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话题  >  正文

rfid技术助力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者:医院后勤官
日期:2024-07-04 11:43:40
摘要:rfid技术作为近年来快速兴起,被工业企业、物流及商业零售企业大规模使用的自动识别技术,有助于公立医院解决上述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
关键词:rfid技术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公立医院不断发展,院区规模、接待患者数量、信息化水平都较以往有明显提高,由此导致的各类机电和通用设备使用多样化,固定资产数量和种类也大幅增加。但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往往缺乏重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都存在较大问题,管理人员不足、分级管理岗位职责难以落实、动态化管理工具缺失、资产盘点效率低下、资产管理环节内控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无法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链条缺失、有名无实。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作为近年来快速兴起,被工业企业、物流及商业零售企业大规模使用的自动识别技术,有助于公立医院解决上述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最终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


现状


1、固定资产采购计划不合理


公立医院发展迅速,规模扩大,固定资产采购金额和频次也随之增加,但是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和相关环节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和风险点。首先,购置计划缺乏计划性。目前,医院固定资产采购通常以科室为单位,负责本科室的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及方案。但由于各科室对固定资产分级管理制度落实程度不一,对资产使用和管理的掌握程度有所差别,使得其上报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往往缺乏合理性。对本科室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缺乏足够的数据分析支撑,导致科室上报购置计划在可行性分析上主观性较强,存在不考虑医院和科室发展规划,跟风采购、盲目采购的情况。另一方面,科室又存在部分长期闲置的固定资产未能调拨、划转,大量挤占了预算费用,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对医院管理层来说,难以获得医院现有固定资产的总体结构、分布和使用情况,对合理制定医院固定资产配置战略同样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导致决策缺乏依据,发展战略不够科学合理。


2、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效率低


公立医院普遍院区大、楼宇多、固定资产配置分散,在日常管理上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情况。


在分配环节上,医院资产管理部门普遍采用二维码标签方式对待分配固定资产进行标注。但实际情况中,部分医院在财务操作上采用发票到账入库的方式,因此固定资产往往先于入库进入科室领用环节,但固定资产条码必须依靠HRP入库登记后才能分配和打印,因而造成资产标签粘贴不及时,在增大了定位难度的同时还使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风险,产生损坏、盗窃和滥用的可能性。采用货到入库方式,虽能避免以上问题,但又存在标签名称可能与发票不一致,导致盘点时账实不符的问题。


在日常使用环节,供科室查询的资产和设备卡片内容较为简单,通常只包括资产/设备名称、编码、购入时间、购入原值、厂家名称、设备注册号、现使用科室等基本信息。资产的使用成本无法直接通过系统获得,科室往往需要通过联系财务和后勤管理部门才能得到相对准确和详细的资产使用情况信息。资产管理系统中还缺乏有效的维护计划和提醒机制,对于医疗设备类和大型机电设备容易因维保超时从而导致维修保养不及时,影响设备寿命,也使维保费用难以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确定,增加了额外的维护成本。


在固定资产盘点和审计中,由于医院规模较大,设备和固定资产分布广泛,难以进行快速盘点,科室也无法通过资产管理系统获得科室资产的具体定位。受限于科室管理水平及医护人员精力和时间消耗,后勤部门的人工跟踪与管理操作不但烦琐,还高度依赖科室的管理水平与资产定位变动的及时性报告,导致无论实际使用部门还是资产管理部门都无法对资产进行准确定位,从而使盘点和审计耗时耗力,3~4人的资产盘点小组对全院资产进行一次盘点,往往需要耗时2~3个月时间,盘点准确度也难以充分保障。


3、固定资产处置环节存在风险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相较企业流程较长,涉及部门和审批环节较多。在实践中,部分科室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遵守程度有限,在相关处置环节上,因为系统烦琐,担心报废固定资产占用空间,存在绕过管理流程自行处置的风险。在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上,科室对超过使用年限的资产普遍采用报废流程,而出售、出让、无偿捐赠等方式因缺乏相应制度和流程保障,难以实现。


4、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程度低。相比诊疗而言,医院后勤管理在信息化建设上起步晚、推进慢,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表现尤为明显。医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在数据库建设、系统信息共享、数据采集方式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仍然需要依靠各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水平和责任心,实践中往往导致固定资产相关数据采集难、管理难,数据的完整性与实时性低,信息孤岛严重。


