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公安依托“135平安风险感知平台”实现智慧安防治理
近年来,黔西南公安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社会治安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创新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天网+地网+人网”治理体系,有力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锚定“天网工程”助推治理格局再优化
黔西南州公安机关依托“135平安风险感知平台”,实现一屏“查全城”、一网“管全区”,推动社区治理向智慧化、精细化迈进。
走进兴义市公安局洒金派出所,一张实时3D电子地图格外显眼,社区实际一图尽显、一屏尽览,一体掌控、一目了然。
“小区360度全景实景人口管理系统,实景显示楼层以及街景。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以及单位、店铺等直观展现,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派出所民警说,这个大型LCD显示系统,宛如一双“智慧眼”,实现洒金新市民居住区无盲点实景实时展现。
在册亨县公安局高洛警务室,显示屏中的影像让笔者忍不住赞叹:屏幕中清晰地显示出辖区内交通道路、人员车辆、商铺学校等实时动态图像。
“天网”建设是黔西南公安“科技兴警”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全州警情警力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可视化管理。
去年9月,兴仁公安利用“天网”,快速找回3名走失小孩,得到群众好评。同年11月,贞丰公安借助“天网”平台,4小时破获诈骗案追回赃款4万元。
今年5月,黔西南州公安局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采取“公安+企业”模式,签订“数智乡村平安守望”项目合作协议,全面提升农村视频监控盲区的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延伸“地网应用”助力案件处置再加速
日前,安龙县栖凤街道办事处某工地门口一辆摩托车被盗。民警通过该摩托车“防盗芯片”追踪,1个小时就成功追回被盗摩托车,及时为群众挽回损失。
安龙县公安局钱相派出所依托“防盗芯片”不到2小时就为群众找回被盗摩托车。
册亨县交警大队坡妹中队利用摩托车“防盗芯片”追踪,16小时为群众成功追回被盗摩托车一辆。
……
快速为群众找回被盗车辆,是黔西南州公安局推行“地网”安防系统“136”运行模式取得的积极成效。
自推进地网工程以来,全州共推广安装“两车”芯片20余万个,927起安装“两车”芯片被盗案件中,成功找回896辆,找回率达96.66%。
此外,在黔西南农村地区,牛马等大牲畜是一家人的“壮劳力”和主要经济来源,为防止村民的牛马被盗,黔西南公安大力推广“平安卡”,为村民的牛马佩戴“牛耳环”。
“现在有了‘平安卡’,我可以放心地养牛了,国家为了我们老百姓可算是用尽心思了。”50多岁陈某跃是普安县哈马村的村民户,家里养有两头牛一匹马,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害怕被盗,陈某跃平时花费了很多时间在看护牛马事情上面。但自从青山镇为村民牛马发放安装“平安卡”,陈某跃就能放心的做其他事了。
目前,黔西南公安联合政府多部门为村民牲畜安装平安卡4千余张,实现了佩戴耳牌牛马“零被盗”。
深耕“精致网格”助力精细管理再提升
黔西南州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实战实效”,始终把基层基础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长久之计抓在手上,“以村为网、以组为格”的标准进行划分网格,“十户联防邻里守望”不断深化拓展,通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实现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和规范设置全覆盖。
在兴义,网格化管理工作成效受到群众广泛好评。通过组建一个综治(警务)中心,搭建治安共商、综合信息管理、特殊人群监护等平台,形成综合治理网格化、巡逻防控动态化、矛盾调处实时化、信息采集标准化、重点管理精细化、宣传培训全员化、便民服务亲情化的农村治安综治(警务)“七化”格局,做到了全村重大治安案件、灾害事故零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零发生,旅游纠纷零发生,矛盾调解零激化。
目前,已在全市188个行政村建立188个新型农村综治(警务)中心。
望谟县公安局将城区划分为4个网格,建立以警防为基础、技防为重点、民防为辅助,多警联动、全民参与、多元模式并存的治安防控“189”模式。每个网格均设置治安岗亭,全天候24小时执勤模式,并配备流动前哨,把警力摆上街面,发挥服务群众、快速处警、震慑犯罪等功能。
普安县公安局高棉派出所采取“公安+司法+教育+包保干部+网格员+村指挥所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的模式,通过联动共治机制深入开展“控辍保学”排查整改工作,做到找到人、见到面、摸清底数、集中攻关、分类处置、全面解决。
“现在日子真的变好了,家里出点大事小事,网格员会帮忙,晚上出去散步,都能看到警察在巡逻……”说完,兴义的张大爷就乐呵呵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