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技术(RFID)在移动基站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索
RFID(射频标签)技术正在零售、医药、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正在渗透到各传统行业中,目前物资设备管理是RFID技术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许多企业通过将RFID标签与物资设备管理系统融合,可以自动、实时、智能地实现复杂的物资设备调动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下,移动通信公司正在尝试将RFID技术引入其基站通信设备的管理工作中,实现高效、实时、准确的设备调动管理。
一、背景和意义
移动通信公司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网络设备拆闲补忙、基站载波调整工作,同时还有数以十万计的新增设备并网运行,以上原因造成设备调动管理和资产清查工作异常艰巨。
传统的人工前台加计算机后台的设备资产管理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现场清点、手抄、录入、汇总,多种人工参与后才能将采集的设备资产信息导入后台的计算机数据库。
设备资产管理中的大量人工参与造成了流程复杂、时间长、实时性差、管理难度大、差错率高等问题,最终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增加了运营成本。
二、技术总体介绍
RFID技术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项高科技技术,随着与传统网络的结合,RFID技术展现出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被称为“物联网”和“第二代Internet”。
1、系统组成
最基本的RFID系统组成:
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
阅读器: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2、射频卡的标准及分类
目前,射频卡使用的几种标准有ISO11784/85、ISO14443、ISO15693和ISO18000。应用最多的是ISO14443和ISO15693,这两个标准都由物理特性、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初始化和反碰撞以及传输协议四部分组成。包括13.56MHz、800MHz、2.4GHz等多种频率。
目前生产的RFID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主动式(有源式)和被动式(无源式)。
无源标签内部不带电池,要靠外界提供能量才能工作,当电子标签进入系统的工作区域,天线接收到特定的电磁波,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再经过整流电路给标签供电。被动式标签读取距离近(几厘米到5米),远距离读写需要加大读头发射功率和提高接收敏感性才能可靠识别,被动式标签寿命长、成本较低。
有源标签内部带电池,标签主动发射信号,读头可以不发射功率。可同时识别多个目标系统,能对高速移动目标识别,识别范围可调,主动式标签寿命受电池影响、成本较高。
RFID读写器由加密电路、编解码器电路和微波通信控制器等组成,以RFID通信协议的数据交换方式和微波无线传递手段。接收到标签信息后,可以通过GPRS、有线传输等手段将数据传送到后台系统,实现远程、实时、动态的设备资产情况采集和分析。
电子标签是具有微波通信功能和信息存储功能的移动设备识别装置。电子标签本身具备惟一的ID号,可通过ID号与具体资产的后台数据绑定作为资产信息识别监控的载体。
根据以上思路,移动通信公司已经开始进行RFID在通信设备管理中应用的测试与试验,并且获得了丰富的试验数据,为进一步的应用打下了基础。如果该项技术论证可行,得以应用后可实现远程、实时、动态、全智能的通信设备资产管理,从而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如需了解更多RFID读卡器的相关信息,请登录广州晨控智能有限公司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晨控智能)查看,我们会第一时间更新RFID相关信息,期待您的咨询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