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数字化的乡村实践:使用RFID等技术赋能食品安全
全实时标准数据仓库架构及全景全天候的3D技术,多模块液晶大屏实时显示产线产能,“口袋牧场”App实时传送全国18家牧场的环境数据……作为全国率先探索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农业龙头企业,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数字化“全副武装”打造“青莲未来牧场”,构建起涵盖数字化育种、智能化动物营养工厂、数智养殖、数字生产、数字门店等环节的闭环体系,通过数据链接真正做到从种源到牧场再到消费者的无缝衔接。
打造智慧驾驶舱
智慧牧场18个,生鲜工厂13个,深加工工厂2个,品牌活跃门店1547家,全国门店数6156家……深耕生猪产业20余载,青莲集团已经形成了包括“生物基因、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生态养殖、屠宰生产、肉品加工、冷链物流、生鲜品牌、餐饮连锁、文化旅游”的生猪全产业链布局,子公司遍布全国各地。如何将这个庞大的传统农业产业“帝国”掌控于股掌之间,实现“养好一头猪,卖好一块肉”初心目标?
青莲集团给出的答案是数字化!“我们以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革,提升企业管理效能,加快发展步伐。”公司数字中心总监陈贞说。2006年,青莲集团开始生鲜屠宰ERP的设计。15年来,从绿色产业链到数字产业链,再到智慧产业链,青莲集团探索出一条三个阶段交叉并进的全新农业数字化之路。于今,青莲集团数字化改革的框架覆盖智慧供应链、智慧办公、智慧运营、智慧交易、智慧用户5大板块。
日前,记者进入青莲全产业链的“智慧中枢”——智慧驾驶舱采访。目之所及,一块巨大的数字显示大屏幕囊括了从养殖、屠宰、加工、物流、门店等全产业链数字体验。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智慧牧场数据随时可视调取,青莲全产业链数字动态信息一览无余。“这是青莲集团战略指挥中心及大数据分析中心,以行业一流、省内领先的标准,采用的全实时标准数据仓库架构,全景全天候的3D技术。”陈贞说。
数字化养猪更科学
记者在青莲食品养殖事业部采访时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手机“口袋牧场APP”查看牧场实时数据信息。这款APP是青莲未来牧场环境网络化监测系统的一个信息终端,系统由环境控制器、传感器、报警器、牧场平台软件、电控器等组成,实现了牧场环境控制智能化。工作人员可以通过APP实时监测猪场的温度、湿度、粉尘、氨气量等,数据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将自动报警,为工作人员精准控制牧场内环境提供参考。
未来牧场环境网络化监测系统是青莲食品探索生猪养殖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青莲食品正在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打造智慧生态一体化技术平台,实现智能环控、自动饲喂、无人值守、机器人巡逻、远程监控、自动清粪、空气净化等功能,同时打造一个智慧化动物营养工厂,从订单接收、生产加工到装运卸货,全程实现自动化管理,做到安全养猪、无臭养猪、福利养猪、智能养猪。
“青莲食品旗下牧场多,生猪存栏量大,采用传统生猪养殖方式无法再继续实施下去。比如去年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牧场生物防控形势非常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尽量减少人跟猪的接触,用数据跑代替人跑,才能大幅度降低生猪感染几率。”公司总裁熊艳艳说,“青莲数字全产业链带来的成效,年产30万吨的智能化动物营养工厂仅需要3名员工;每养殖1万头猪也仅需要3名员工,实现青莲数字产业链综合效率提升!”
数字赋能食品安全
在智能养殖设备展示区,记者看到了一枚硬币大小的耳标,这块小小的耳标植入了芯片,能记录生猪每天的体温信息、运动信息,可以在数字大屏上随时查看到每一头生猪的健康状况,这相当于给每一头猪装上“健康管家”。通过电子耳标技术、GPS与RFID技术等,青莲集团建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让每一头猪、每一块肉在全产业链的关键质量控制点中实现可追溯,全程溯源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猪肉是餐桌的主要肉食,不仅仅是要养好,更要从产业链环节的每个环节去做保障。青莲集团在屠宰前运猪车配备喂食系统、恒温系统、喷淋系统等;屠宰中引进丹麦SFK生猪屠宰线,按照出口欧盟标准,保障77道屠宰工序到位,提升肉品质量;屠宰后在全省率先实施“检疫章”激光打码,避免肉品污染。企业被授予国家猪肉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旗下新兴屠宰场成为我省唯一的全国首批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
去年底,青莲集团的业务模式开始从2B向2C延伸,陆续上线了原始公社APP,全国品牌门店智慧系统、零售用户系统,建设数字门店,顾客可体验AI识别猪肉产品技术,感知猪场养殖、生猪屠宰、肉品冷链运输等实时场景和数据,并可实时观看智能化“膳博士”肉包全透明生产线,使猪肉可追溯上升为制品可追溯。6月底还将上线生猪认养APP,实现企业、产品、服务与消费者的零距离接触。今年一季度,数字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