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物流  >  正文

RFID技术应用的解决思路与发展模式

作者: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
来源:中国自动识别网
日期:2006-08-02 10:18:28
摘要:结合作者从事RFID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应用实施的多年经验,本文就RFID应用中当前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近年来,RFID技术与应用在各种驱动因素的促进下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结合作者从事RFID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应用实施的多年经验,本文就RFID应用中当前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思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继上期,本刊继续刊出有关解决思路与RFID应用发展模式的内容。

  RFID技术与应用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RFID未来的应用前景已深信不疑,这一点无论从RFID应用需求分析还是技术分析,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吻合且一致的。对RFID应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客观认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少走弯路并坚定信念。克服应用中的困难之后迎来的将是更大的市场和更为广泛的应用。

  认识与时间层面的问题

  经过近两年多的各种论坛、产品展示会、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体的持续宣传报道,RFID技术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了,但人们对RFID技术的认识却各有不同。在此应注意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一个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另一个是时间层面的问题。

  从认识层面来说,RFID技术仅仅是一项新技术,该项技术与应用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它有许多优点但也有许多局限性。目前在认识层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是由于人们对该项技术的本质特征未有深刻的理解,自觉与不自觉地添加了许多个人的想象。由此带来的偏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高估计RFID技术。由于对RFID技术细节与能力未予了解,许多主观想象脱离技术实际。

  2.电磁环境。RFID应用的电磁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电磁环境,对开放电磁环境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充足的依据和专业指导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与想当然。此外,因为RFID技术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其测试方法尚未形成规范,远距离RFID系统面临的电磁环境问题尤其突出。

  3.片面提出RFID“万能”的要求。人们总希望系统能解决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自然不乏一些促进技术改进与发展的新思路。但一味地追求RFID技术解决应用需求中的所有问题或适用于各种可能的情况,对任何一个具体的产品或系统而言都是不现实的。这种观念体现了未能充分利用RFID之长而取了其短,未能有效地从系统角度考虑解决问题。

  4.将不同频段的RFID技术混为一团。人们很少去注意不同频段的RFID技术的特点不同,而要将技术手段与应用需求相结合时,即存在应用需求与技术特长相结合方面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从时间层面上来说,有人曾在RFID展示会后发出感叹:虽然展示会很热烈,人也很多,但仔细观察就有疑问:RFID是不是在自娱自乐?真正的用户在哪里?扎了一堆都是想从RFID中发财的人?这些疑问确实相当精辟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首先,RFID技术正处在快速发展中,人们对其有着许多憧憬,但还存在着许多未试验、未完善、固有的缺陷和问题,比如开放的电磁环境等。其次,正确认识RFID技术在应用的拉动中不断完善。RFID产品每3-6个月需要刮目相看,项目的实施需要周期(开拓性项目需3-6个月,重复推广性项目需要1-3个月),新产品推出的速度在加快,基础性研究普遍引起重视,核心技术方案、技术标准与芯片设计正在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第三,2005年是重要的RFID的技术准备年,2006年将是应用展开的初始年,RFID技术正在走向稳步高速发展之途。最后,人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研究RFID技术可以应用在哪里?需求的具体要求是什么?RFID技术如何满足需求的要求?预期什么时间可以达到应用实施的阶段等。

  发展模式层面的问题

  RFID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产业链方面的完善。目前政府层面对RFID技术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已基本认识到位,正在采取一些有力的支持性措施。但在RFID产业链方面显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是造成RFID应用成本偏高、应用规模不能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层面的支持将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并支持基础共性研究项目课题,主要包括:技术标准方面;专有、专利等核心技术方案;产业化生产工艺;标签芯片等关键芯片技术。

  2.鼓励并引导示范工程推进。主要体现在:发挥政府能做而企业无能为力的作用;促进产业联盟的发展等方面。

  3.鼓励并支持行业协会在操作层面发挥作用。提升行业协会的知名度和权威性,鼓励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及强强联合。

  产业链的划分可以细分到不同的层次,最顶层的划分包括:RFID产品/设备供应商、RFID系统应用集成商(应用方案提供商)和终端用户三大类。更细的划分以RFID产品/设备供应商为例,包括:技术标准,技术解决方案、核心关键技术等RFID技术基础研究,标签芯片、天线设计、标签基板材料与封装材料,生产加工等电子标签方面;读写器关键技术方案,关键元器件,加工生产,测试等标签读写器方面以及中间件等系统应用软件方面。下面以业务范围和特点为主,简述一下产业链顶层的三大块的基本情况。

