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车牌推进加速 产业链曙光初现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机动车电子标识安装规定。近日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有望在5月1日实施。其中有关电子标识的安装做了明确规定,第十二条在“准予登记的机动车应当符合机动车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后,补充了“并按规定安装电子标识”。
此次针对电子标识的修订是基于打造现代化道路交通治理格局、加强车辆和驾驶人源头监管、改善便民服务、完善道路通行条件和通行规定、完善交通事故处理规定、科学配置法律责任这六个方面入手。
电子车牌技术基于RFID,促进汽车管理智能化发展。机动车电子标识,又被称为电子车牌。是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行业应用。电子车牌作为车辆信息的载体,在电子标签相应区域存储车型等车辆属性的信息,并由机动车在通过装有经授权的RFID读写器的路段时,对机动车电子车牌上的数据进行采集或写入,达到各类综合交通管理目的。
电子车牌积淀已久,有望打造创新无感支付环境。电子车牌于2013年立项,在2014-2015年进行大量测试,并宇2016-2017年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2018-2020年逐步扩大规模试点,目前已完成了放量前的准备,随着修订意见稿对于电子车牌安装的推进,2022年电子车牌有望进入爆发期。
电子车牌的落地将有望打造创新的无感支付环境:面向商业侧,与充电桩、停车、拥堵收费等结合;面向社会管理侧,与公安、环保等需求结合,打击套牌车,保证金融支付安全。
电子车牌市场空间广阔。未来5年电子车牌全国市场规模可能超过千亿。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1年3月,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81亿辆。对比2016年重庆电子车牌试点项目投资约1亿元,包括:70万辆机动车发放电子车牌和安装工作、200个路面采集点的建设、7个车管所以及5个服务网点电子车牌发放系统及行业应用系统100个样点建设。如果按照全国现有汽车保有量2.81亿辆计算,完全安装电子车牌及采集点建设等投资规模将有望达到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