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B与蓝牙定位相互偷家,谁的胜算更大?
近日,《2024中国高精度定位技术产业白皮书》的调研正在进行。
目前已经参与白皮书调研的企业有:
郑州联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云里物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智联安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瀚巍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芯百特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长沙驰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捷扬微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纽瑞芯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芯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可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瑞驰博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华云时空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全迹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沧穹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创互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方位角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成都四相致新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微萤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天工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品铂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优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优频科技有限公司
乾位智通(深圳)技术有限公司
罗维智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成都精位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核芯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暚光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铭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欧思微科技有限公司
且浦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美迪索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甲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寻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柯锐思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蓝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真源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蓝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懋特(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极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欧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嘉兴太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莱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北京凡星位航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信驰达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麦钉艾特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乾坤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明湖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晶海微(上海) 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空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芯与物(上海)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智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爱图仕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沃旭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创恒达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昇润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纵橙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仁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派特纳(上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新锐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谢以上企业对于本白皮书的支持,欢迎更多高精度定位企业参与白皮书调研,联系方式见文末。
融合定位方案是行业一个明显的趋势,为何要融合定位?因为单一的技术无法满足需求,或者用单一技术成本太高。
但是,有没有比多技术融合更好的解决方案呢?答案就是单一的技术融合更多的能力。
总结各类定位技术的特点,最核心指标有以下几点:
•定位精度高
•成本低
•功耗低
•容易部署安装与维护
•是否可以与手机兼容
当前市场上没有一种能满足以上所有要求,但技术永远都是在不断演进与发展,目前没有并不代表未来也不会。
UWB与蓝牙是目前市场上两种最主流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属于直接竞争对手,根据我们调研到的信息来看,这两个技术都在努力的兼容另外一种技术的特点。
UWB与蓝牙定位技术的优点与缺点:
相互偷家
谁的胜算更大?
虽然UWB目前的优缺点都比较明显,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UWB在努力的集成BLE的优点,而BLE也在努力的补足定位精度差这个缺点。
两者在相互偷家,那相互之间的胜算如何?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蓝牙的胜算
从上表也可以很直观的可以看到,蓝牙技术确实很优秀,除了它的定位精度这个缺陷之外,其他方面都做得比较完美了,这也是为何市场上依然有很多企业坚持用蓝牙做定位方案的原因。
可以捋一下蓝牙的定位能力演进路径:
第一阶段:基于RSSI(信号强度)定位,精度误差有几米,且信号漂,不稳定,但是,该方案保留了BLE的其他所有的优点。
第二阶段:AoA定位,虽然将定位精度提升到了亚米级,但是网络布设成本大增,如果用AoD,需要标签有阵列天线,这对产品的牺牲更大。
第三阶段:CS信道探测,将蓝牙的定位精度提升到1m左右,因为是基于飞行时间测距,让定位的稳定性大增,但这种定位方式需要蓝牙芯片不停地收发信号,让功耗倍增。
总结来说,虽然蓝牙一直在努力提升定位精度,但是提升的幅度有限,且还会多少牺牲掉它的一些其他优势。
UWB的胜算
UWB最大的优点是定位精度高,作为以射频技术为信号源的定位技术,UWB是目前定位精度最高的。
虽然它除了定位精度高之外,其他的核心指标还有诸多缺陷,但是根据我们调研到的信息来看,未来几年,UWB技术除了功耗这个指标之外,其他的几个指标都会得到极大的优化。
成本方面:UWB芯片的wafer成本跟蓝牙差不多,目前国产UWB芯片已经开始量产,如果市场有量,UWB芯片的价格会降得很快。
易安装与维护方面:目前市场上的UWB-Beacon产品开始逐渐成熟,该产品具有了蓝牙Beacon同样的易安装与维护的特性。
手机生态方面:高通的UWB套片预计会在2024年推出,安卓手机生态将会逐渐普及UWB。
功耗方面:芯片的功耗目前在逐渐优化,但是UWB技术特性,其功耗很难达到蓝牙水平。
总结来说,UWB除了在功耗方面因为技术特性,没办法达到BLE的水平之外,其他的方面都可以逐渐达到BLE的水平。
相爱相杀
最后大概率将会形成combo生态
目前看到的结果是UWB与BLE相互内卷与相爱相杀。一种“不是我卷死你就是你卷死我”的态势。
但是,笔者觉得这种技术最后的结局最大可能是相互存在,作为一个“combo”产品提供给客户,理由有三:
第一,是两种技术都不会很完美,虽然在不断地完善,但UWB无法做到BLE的低功耗,BLE也无法做到UWB的高精度,因此,两者的技术互补性依然很明显。
第二,IoT产品的多样性需求,很多定位产品为了保持性能的稳定性,或者考虑使用人群的手机是不是有UWB或者BLE等方面的考虑,会增加多种定位信号源,以保障可以正常使用。
第三,成本下降后,多加个功能成本并不大,BLE芯片的价格便宜的已经卷到了1块钱以内,UWB芯片的价格理论上也可以做到跟BLE差不多,就算是有BLE+UWB两颗芯片,成本也就是一两块钱的事,对于很多IoT产品来说,这个价格比电池成本、比人工成本低,甚至比外壳成本都低。
所以多加个芯片,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