(2)维护管理手段单一落后。在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维护上,纸质化管理手段依然使用较多,在数据储存、查找和动态管理上,存在查询效率低下、容易损坏、数据变动严重滞后等问题。在维护上,人工管理介入程度高,固定资产的登记分配、盘点和处置几乎全部由人工操作完成,管理系统仅发挥账簿功能。由于人工管理缺乏精确性,在固定资产相关环节的管理上,存在差错率高、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人工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提高了管理成本,也使临床科室需要将大量人力和时间用于固定资产管理。


RFID的设计与应用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采用RFID无源标签取代传统二维码贴纸,当电子标签进入RFID系统的耦合磁场范围时,读写器发射的射频信号引起的感应电流激发电子标签中的芯片,传送其记载的相关信息,由读写器接收并经由ALE等端口传递给服务器及用户端进行处理。


电子标签作为RFID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相较于传统二维码贴纸,使用寿命长、不怕恶劣环境,不局限于视线或光源识别,可粘贴于复杂设备内部。同时,读取速度更快、读取距离更长,数据安全性更强,还可以在不更换标签的情况下写入数据。通过高频读写器,还能同时处理多个标签,并对RFID标签附着的资产进行追踪定位。


图片


一、系统构架与功能设置


如图2所示,依托J2EE和WebServices平台实现基于RFID的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系统构架,提供接入认证、事件处理、Web前端内容展现等功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并提供统计、查询、信息交换等数据管理功能。通过数据交换接口,HIS、HRP等系统可以交换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库接口,我们可访问主数据库的用户、设备、标签和系统运维等信息。


图片


图3为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硬件构架。手持扫描终端、移动端PDA和超高频读写器是主要的电子标签读写工具,其中超高频读写器具有大于18米的远距离读取功能,理想情况下可以实现400张/秒左右的读写速度,同时有包括USB、RS-232、以太网、无线Wi-fi等丰富的通信接口,是实现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重要硬件设备。


读写控制器是对读写器芯片进行有序管理的控制器。通过与应用系统软件通信,执行相应的动作指令。控制与标签的通信过程、与基带信号的编码和解码,同时对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数据进行身份认证、加密和解密。


图片


通信设备为RFID硬件之间及硬件与资产管理服务器之间提供安全通信连接的设施,包括有线或无线网络以及读写器、控制器、服务器、计算机等设备连接的串行接口,常见的设备与网络如蓝牙、局域网、广域网或卫星通信网络等。


资产管理服务器旨在处理、存储和传输RFID系统活动产生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库和资产管理应用系统呈现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各类信息。


二、系统功能设置


基于RFID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功能设置,如图4所示。通过对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对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入库、分配、内部调拨、维护保养、盘点、处置等全生命周期进行闭环实时监控,管理人员可以更为精细和实时地对固定资产相关管理活动实施监管,将采购、财务、总务、外部运维等相关环节进行有机串联,并提供更为翔实的数据图表等统计分析报表,形成动态的资产管理体系,既为科室固定资产使用维护提供重要支撑,也为医院整体资产配置规划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由于使用RFID技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高频和超高频读写器在3MHz~3GHz的频段对电子标签进行远距离读取,通过合理配置读写器和发射天线,以及防碰撞算法,可以实现设定范围内批量固定资产的实时定位。同时,管理部门可以实现固定资产的位置异动预警,及异动资产的定位自动更新,为资产管理部门的盘点、寻找固定资产带来巨大便利。


图片


三、RFID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实施


1、初始信息采集与整理


初始信息采集质量高低,决定RFID系统后续使用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应当予以重视。初始信息采集主要包括场所信息和资产信息两部分。场所信息主要是指资产在院区内的分布情况,包括楼宇、楼层、科室、房间布局的编号、布局及图纸信息,场所信息收集的目的在于设计读写器与发射天线的位置以及确定资产定位的编码方式。资产信息主要针对现有固定资产的主要信息及外观照片、视频进行收集,通过格式化处理,完成与RFID系统的数据对接准备。


2、绑定电子标签


根据编码规则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编码,输入RFID系统后与电子标签绑定并进行粘贴,采用统一编码方式实现院内资产一物一码管理,该编码及电子标签将作为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唯一识别码。