  1.RFID产品/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如多频段/多品种RFID产品和RFID技术相关联的各类产品;

  2.系统集成商主要掌握产品技术特点、了解用户应用需求、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实施应用系统工程等;

  3.行业用户包括国资行业大用户、行业示范用户、关键大用户等。

  产业链顶层的三大块的结合是RFID应用项目成功的基本保障,为此应着重处理好有关相互配合与公平竞争的关系。良性的竞争可以促进技术进步、产品完善、产业发展,恶性竞争将会带来相互攻击、几败俱伤,产业发展停滞和渔翁得利的被动局面。

  系统集成商的产生与发展

  术业有专攻,RFID应用产业链的三大块缺一不可,其中RFID产品/设备供应商是源,终端用户是尾,而系统集成商是两者之间的桥。在RFID技术与应用发展的初期,系统集成商这座桥可能没有,不得已会由RFID产品/设备供应商来兼这座桥,或由大的行业用户来兼这座桥。这时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系统集成的作用,系统集成所产生的附加值也被分解到了产品供应商或用户两块。但随着应用的发展,系统集成所带来的附加值将会越来越大,系统集成商将会集更多的产品供应商的优势与对用户需求的了解,以及解决方案丰富的优势于一身,许多专业的相对独立的系统集成商将会纷纷出现。系统集成商的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集成商的三种模式

  模式一。该种模式下,系统集成商的角色由产品供应商中分化出来,具有对产品技术熟悉,理解应用需求不足的基本特点。通常适用于一些单一的应用,或小规模的应用。这种模式的系统集成商将会以采用其母体产品供应商的产品为主,因而在产品选择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好处是,有较强的产品定制设计能力,为了满足与保证用户的需求,在产品改进与完善方面比较有保障。此外,为了将产品卖出去,对系统集成的附加值精确计算与追求方面会比较宽松一些。

  模式二。该种模式下,系统集成商的角色由行业大用户中分化出来,具有对应用需求非常清晰,理解产品技术不足方面的基本特点。通常适用于一些行业应用,为了保证应用的成功,系统集成商在选择产品方面通常会比较慎重,通过充分的实验测试,才能确认产品与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应用需求。在产品供应商的选择方面一般情况下应避免泛,过泛的产品供应商选择将会造成系统集成商对产品的不知所措。

  模式三。这种模式可以由第一种或第二种模式发展而来,也可由其他的原有系统集成商扩展而来。其基本特点是:中立性强,既了解应用需求,也了解产品技术,比较适合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种系统集成商发展模式中,模式一具有初级的特征,模式二具有中级的特征,模式三具有专业的特征。就目前状况来说,大多数系统集成商角色处在模式一或模式二的状态,具有比较成熟特征的模式三还比较少。但随着RFID应用的不断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化、行业化程度越高的模式三型的系统集成商。

   其他关联的问题

  RFID应用中涉及到的问题除了以上的讨论之外,还涉及到如下的一些关联问题。这些问题同样具有共性的特征。

  1.技术标准问题。RFID技术标准是RFID标准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基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包括:合法使用的频段范围,包括读写器与电子标签通信的无线电频率使用规范;空中接口标准主要规定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空中信息交换所需的基本约定;其他标准,数据格式定义,接口与应用等。

  2.无线电规则问题。无线电规则问题是RFID技术与应用面临的最基本问题。虽然无线电频率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项恩赐,但如何使其为人类需要服务还需要人们对其制定一些规则,这一点非常类似于道路交通规则。所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RFID应用分配的频率范围;RFID设备发射的功率电平限制;RFID设备发射占用频带限制(主要有发射主瓣电平限制及带宽和发射旁瓣电平限制及带宽);其它杂散发射限制。

  3.产品测试与认定。产品的测试与认定是RFID产业链三方均需要的,通过测试认定可以建立起有关产品的规格与品质的基本规范,从而降低人们认识产品的复杂性,同时也建立起一种信誉体系。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产品的测试标准和权威的认证机构。

  4.应用成本问题。RFID系统的应用成本问题无疑也是各方普遍关注并且最终都要面对的实质性问题。我们可能面对着众多这样的情况:要说RFID技术好不好,可能都会说好;你需不需要,可能也都会说需要。但是,RFID系统并不是一个免费的系统。最终涉及到花费多大的代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是否具备了实施的基本条件。

  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应用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品质会进一步提高,但现在的一些超前性的成本预期也带来了一些混乱,无形中会将未来比现在。令人叹息时机尚未到来。

(作者单位: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