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子标签等数字手段 杭州上城创新河道治理方式
春日绿树杂英、桃李缤纷,夏日风帘翠幕、白鹭栖息,秋冬亭台楼榭、曲径通幽,走进上城区“龙山河片区”,一年四季都流转着不同的风景。
人因水而生,城因水而兴。2020年以来,上城区结合龙山河、中河、贴沙河、新开河及安家塘水系连通特色作为龙山河片区进行创建,打造“文化生态、产业生态、景观生态”多元化生态美丽河湖,探索出一条“水岸同治共建共享”的创新治水之路。在原有城市管理“智慧管控”平台建设基础上,通过推出智能化电子河长公示牌、安装河道排污口电子标签、升级智能监控系统等手段,全面提升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今,上城区成功创建全域化市级美丽河道,龙山河片区成为展示市中心别样景致,居民、游客休闲锻炼的理想场所,“青山碧水 生态上城”的目标进一步照进现实。1月30日,《浙江日报》专版点赞上城的美丽河湖,一起来看。
植入悠久历史
美丽河湖演绎“精彩故事”
河流作为城市最原始的根基,一头延续着城市的历史,一头连接着城市的未来。上城区作为南宋皇城旧址所在地,拥有深厚的南宋历史文化底蕴。水流的走向既勾勒出上城区优美的城区轮廓,也见证了千年文化传承,镌刻着城市发展年轮带。
龙山河片区南起之江路北至庆春路、清江路,由南向北贯穿整个上城区,片区内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古塔、古寺、古桥、古井、古建筑等历史古迹无不诉说着上城区悠久的历史。650年历史的凤山水城门,南星桥、洋泮桥、海月桥、化仙桥、水澄桥及六部桥等6座市级文保桥梁,还有太庙、德寿宫、御街等遗址都是宝贵的财富。
因此,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迈进的过程中,上城区特别注重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利用,使河湖成为延续乡愁的重要载体。
其中,龙山河绿道除对原有游步道拓宽改造到达绿道标准外,通过增加文化特色小品,打造一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主题的绿色长廊;贴沙河以玻璃护栏形式讲述了贴沙河前世今生的历史变迁,展示其特有的城河历史;安家塘水系通过白中渠与龙山河贯通,其小镇内特有的仿古建筑,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宛如一幅江南水墨画……
“‘十三五’时期,通过‘五水共治’和‘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上城全区河道基本达到‘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标准。”上城区治水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该区“美丽杭州”创建暨“‘迎亚运’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如今全区河道已经到了做好“美丽河湖+”的新阶段。
为了讲述好“美丽河湖故事”,龙山河片区还通过雕塑小品、桥梁铭牌、宣传设施等载体对河湖历史、治水宣传等水文化进行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中东河通过遗址展示、景墙、雕塑等各种形式,再现南宋时期的繁荣,被誉为南宋文化水上博物馆。贴沙河始版桥公园的景观除设置了“始版桥”主题景观墙,展示“活字印刷术”以及毕昇和始版桥的故事,还设置如大禹治水、“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宣传景墙。
放眼上城区全域,河湖景观优美,各有特色,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为周边居民提供了良好户外休闲娱乐赏景的场所。
开启数字化智治
河道有了“智慧大脑”
杭州是一座数字化之城,应用数字化科技和手段,探索河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美丽河湖迈向幸福河蝶变升级的进程中,上城区围绕“惠民利民”的中心点,充分利用智慧科技赋能,使美丽河湖创建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现在,上城区的河道养护人员巡河时都要随身带着手机,日常巡河遇到问题都可以通过钉钉同步至Web端,再由区河道监管人员通过Web端收集、整理、汇报。通过连接杭州市统一的“杭州城市大脑智慧城管城市河道平台”,可以监测到区内河道水质断面、排污口等各项基本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则通过系统的抄告会具体分配到该河道的巡查养护人员钉钉端,使其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整改、反馈。
“2020年,我们通过使用和对接杭州城市大脑智慧平台,用大数据的分析成果来指导日常工作,将智慧治水落到实处,确保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功能的正常发挥。”上城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龙山河片区共有高清智能监控39处,可全天候监控河道水质、漂浮物状况及各类不文明行为;中河、贴沙河、新开河河道设有流速仪,对河水流速、水位等信息实时监测和自动报警;河道沿线设置20块电子河长公示牌展示河长信息,可通过PC端和手机端进行远程控制……
美丽河湖,三分靠治,七分靠管。依托智慧城管平台还能进一步提升管理养护队伍信息化水平。目前,龙山河、中河、新开河、贴沙河养护工作由上城区城市管理局进行管理,4条河道配有保洁船只15艘,巡查管理人员4名,河面保洁人员16名。安家塘由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聘请的南都物业进行统一管养,配有8名养护人员及3艘保洁船只。
接下来,上城区将继续严格按照《杭州市城市河道管理养护技术要求》对河道进行养护,并充分利用数字化机遇,深化智慧平台的使用,发挥最大实效,进一步提升上城区城市河道管理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