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中国风”图书馆全新亮相 上线RFID系统实现智慧管理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的知识宝库,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殿堂。在“小联合国”北京语言大学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图书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日,沉寂了两年的北语图书馆,终于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里,不仅颜值超高,而且各种功能齐全,现在就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改造后的图书馆一层大厅
北语图书馆全新亮相
都说图书馆代表着一所大学的气质。中西文化的交融,便是“小联合国”必不可少的内在修养。图书馆采取了新中式的装修风格,总体布局对称均衡,端正稳健,古色古香的圆窗、屏风,古朴大气的中式篆体字,蕴藏着浓郁的中国风,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简约舒适、色彩淡雅的休息区座椅,则又充满现代化气息,是传统与时尚的对话,中式元素与现代材质在这里巧妙兼融。各国文字书写的“语”字错落有致又和谐共生,完美诠释中西文化的互融互通,彰显语言类大学的特色。
翻新后的图书馆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完善的硬件设施。图书馆三楼的多媒体阅览室以及四楼日新讲堂,有着先进的技术和资源,供读者免费体验和使用。电脑方便读者查找数据库资源,更高端的苹果电脑进一步满足了同学们对图像、视频编辑的需求。
多媒体阅览区
休闲阅览区
“只要你不觉得饿,你可以在里面泡一天。只要你想学,就有充足的地方学。”在阅览区里学、在休闲区的座椅上学、站起来走到窗边学……还可以在朗读亭里大声朗读。北语图书馆充分考虑读者学习的需求,努力实现让大家以各种方式学习,心情愉悦而不觉疲惫。
北语图书馆的“前世”
北语的图书馆于1992年建成,老图书馆的亮相可谓万众瞩目。开幕式上,国家教委、校长、北语知名教授等均出席仪式,在当时可以称得上是一件轰动学院路地区的事件。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期,北语图书馆在图书资源、汉语教学、自动化水平等方面都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在1999年的北京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评估会上,北语图书馆最终被评定为A级,与当时的清华大学图书馆处于同一等级水平。
馆舍改造前图书馆远景
2015年10月,图书馆启用门禁系统,据闸机数据显示,当时图书馆每天的人流量在4000至5000人。除借还书、提供自由学习空间之外,图书馆也给在校师生提供多种服务,例如定期的信息素养讲座,指导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数据库检索、文献查找方法的读者讲座等,也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定题服务等。
但随着岁月变迁,北语图书馆在硬件设施、管理制度上的问题开始显露出来,越来越无法满足师生在使用上的需求。最终,学校下定决心翻修图书馆,用科学的方法将图书馆规划出“大流通”格局,彻底解决问题。
(改造前)学生在自习室自习
2017年,教育部大修购项目的评审专家到北语实地考察图书馆情况,专家进入图书馆看到实况后,认为北语图书馆的升级改造应该尽快实施。最终,在各方的努力下,北语图书馆的升级改造项目获批“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资金”5500万。在接下来的2018到2019年,学校另外申请了约2500万元,用于图书馆家具、自动化、信息化设备等的购置。
两年翻新路,克服种种困难
2018年,北语图书馆闭馆翻新。这两年的周转期里,图书馆一方面与设计单位沟通每一个空间使用的细节,另一方面对家具设备等进行全面的考察调研。本着“环保、舒适、耐用”的原则,反复研究书架、阅览桌等家具的款式和材质;多次走访各个先进的图书馆,寻找适合北语图书馆的自动化精细化设备,规划全新的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全力打造智慧型、舒适型的图书馆,为读者创造更好的学习空间。
馆舍改造后图书馆远景
2020年12月,工地正式向图书馆交付钥匙。当时的图书馆在空间格局上基本符合图书馆老师们的设想,但是内部空空如也。随后,在图书馆老师们的努力下,
组装书架、上架图书、给图书贴标签、在电脑上进行标签转换......一批批工人加班加点,几乎在二十四小时连轴工作着,图书馆每日都灯火通明。所幸功夫不费有心人,改造后的图书馆焕然新生。
如今,新图书馆总藏书量逾90万册,其中线装图书4万余册,中文期刊2722种,外文期刊484种,国内主要报纸70余种,港澳台地区及国外报纸20余种。每年更新数量在3000至1万册不等,书海浩瀚。文献信息资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支撑,也为教学提供学科服务,与时俱进。日后,图书馆也会继续举办数字资源推广讲座、信息素养讲座,告知大家图书馆引进了哪些数字资源,能用来做什么。在未来,各方面的服务都将进一步深化,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
“如果世界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默默伫立的书架,承载着知识的厚重;书架上的每本图书,都在等候着求知人的翻阅;每一盏灯、每一个座椅都在静静守候着孜孜不倦的北语学子。如今北京语言大学的新图书馆兼具颜值与实力,北语学子定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