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IOTE早报(2023-10-18)

作者:来源网络(侵权删)
日期:2023-10-18 09:03:21
摘要:IOTE早报
关键词:IOTE早报

1、Ultrahuman通过 BLE 追踪健身情况

Ultrahuman发布了一款联网智能戒指,可以跟踪和记录佩戴者的健康状况。该智能戒指包括一系列传感器、Nordic SoC 的 2.4 GHz 低功耗蓝牙 (BLE) 设备以及具有 1 MB 闪存的处理器。

设备包括捕捉睡眠、运动、心率、心率变异性和皮肤温度的传感器。该公司称,它没有屏幕或触觉振动,从而不会对佩戴者产生任何干扰。SoC 通过 BLE 将数据发送到用户的iOS 或 Android 智能手机,然后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中查看他们的健康测量结果。该系统还包括与冥想、锻炼、睡眠和代谢健康相关的功能。

2、佑航科技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冲刺明年4000万颗探芯产能

超声波芯片研发商珠海佑航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佑航科技”)宣布成功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中南创投领投,鼎嘉资本跟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车载超声波AK2传感器芯片的车规验证测试、量产、超声波探芯产能扩展,以及车载微碰撞传感器芯片的研发等项目。佑航科技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车载超声波雷达二级供应商,专注于为Tier1供应商提供车载超声波探芯和车载超声波雷达芯片等产品。公司目前已完成了与国内外超声波一级供应商的联合测试,于去年底实现了AK2超声波雷达探芯的规模交付。

3、四方光电:预计冷媒泄露监测传感器的年市场空间大概在人民币10亿元左右

四方光电(688665.SH)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较早布局冷媒泄露监测传感器领域,在技术和成本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基于气体核心传感技术的长期积累和发展,推出了基于NDIR(非分光红外)技术的长寿命冷媒泄漏监测传感器,具有响应迅速、测量精准、长期运行无漂移的优势。同时公司也布局了新型的热导传感器用于冷媒泄露检测传感器的研究。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国际几家知名客户的项目定点,并开始批量供应。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将是公司贡献业绩增量较大、较稳定的一个领域。

据统计,北美空调+欧洲热泵的年市场容量约合640万台,按照一个空调/热泵配备一个冷媒泄露监测传感器的需求,预计冷媒泄露监测传感器的年市场空间大概在人民币10亿元左右。

4、百川智能获阿里腾讯小米等3亿美元A1轮投资

10月17日,百川智能宣布已完成A1轮战略融资,融资金额3亿美元,阿里、腾讯、小米等科技巨头及多家顶级投资机构均参投了本轮融资。加上天使轮的5000万美元,百川智能的融资金额已达3.5亿美元。此外,百川智能近日正式启动2024届校园招聘并发起“星耀计划”,岗位涵盖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强化学习、基础架构等多个AI关键技术方向,目前百川智能是2024届校园招聘规模最大的大模型初创企业。

百川智能成立于2023年4月10日,由前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创立。其核心团队由来自搜狗、Google、腾讯、百度、华为、微软、字节等知名科技公司的AI顶尖人才组成。目前,百川智能的团队规模170余人,其中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近70%,研发人员占比超80%。

5、金山办公与科大讯飞在 AI 等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10月17日,金山办公发文宣布与科大讯飞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既有合作基础上,继续发挥各自技术和产品优势,在数字办公产品、行业解决方案、AI 大模型、开放能力集成等多维度展开深度合作。

双方将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等领域展开深度联动。金山办公主要产品月度活跃设备数超 5.84 亿,此前双方已就终端部署、语音能力、版权保护、教育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

据悉,目前已有超 35 万教研用户在金山办公文档中台支持的科大讯飞 AI 教研平台进行备课和协同研修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办公此前宣布,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办公助手 WPS AI 已接入金山办公全线产品。同时表示,该模型基于开源底座,通过训练调优,助力 WPS AI 成为国内率先落地的 AI 办公应用。其参数量为 7B 与 13B,主要服务于具备私有化部署需求的客户群体。

6、遵义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近年来,遵义市深入实施数字政府建设提升行动,着力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全市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首个基于政务数据的城市综合服务平台“i遵义”建成上线,2022年中国开放树林指数城市综合排名全省第二,获批省级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试点建设。

