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为数据中心高效运营保驾护航
数据中心日常运维的工作核心是以合适的成本来保障业务系统不间断运行,充分利用资源,因此承载这些业务的IT资产的管理和容量(资源)的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容量的规划和管理也直接决定了数据中心的管理水平。然而,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工作中,监控和预测没有基础数据的支撑,资产信息维护难、定位难、盘点难、生命周期管理难等各种困扰,从而导致资产信息不准确,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影响到业务系统的健康运行。
利用RFID电子标签标识网络设备,在后台建立网络设备资料库(包含每个设备的巡检项目、巡检方法、巡检周期等)以及人员信息。巡检人员链接到巡检系统移动端,通过RFID移动设备扫描待巡检设备,按照后台维护的巡检项目逐项对网络设备进行巡检并记录巡检数据,发现机房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及时处理,保证机房正常稳定运行。
通过射频识别系统采集到的待识别物体的特征信息通常情况下先由中间软件进行处理,或直接将采集到的识别信息通过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如数据库技术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Intranet & Internet技术)实现信息的融合、共享、远距离传送等直接服务于有关的业务应用系统,如RFID数据中心资产智能管理系统。
基于RFID技术的数据中心资产智能管理系统将充分利用RFID技术的优势进行多环节的管控:
1) 实物资产管理问题
目前资产种类众多,有些隶属于不同的业务部门,部门间、群组间信息不对称,需要建立面向部门的统一的机房实物信息管理界面,提供信息扫码录入、修改、查询、回收等功能;需要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对设备的序列号、名称、类型、位置、所属部门、用途等属性进行记录,规范设备上下架操作,并实时记录设备全路径操作信息。并与部门已有流程平台进行对接。
2) 资产盘点管理
设备太多,盘点周期太长,工作量太大,传统的手工记录难以保证资产盘点的准确性。在资产盘点的周期里,难以保证已盘点的设备和未盘点的设备是否有交叉变动,难以保证盘点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机房普遍存在的资产盘点活动,需要引入电子化的资产盘点手段,解决传统资产盘点普遍存在的“工作量大、效率低、易出错”的痼疾,实现资产盘点活动的信息化管理。
3) 资产维保管理
维护人员需要解决对机房各类IT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维保信息的管理,建立和维护维保合同,并基于维保合同管理相关的设备,实现维保管理的信息化,避免设备过保给运维活动带来的隐患和风险。
RFID技术的数据中心资产智能管理系统主要环节:
资产电子标签:通过RFID发卡器,对每一个资产标签进行初始化,并将标签内数据与IT设备信息进行关联,作为该设备唯一标识,与设备终生绑定;
智能资产检测系统:每机柜内安装一套RFID采集系统,用于机柜内资产信息的读取和标识,通过串口或者网络的方式传送到采集服务器;
资产管理服务器:该服务器运行智能资产管理系统,向下自动检测RFID采集信息,获取设备实时情况,同时提供资产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功能;
管理站:本系统为B/S结构,能支持普通PC机和移动办公电脑访问,进行资产查看、查找、盘点等管理操作;
手持盘点设备:该设备运行资产管理APP应用,用于对资产的移动作业,或补充业务,确保全流程的管理。
仓库资产管理
对于机房新增的资产,其资产从入库到出库的管理流程:
入库:由资产使用单位发起入库申请,填写资产信息,申请入库。仓库管理员收到入库申请后进行审核,发放电子标签,确认资产入库。
出库:由资产使用单位填写出库申请,资产管理员收到并审核确认。资产出库类型分为资产上架、个人领用、个人借用和资产维修四种。
在架资产管理
对于机架内的资产设备,管理流程:
资产上架:将资产放入指定机柜的指定位置。
位置变更:当资产的位置需要变动时,有资产使用者填写位置变更申请,获得资产管理员确认后,将资产放入新的位置,系统自动更新资产位置。
资产下架:资产下架包括资产退回到仓库、资产维修处理、资产报废以及其他需要将资产下架的管理活动。
通过RFID技术过对机房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发现机房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及时处理,确保了网络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提高了机房设备巡检的效率和质量。主要是对典型故障、异常记录、故障处理记录,准确及时的收集了设备故障及其处理方法的快速与便捷,采用RFID技术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故障处理效率和质量,保证网络稳定。通过采用RFID手持设备终端有效提高巡检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地防止巡检遗漏,规范网络设备的保养维护周期,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