门制定的众多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危险品物流发展的需求,有的甚至还互相矛盾,使危险品物流企业无所适从。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危险品物流行业标准是危险品物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02年国务院《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各相关部门纷纷制定、修订了有关规定和标准,如交通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国防科工委、公安部、交通部、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核反应堆乏燃料道路运输管理暂行规定》(科工法[2003]520号)等。
2.合理规划、设计危险品物流网络
危险品物流网络的规划关系到地区环境和社会安全,并且对物流成本和企业社会经济效益都有深远的影响。政府在规划危险品物流网络时应将需要使用危险品的企业置于合理的地理位置,从宏观角度规划出风险最小的危险品运输网络,并建立快速应急机制,以便在事故发生时快速处理,使损失降至最低,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危险品物流企业在政府规划设计的危险品物流网络内,通过加强对危险品物流操作的管理,选择优化的危险品运输路径和操作方式,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使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使危险品物流既能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社会效益。
3.用信息化推动物流现代化
目前,我国危险品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为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流”主导“物品流”,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物流”的准确配置,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
4.发展专业化危险品物流,提倡发展第三方物流
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危险品物流管理提供了基础。利用第三方物流理论整合危险品物流企业,由专业化物流公司来负责危险品物流操作管理,一方面,可以改变目前危险品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格局,提高危险品物流的集成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政府监管危险品物流、保障危险品物流的安全提供了基础。
5.建立全国性的危险品物流管理信息平台
利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物流技术,为危险品物流过程的跟踪、监控、管理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目前,这些监控网都是独立运行,只能监控本地区、本企业内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从已往发生的事故分析可以看出,就一个地区网而言,对于外地驶入的车辆,无论是否安装了GPS都缺乏监控,一旦这些车辆在本地区发生事故,就很难在第一时间调动本地区内的应急部门进行处理。因此,实现各地区网和各企业网之间的连网,实现信息连通,做到事故在第一时间就近、就地处置。
四、结语
做好危险品物流的研究工作,加强和完善危险品物流管理,使企业为社会提供快捷、安全、优质的危险品物流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危险品运输特点
危险品一般都是工业原料或产品,以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在接触和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以免发生事故,造成灾害,其运输环节是一项技术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主要特点为:
1.品类繁多,性质各异
按照危险货物的危险性,《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GB 6944-2005)将危险品分为9类共22项。每一项中又包含具体的危险货物,《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05)中在册的已达2763个品名。2763种危险货物和每年不断新增加的危险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很大。
2.危险性大
危险货物作为一种特殊品类,在道路运输中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危险品运输事故造成的危害极大,如2005年3月29日发生在京沪高速公路上的液氯泄漏事故,驾驶员和押运员在报案后逃匿,延误抢险疏散时机,造成28人死亡,2万多亩土地受污染,直接经济损失2901万元。在9类危险货物中,每一类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危险性,对外界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
3.运输管理方面的相关规章、规定多
危险品运输是整个道路货物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要遵守道路货物运输共同的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等外,还要遵守许多特殊规定,包括:
(1)联合国相关规定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和《国际公路运输危险货物协议》等。
(2)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国家标准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90-90)《危险货物运输保障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90)、《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3392-2005)、《汽车运输液态危险货物常压容器(罐体)通用技术条件》(GB18564-2001)、《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2000)、《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GB11806-2004)等。
(3)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行业标准
《公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包装基本要求和性能试验》(JT0017-88)、《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7-2004)、《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JT618-2004)、《汽车运输企业行业安全管理标准》(JT/T3144-91)、《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2004)、《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JT230-95)、《剧毒化学品目录》(公告2003年第2号)、《爆破器材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科工爆[2001]156号)、《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QC/T653-2000)等。
4.专业性强
危险品运输不仅要满足一般货物的运输条件,严防超载、超速等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发生,还要根据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满足特殊的运输条件。其专业性主要表现为:
(1)业务专营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344号令)及交通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2005年第9号令)中明确规定只有符合规定资质并办理相关手续的经营者才能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业务。同时还规定,凡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必须拥有能保证安全运输危险货物的相应设施、设备;从事营业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必须具有5辆以上专用车辆的经营规模,配有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并已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车辆设备保养维修和安全质量教育等规章制度。
(2)车辆专用