3、设置读写器及发射天线


根据标签分布情况及接收范围要求,于房间或科室出入口布置RFID读写器,并于合适地点布置分支发射天线。


4、调试与运行


经调试及测试使用后,RFID系统即可进入正式运行状态。图5为总体实施流程。


图片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改善效果


1、采购及入库管理


通过RFID系统,医院对现有固定资产的构成结构、分布情况有较为清晰和系统的了解,对资产的现状、维修保养、更新迭代周期可以获得相对直观和详细的数据与图表。在制订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和可行性方案时,通过对现有资产使用情况数据的分析,大大减少了采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改善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入库管理上,有效控制了实践中入库与分配使用环节的内部风险,电子标签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二维码标签在入库管理中无法及时分配编码的问题,通过预登记对新购资产先进行电子标签绑定及定位,再通过正式编码替换预登记信息,实现一物一码管理,无须更换标签,大大减少了正式编码前资产脱离管理的风险。


2、资产使用管理


在资产使用上,RFID具有传统二维码标签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承载信息量上,电子芯片记载的资产信息远大于传统标签。相比二维码标签,电子芯片记录的信息包括资产编号、电子芯片ID、固定资产名称、用途、分配科室、定位编码、购入日期、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及生产编号、资产变动历史信息、资产价值、累计折旧、维修保养记录、固定资产使用状态等。更为丰富的信息使固定资产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被更精确地进行管理,便于资产管理部门和维保部门更好地规划维修保养计划,同时可以实时对使用率低或频繁异动的资产提供预警与干预。


图片



3、盘点管理


盘点管理是RFID系统较传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另一大优势。由于电子标签的使用,盘点可以采用自动模式。自动盘点基于防碰撞算法,通过高频和超高频读写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快速读取电子标签信息,并将读取信息与上一盘点时点的状态进行比较,产生资产盘点报表,并标注变化信息。自动盘点可以实现200件/秒左右固定资产信息的读取速度。在资产相对集中的科室,采用自动盘点可以将原先3人4个小时工作量缩短至5~7分钟完成。


为确保自动盘点的准确性,或审计等其他检查的需要,可以通过人工进行手动盘点。手动盘点时先将盘点信息导入RFID手持终端,通过手持终端对待核验的资产进行电子标签读取与对照,如电子标签相关数据与手持终端数据一致,相关条目显示绿色,确认通过。若存在数据差异,则条目呈红色不予通过,相关资产可重新盘点或列入待查资产目录。盘点结束后,全部数据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导入系统。


从已有研究来看,RFID标签盘点效率可由(1.05±0.10)件/分钟提升为(4.50±0.42)件/min,盘点准确率由99.05%提高到99.75%,经双侧检验和χ2检验,准确率、效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提升(P<0.001)。对3万件左右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的效率提升效果也高达97.9%。


4、调拨及处置管理


在院内调拨和处置管理上,RFID系统同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在流程管理上更加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环节,也减少了查询、申报和回收环节中的出错率。由于RFID系统可以实时更新固定资产数据,在调拨和处置后,科室对所管理资产的了解更为及时和全面,为科室资产配置决策提供更为有效的数据支持。此外,由于RFID的异动告警模式,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可以有效避免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进行移动或处置,增强了资产管理的安全性。


RFID资产管理系统针对传统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控制与管理,将资产的采购、出入库、分配、使用、管理、处置等环节有机结合,改善了传统固定资产管理中环节衔接不畅、人工操作过多的现状。通过电子标签、读写器和管理系统三者的远距离信息交互,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实时管理和定位管理。


但在实践中,RFID资产管理系统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难点。首先,自动盘点的效率和速度虽然远超现场盘点,但从研究和实践结果上看,依然需要对资产进行人工抽查核对,防止实物丢失但仍保留电子标签等情况的发生。其次,射频信号的发射与接收会受到金属物品的影响,而医院固定资产中金属部件或结构较多,需要RFID抗金属标签,此类标签价格是标准电子标签的3倍左右(3~4元/张),且此类金属标签对射频信号的读写稳定性不佳,盘点准确率存在误差。


RFID资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不再局限于资产账务信息的记录,而将资产本身纳入实时监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可视化管理要求的增加,RFID资产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物联网实现进一步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和智能楼宇系统实现数字孪生,在三维地图中实时查看资产位置,也可通过智能楼宇的摄像头观察实物情况,特别有利于难以人工巡查的机电、管道等有限空间设备管理。


RFID技术在物流和物资管理中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但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依然相对有限。随着国家提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和医院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基于RFID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成为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