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第一股将关停IoT公有云,行业下一步怎么走?
物联网平台的现状:有人吃肉,有人喝粥,但更多的人还在坚持摸索方向。
去年底美国物联网公司Samsara于纽交所公开上市,以物联网平台为核心产品,通过满足各传统行业商用车队对运营效率和安全管理的需求,Samsara上市初期市值一度达到140多亿美元,被认为鼓舞了物联网市场投资热情。
相关联的,在物联传媒此后发布的《中国物联网公司能够复刻美企Samsara的成功吗?》一文中,将国内知名的物流产业连接平台G7与Samsara进行分析对比。也就在2月15日,G7宣布已完成2亿美元融资,由挚信资本、国投招商等机构领投,原有股东参与跟投。
但这两条消息只是物联网平台产业的一类现象。
昨日晚间,媒体称用户收到云计算上市企业UCloud通知:
“因产品运营调整,物联网UIoT公有云计划在2022年3月31日0时下线,建立您在收到信息后尽快到控制台确认并完成迁移,下线后所有数据都不再保留,感谢大家对UCloud的关注和支持。”
从UCloud目前官网产品信息可见,公司仍然在列的物联网相关产品为三类:
1. 物联网平台系统套件UIoT Stack:是集物联网通信平台、边缘网关(含子设备驱动)、直连设备SDK等功能为一体的完整物联网解决方案平台产品,可私有化部署在任意IaaS上。
2. 物联网通信云平台UIoT Core:为终端设备提供安全可靠的连接通信能力。向下连接海量终端设备,支撑数据采集上云;向上提供云端API,指令数据通过API调用下发至终端设备端。通信云平台核心功能包括功能定义、设备影子、规则引擎等服务。
3. 物联网边缘网关UIoT Edge:是UIoT Core在边缘端的延伸。UIoT Edge可以实现子设备的数据采集,数据的解析、清洗、加工、聚合、缓存,现场实时控制,本地场景联动,边云协同等。
关于此次关停的“物联网UIoT公有云”这一产品并未在此前宣传中直接找到,但从关键字样“公有云”来看,结合非头部玩家在公有云领域硬拼市场份额的时代已经结束的现实,参照美团云、苏宁云、万达云早就关闭服务及时止损,就能自然想象出,一定会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关闭一些不赚钱的业务,包括物联网公有云服务。
对于2020年初以“中国云计算第一股”身份上市的优刻得UCloud来说,在切身体会了公有云IaaS+PaaS市场巨头环伺,股价持续下跌的残酷现实后,或许也越发觉得物联网公有云业务盈利能力堪忧,便只能“壮士断腕”。
但这意味着行业也就到这了吗?
图源:东方财富
数量增增减减,物联网平台格局未定
根据物联网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自2015年来的跟踪研究,2015年全球范围内的物联网平台企业为260家,2017年为450家,2019年为620家,但是在最新2021年的调研结果中,全球物联网平台企业首次降低到了613家,尽管这时物联网平台市场规模仍在大幅增长。
图片来源:IoT Analytics
按照IoT Analytics的调研数据,在613家物联网平台中,58% 提供应用管理和支持能力,43% 提供数据管理能力,35% 提供设备管理能力,而提供物联网通信管理能力(7%)或IaaS(3%)的物联网平台则越来越少。
与此类似地,物联传媒在早前的分析中提到了3点:
1. 从平台自身角度:市场发展阶段不同,对平台的要求更加丰富
直白地说,通用泛物联网平台具有“底层计算资源能力突出、平台开放程度更高、C端运营更有经验”的优势;并且早期基于品牌效应,以及处于市场教育阶段,产业界自然对这类平台的动向抱有非常高的关注。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物联网设备连接基本不是大问题了,如何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如何利用数据分析为业务带来实质好处才是最关键的。再加上疫情影响还在持续,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仍在增长,此时正是行业智能化升级最集中展现的阶段。
在机会面前,通用泛物联网平台暴露出对传统行业的知识与痛点理解不深的问题,让他们的优势也不再那么明显。
2. 从竞争对手角度:细分领域平台有不断积累的优势
物联网产业链上,每一个垂直行业都要求深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因此很难“一家独大”,厂商间多以生态融合为主要方针。
也就是说,To B方向的细分领域物联网平台很少担心“如果BAT来抢你的饭碗该怎么办”,借助于深知行业痛点、扎根行业的纵深定位,以及了解行业know-how、了解进一步使用生产或运营数据的方法等优势,此消彼长,这类平台有更大机会获得客户的信任,或是成为通用物联网平台的合作伙伴,共同为行业客户提供服务。