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不同于普通货物运输的车辆,交通部发布的《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和《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对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技术状况和设施做了特别的规定。《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也明确规定,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容器、装卸机械及工具,必须符合交通部《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要求的条件,并经道路运政管理机关审验合格。
(3)人员专业
危险货物运输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相关人员必须掌握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做到持证上岗。从事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驾驶员、押运员和装卸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货物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二、我国危险品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危险品物流刚刚起步,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方式也只是直接套用普通物流实践中的方法,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2001年5月,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活动,规范了危险品运输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整治后,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运输车辆和从业人员逐年略有增加。全国道路危险品运输企业情况见表1。
由于我国危险品运输从业人员多,专业技术水平和运输设备条件参差不齐,导致危险品物流效率低下并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效率低
(1)重复运输
本来可以直接将货物运到目的地,但是在未到达目的地,或在目的地之外的其他场所将货卸下,再重复装运送达目的地。重复运输的另一种表现是,同品种货物在同一地点一面运进,一面又向外运出。
(2)运力选择不当
由于危险品运输配装存在诸多限制,使得运输过程中难以选择合适承载能力的运输工具。造成严重超载产生安全隐患,或者实载率低,浪费运力的现象。
(3)运输半径过大
我国危险品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偏少,而且需求分散,导致危险品运输半径过大。又由于铁路运输运力严重不足,加大了道路危险品的运输量,其运输半径往往超过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200km以内)。
2.多头管理,效能不足
危险品物流行业同时受到公安、交通、质检、环保、卫生以及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各部门都制订了推动本行业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然而,管理部门多了却使企业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同时,职能交叉造成部门之间的争利诿过也时有发生。2002年10月20日,京沪高速江苏段装载4吨三氯化磷的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没有及时施救,主要原因就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
3.危险品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现代化水平低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企业“自有专用车辆5辆以上”。表1显示,2005年7月,我国危险品物流企业平均拥有车辆数仅17.19辆,规模普遍较小。目前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中自产自运的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经营模式是造成我国危险品物流企业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慢的原因之一。此外,无证经营危险品物流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4.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虽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要求“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然而,对近年发生的事故调查,发现驾驶员及押运员对事故处理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当场逃匿的现象时有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中无证上岗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5.事故应急机制落后
道路运输部门对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处理尚无快速反应的有效机制,一般采用通知发货、收货人来处理,而且由于对危险货物的危害认识不足,相关防范、救援措施不能及时跟上,往往贻误施救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危险品物流发展对策
1.建立统一、规范的危险品物流行业标准
危险品物流的各项作业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其安全管理还要受到公安、消防、交通、环境及卫生等部门的监管。过去由各有关部门制定的众多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危险品物流发展的需求,有的甚至还互相矛盾,使危险品物流企业无所适从。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危险品物流行业标准是危险品物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2002年国务院《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各相关部门纷纷制定、修订了有关规定和标准,如交通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国防科工委、公安部、交通部、卫生部联合发布的《核反应堆乏燃料道路运输管理暂行规定》(科工法[2003]520号)等。
2.合理规划、设计危险品物流网络
危险品物流网络的规划关系到地区环境和社会安全,并且对物流成本和企业社会经济效益都有深远的影响。政府在规划危险品物流网络时应将需要使用危险品的企业置于合理的地理位置,从宏观角度规划出风险最小的危险品运输网络,并建立快速应急机制,以便在事故发生时快速处理,使损失降至最低,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危险品物流企业在政府规划设计的危险品物流网络内,通过加强对危险品物流操作的管理,选择优化的危险品运输路径和操作方式,从经济效益的角度使企业的成本降到最低。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建立危险品物流管理体系,使危险品物流既能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兼顾社会效益。
3.用信息化推动物流现代化
目前,我国危险品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为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流”主导“物品流”,通过信息化来实现“物流”的准确配置,让物的流动具有最佳的目的性和经济性,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
4.发展专业化危险品物流,提倡发展第三方物流
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为危险品物流管理提供了基础。利用第三方物流理论整合危险品物流企业,由专业化物流公司来负责危险品物流操作管理,一方面,可以改变目前危险品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的格局,提高危险品物流的集成度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为政府监管危险品物流、保障危险品物流的安全提供了基础。
5.建立全国性的危险品物流管理信息平台
利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物流技术,为危险品物流过程的跟踪、监控、管理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目前,这些监控网都是独立运行,只能监控本地区、本企业内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从已往发生的事故分析可以看出,就一个地区网而言,对于外地驶入的车辆,无论是否安装了GPS都缺乏监控,一旦这些车辆在本地区发生事故,就很难在第一时间调动本地区内的应急部门进行处理。因此,实现各地区网和各企业网之间的连网,实现信息连通,做到事故在第一时间就近、就地处置。
四、结语
做好危险品物流的研究工作,加强和完善危险品物流管理,使企业为社会提供快捷、安全、优质的危险品物流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