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话题  >  正文

RFID企业,是时候重视非标准化的业务了

作者:来源网络(侵权删)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25-03-27 16:43:17
摘要:目前全球市场上每年各种各样的UHF RFID读写器产品加起来的量也就100多万台,这样的量,如果再追求标准化的话,在商业层面反而不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RFID

RFID企业大多在想办法做标准品,用标准化的思维去做业务,因为标准化的业务好处多多,比如可以快速复制,容易扩大业绩规模、降低业务边际成本,提升人效产出、让业务流程更标准,减少人力投入等等。

RFID无源物联网有两大产品线,一个是标签产品,另外一个是读写器产品线

标签业务追求标准化很好理解,因为标签产品量足够大,而且还是耗材,根据AIoT星图研究院的统计,2024年全球的UHF RFID标签的出货量在570亿PCS左右

这么大的出货量,就有做标品的商业逻辑,因为不做标品,产能跟不上,成本下不去,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但对于RFID读写器产品来说,情况就有很大的不同,因为相比于标签产品,读写器产品的出货量就非常的少,根据AIoT星图研究院的统计,目前全球市场上每年各种各样的UHF RFID读写器产品加起来的量也就100多万台。

所以,这样的量,如果再追求标准化的话,在商业层面反而不是最好的选择。


图片


为啥这么说?

因为标准化除了会有前面所列的诸多好处之外,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

第一个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容易陷入价格内卷。

以行业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手持机产品为例,这样的产品标准后就跟手机产品类似了,大家的配置可能都差不多(UHF读写器芯片用的是谁的、4G/5G芯片用的哪家、NFC芯片、屏幕/电池什么规格等等)。

有这样的配置表,就可以反推出这个产品的BOM成本,客户就可以用BOM成本来砍价,给一个极低利润的价格,而市场上总有玩家出于自己的商业考量,会接受这样的报价,就陷入了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大家都没钱赚。

举一个案例,比如在某个细分行业,UHF RFID手持机在10年前的单价可能有1W左右(就按1W计算),市场的需求1年就1000台,对应的市场产值就是1000万,而发展了10年之后,设备需求量每年增加到了1万台,但设备的单价可能已经降低到1000多,对应的产值还是只有1000多万,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利润已经非常薄了。

这样的例子在RFID行业中比较常见,从商业层面来说,这并不是一种良性的发展态势,所以,与其这样的内卷,还不如去做一些差异化的市场,在业绩层面会更有帮助。

标准化的产品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RFID读写器设备的应用场景中,很多项目对于读写器产品本身就具备定制化的需求的,如果用标品去做,难以达到用户的预期,最终导致项目烂尾,反而对产业是一种伤害。

举一个RFID读写器设备很常见的应用案例,就是在仓库的卡口做出入库的管理,基本上用到RFID标签的项目都有这样的需求,很通用。

但问题就是,这样的项目可能标签量很大,但是对于RFID读写器设备的需求却很少,中小型仓库只需要一台设备就可以,大一点的仓库也就几台设备。

读写器设备的需求量少,如果按照标品去报价也赚不到多少钱,更重要的是可能不能很好的解决用户需求。

因为做出入库管理一般需要有这么几个要求:

第一是读写器读取标签的速度快且准,效率高,且读的全

第二是要节省仓储面积,很多卡口本身的物理空间就很小,还有的仓库也需要节省空间,提升仓库的利用率。

一般解决第一点的技术需求就是加大功率、或者多安装天线的方式去解决,带来的问题就会很容易串读,即读到了已经入库的附近标签,这就会干扰整个项目的体验。

很明显,解决这样的项目需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要做信号屏蔽,屏蔽的设备尺寸多大,怎么安装,或者增加天线,或者用相控阵等需求都不太一样。

如果只是卖一个标准品给客户,对于RFID设备厂来说也赚不到啥钱,而用户拿到这样的设备一用,又会出现一堆问题,最终导致项目就推不下去。

最后,我们再阐述一下我们的观点,就是做标品还是非标品是商业的选择,没有优劣之分,因为无论是标品还是非标品其实底层逻辑是一样的:

第一,是不是能解决用户的需求

第二,公司是不是能赚到钱

只是如果企业都图省事,全做标品,很容易会导致市场上供需失衡,且对于很多真的需要复杂RFID产品的客户来说,解决不了他们的需求,对市场也是一种伤害。

当然,市场上还有一类客户,他们确确实实是有RFID产品的需求,但却又没有这样的预算,这样的市场要如何才能释放,欢迎大家一起留言讨论。

最近,我们AIoT星图研究院启动了《2025中国RFID无源物联网产业白皮书》的调研,欢迎业界的朋友参与。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