3. 从客户角度:传统企业的决策趋向理性
过去有段时间,产业内对智慧项目存在不少盲目投资的情况,常常重建设轻运营,堆叠了大批新兴技术、智能设备,打造出来的智慧系统却无人使用、束之高阁,很多项目最终都变成了政绩工程或面子工程,项目回报率低到尘埃。
如今随着观念的转变和成熟,也做了很多试错,企业领导层逐渐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并不追求所谓“高大上”的表面功夫,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公司可以立即替换体验新东西不一样,因为有很多过去存在的设备或系统、很多的历史包袱,总归是要规划完善,分布实施。
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通用型还是垂直行业型物联网平台,都是要凭借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去脱颖而出的。当客户与企业都走向务实,标杆案例的建设越发重要,而不能简单依靠一套平台软件产品。
物联网平台市场依然有很大的活力
在Gartner 2019年发布的物联网技术成熟度曲线中,物联网平台正处于泡沫化的低谷期,在这个阶段将孕育出成功且能存活的经营模式,整个阶段预估需要5-10年。
但现阶段的物联网平台市场并非没有活力。
甚至中国物联网平台市场与上文IoT Analytics报告整体结论并不完全匹配,至少从平台数量来说,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的物联网平台数量正在增加而不是减少。
原因是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时代,国内物联网厂商的机会窗口逐渐打开。并且从核心驱动来看,考虑到物联网平台最核心的定义:推动物联网大规模连接的基础软件,促进IoT项目规模落地的关键基础框架。
尤其2018年以来宣布投入做物联网平台的公司显著增多,这是因为当物联网成为新的时代机会时,企业决策者对物联网的考虑必然包含投入产出比的问题。而物联网平台的价值,体现在能够将分散化、碎片化的物联网应用集中管理,并且在调整方向时具备更大的灵活性,比如切入到政策鼓励的工业互联网领域,或跟随智慧空间产业的增长而发展。
换句话说,虽然物联网平台在业务发展上强调扎根垂直细分领域,但从产品性质来说,并不局限于单一场景。因此平台类型厂商往往具有快速切入热门领域的能力。
更何况,物联网平台是获取物联网数据价值的关键手段,是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的必备工具,这自然持续引来产业链上各类型企业的关注。
每一次“关停”给行业带来哪些思考?
在之前物联传媒针对行业的分析中,简单罗列了需要厂商考虑的几点问题:
市场定位问题 | 找到合适的需求,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 |
资金问题 | 确保足够的融资能力与盈利能力 |
产品问题 | 在合适的时机将对行业有足够理解的产品推向市场 |
运营问题 | 确立平台的收费模式,做好市场营销 |
监管问题 | 遵守法律法规,完成各项资质认证 |
团队问题 | 维护团队内部关系、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关系等 |
竞争问题 | 维护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强生态协作 |
另外,即便把企业定位等问题想清楚了,物联网碎片化、分散化的特点本身就给平台发展带来很大挑战:比如我们理想的物联网平台,具有海量连接、高可用、高复制、平台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特性;但实际建设下来,物联网平台却总是连接规模有限、项目定制化程度高、标准化程度不足……关于物联网平台何时盈利,也总是被认为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需要持续性地投入。
但正如行业里认为的,变幻莫测的时代里,向“新”可能是追风,向“旧”可能是倒退。市场空间大,格局未定之时,“变”总是比“不变”要好的。
目前中国物联网市场上依然在涌现出众多的平台型玩家,他们相信物联网真正的价值在于场景,在于数据,而为了获得场景里的数据价值,并没有办法避开平台。
至于随着产业往后发展,平台究竟会带来多大程度的更高利润、更高价值,进来的人们大多抱有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