遵义市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建设路径,不断完善数字政府建设政策措施,组建成立了大数据集团,推动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改革,实施“四变四统”(变分散规划为统一规划、变分散建设为统一建设、变政府直接投资为统一购买服务、变分散资金保障为统筹资金保障)新机制,不断规范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仅今年就为财政审减资金2228.37万元,审减率达11.76%,实现了财政资金统筹调度、建设项目统筹规划、政务数据加速汇集。为满足各部门数据存储、计算需求,遵义市建成了“云上遵义”政务云平台,成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贵州)节点分节点。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电子政务外网体系,实现市级260家单位、县级横向1600家单位、252个乡(镇)、2050个行政村全覆盖。

此外,遵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建成的城市管理监测预警场景应用,实现对垃圾箱满溢、人行道违章停车等59类行为的智能监测,共发现、处置各类问题30.3万余件;遵义市公安交管局通过建成的公安交通安全驾驶监测预警场景应用,实现对市域高速路段不系安全带、天窗站人、驾驶员接打手机等6类违章行为进行智能分析,自2021年11月上线以来共监测到违法数据387万条。

7、工信部:到2025年5G RedCap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工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5年,5G RedCap产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新产品、新模式不断涌现,融合应用规模上量,安全能力同步增强。5G轻量化(RedCap,Reduced Capability的缩写)技术是5G实现人、机、物互联的重要基础,将在构建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8、美的拟明年上线智能家居大模型,“目前正在走报备流程”

美的集团(000333.SZ)拟明年上线面向智能家居领域的美言大模型,以提升智能家电的用户交互和自主决策水平,目前该模型在报备过程中。

谈及AI大模型对智能家电的影响,美的首席AI官兼AI创新中心总经理唐剑表示,大模型对美的家居大脑提升自然交互、智能感知和自主决策三项能力都有帮助。

唐剑说,美的上个月发布了美言大模型,目前还没有上线,因为大模型是要报备的,现在正在走报备流程,预计明年上半年上线。这是美的自研的智能家居垂直领域的语言大模型。

美言大模型将提升智能家电与用户的语音交互能力。唐剑表示,这体现在几方面:一是深度的语意理解,如,用户说热了,智能家电会问是否需要打开空调;二是支持多轮对话;三是支持强交互场景,用户可以问专业问题或发出不完整指令,边与朋友聊电视剧也不受影响。最重要的是,大模型还支持智能家居方面的各类询问,如食材健康,提供更专业的回答。

另外,美言大模型还将对智能家电实现精准操控。用户说一句话可实现多意图,如打开空调、26度。大模型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可自主决策、推荐选择,如回家前开空调。

除了语言大模型,唐剑说,视觉大模型在美的内部也被广泛使用。一是支持扫地机器人、小惟机器人等与视觉强相关的智能产品,如语义地图已在小惟机器人上应用,大幅提升对家居物品的识别、定位能力。二是工厂全面应用视觉大模型来做AI质检,保证产品质量。

9、中国联通推出eSIM iPad上网套餐,300元年费提供300GB流量

苹果昨晚更新了国行版iPad(第10代)无线局域网+蜂窝网络机型,添加了对eSIM的支持,其余配置不变。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也推出了eSIM iPad流量套餐。

据介绍,eSIM iPad包年套餐提供300元/年和500元/年两个价位,分别提供300GB/年和500GB/年的国内流量。该套餐关闭了语音功能、短信功能,套餐外资费为日租宝1元1GB全国流量(当日有效,自动续订)。

此外,中国联通还推出了eSIM iPad副卡包月套餐,资费分为30元/月、50元/月、80元/月,分别提供15GB/月、30GB/月、50GB/月国内流量,在优先使用eSIM iPad副卡自身套内资源完毕后,会共享主卡套内资源。

据了解,这是新款iPad(第10代)首次在中国大陆支持eSIM功能

10、不用Arm架构,高通联合谷歌开发RISC-V骁龙Wear芯片

高通今日发布新闻稿,声称正与谷歌合作开发基于RISC-V架构的Snapdragon Wear芯片,这款新芯片将用于下一代Wear OS手表。

高通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基于RISC-V的可穿戴解决方案,而RISC-V Snapdragon Wear芯片据称将实现“定制核心、低功耗、高性能”等智能手表必备的因素。

Wear OS by Google总经理Bjorn Kilburn表示,“高通一直是Wear OS生态系统的支柱,为我们的许多OEM合作伙伴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系统,我们很高兴扩大与高通的合作,并推出基于RISC-V的可穿戴解决方案。”

据悉,高通和谷歌最近启动了RISC-V软件生态系统(RISE),正逐步推动一系列RISC-V硬件开发。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