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生发明的IC卡智能“公共伞” 或将在各站台推广
出门碰到下雨,自己却没带伞。这种事情恐怕每个人都碰到过,要是有公益机构能在马路边安放一定数量的雨伞架,像公共自行车一样可自由借还,那该多好。这个点子,浙江大学几名爱倒腾的学生真的想到了:他们发明了“实名制智能爱心伞借还系统”,因为灵感来源于公共自行车,又可以称为“公共伞”。本报之前曾作报道。
昨日,记者获悉,首批公共伞已在浙大西溪校区正式启用。
现场体验:
卡一刷,伞立等可取
这一新发明如何使用,感觉如何?记者赶到西溪校区体验了一番。校区北门食堂入口一侧,立着一个1.5米长的金属伞架,伞架上挂着7把雨伞。雨伞由两根金属条锁牢,要想打开它必须凭借校园卡才行。
一位女大学生拿出校园卡,在读卡器上一放,“嘟”一声响后,控制伞架的电子锁就自动伸缩,雨伞就可以从容取出,还伞也是同样操作。
由于爱心伞架刚刚试点,全杭州也就这一个,很多同学还不熟悉。几个男同学过来试了试,连声叫好。他们以为刷卡要付费,没想到一分钱也不要。
一人只能借一把
5天后不还,每天扣5毛钱
发明这套系统的是正在紫金港校区读大四的崔宇波、尉嘉琪、刘直同学。崔宇波说,爱心伞借还系统目前只针对浙大师生,校园卡持有者都可以借伞,但一人只能借一把。他们将控制程序设计为:雨伞借出5天后不还,每天从卡里扣5毛钱。长期未还者扣足15元后停止扣费。因为一把伞的成本也就15元。
同学为了这项创意发明能够应用,花了不少心血精力。从创意到调研、找企业合作赞助、最后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终成正果,一路走来,收获很大。
刘直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向学校申请有关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经费,一旦落实将很快推广更多伞架。目前已跟有关公司落实合作,预计下个月就会有40个“智能爱心伞借还系统”在浙大四个校区全面铺开。“我们正对一些技术细节进行改进,最终愿望是希望得到政府或相关企业的支持,在整个杭城都推广这一公益项目。”
公交公司:
解决技术瓶颈就可应用
浙江大学校园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徐锋说,学生的创意非常好。“以前学校推出的老式爱心伞无法有效管理,雨伞丢失量很大。新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这样的实名制管理方式,可以培养大家一种现代的生活,就是用自己的身份做事情,做一个讲信用的人。”徐锋表示,只要系统应用得好,学校肯定会拿出相关经费支持这一项目在校园内的推广。
大学生设想通过公众广泛使用的公交卡或市民卡在杭城推广这一爱心雨伞借还系统。记者于是把这个小发明“推销”给了杭州公交集团。杭州公交集团有关人士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创意。从方便市民的角度看,只要技术层面上没有问题,应该可以推广:“如果爱心雨伞借还系统能够与公交卡兼容,这个项目应该可在社会上应用,条件允许的话可在公交站台安装这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