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生猪行业有了新变量 华为等科技大厂为“智慧养猪”赋能

作者:韩松妍
来源:中食报大健康产业
日期:2021-02-25 15:08:13
摘要:在养殖上,网易味央运用RFID耳标新技术实时监测猪的任何状况。

华为也要养猪了!今年2月,华为推出了“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宣布华为机器视觉要在智慧养猪上发力,利用AI使养猪智能升级。瞄准生猪养殖行业的科技大厂,不止华为一家。除了网易自己养殖的“味央猪肉”之外,阿里、京东、百度等公司都以提供智慧解决方案的方式与养殖企业进行合作。此次,华为入局“智慧养猪”将高科技畜牧业这一领域再次带入公共视野。

当前,传统生猪养殖业粗放式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行业需求。比如,行业中多以散养户为主,出现了“大行业、小公司”格局;缺乏种猪“猪芯片”;生猪饲养成本也越来越高等。当传统养殖方式出现变革的需求,在生猪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科技公司们也看到了新的机会。



多家科技企业看好“智慧养猪”

据了解,华为的养猪系统提供仪表盘监控、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支持AI识别、AI学习、AI预测、AI决策等,还通过标准化、程序化实现全感知监控、机器人巡检和自动/远程控制。华为机器视觉领域总裁段爱国表示,华为机器视觉要在智慧养猪上发力,解决方案已经做好,要用智慧之眼感知万物,AI使能养猪智能升级。

事实上,华为“养猪计划”由来已久。早在去年10月的2020农牧数智生态发展论坛上,华为就发表了《5G引领现代猪场AI使能智慧养猪》的报告。华为方面认为,未来数据将成为养猪的核心要素,更是养猪智能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从之前以 “人管”猪场为主到未来以 “数据管”猪场为主,在数据管理猪场的过程中再利用AI技术做更多的科学决策,进而实现养猪的标准化和程序化。

华为方面表示,华为5G智慧猪场IC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总体架构也将从端、边、云去构建智能猪场现代化生产体系,使科学防疫可以更智能更高效、无人生产也更加高效、AI繁育助力PSY提升(AI育肥+AI猪肉品质提升),综合提升养猪效益。

其实,科技企业介入养猪业并不新鲜。网易算是现代科技企业养猪的第一位实践者,2009年网易投身养猪业,养殖规模控制得很小,初次规模只有10000头,并推出了网易味央养殖模式。5年后,味央猪肉出现在了网易内部食堂的饭桌上,还出现在了互联网大会的宴席上。网易的猪价格高昂,远高于普通猪的价格,2016年,网易黑猪在网易考拉上进行首发拍卖,最终整头猪的成交价格超过10万,最高达到16万。在养殖上,网易味央运用RFID耳标新技术实时监测猪的任何状况。

2018年2月,阿里云宣布与四川特驱集团合作“世界首创的AI养猪”项目,将AI、大数据、视频语音技术引入养猪产业。阿里推出的AI养猪解决方案总体架构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以自研的关键技术为核心,在养猪行业打造场景化实用性AI产品体系,满足不同养殖场景的多元需求。经过研究,他们研发了一套判别母猪是否怀孕的算法,借助多个自动寻轨的机器人加摄像头去识别配种后母猪的行为特征,把母猪睡眠的深度情况、站立频次、进食量变化等20多种特征,集合在11种算法里。这套算法还能有效识别“假怀孕”状态,把10%的失配率降低到5%左右,提高了母猪的生殖性能。

京东数科可以说是国内首家尝试在第一产业中应用人工智能的公司。通过“刷猪脸”给每头猪生成一个唯一代码,每一头猪的健康情况、进食量、食物偏好及其生日、父母和后代都能准确记录下来。一方面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定损,另一方面能精准控制猪的进食。2019年上半年,京东农牧与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AI养猪合作项目。京东农牧自主研发并推出集成“神农大脑(AI)”“神农物联网设备(IoT)”“神农系统(SaaS)”三大模块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使得养殖流程实现全面数字化,养殖成本全面降低、效率提高。京东方面表示,智能化养猪可以将养殖人工成本减少30%—50%左右,降低饲料使用量8%—10%,并且平均缩短出栏时间5—8天。换句话说,这些猪吃得更经济、长得更快、身体更好。



不可错失的蓝海市场

为什么科技大厂纷纷选择养猪?自然是看中了生猪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高利润。站在科技厂商的立场上,“智慧养猪”可能不是一条容易走通的路,却是不可错失的蓝海市场。简单算一笔经济账,2020年末国内的生猪存栏为4.07亿头,猪舍的成本在1000元/头左右,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千亿级市场。被称为“猪茅”的牧原股份在今年1月25日披露了2020年业绩预告,预计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70亿—2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1.58%—374.29%。何况从潜在的市场趋势来看,并不缺少短期内破局的可能。

一方面,生猪期货已于今年初在大商所上市,参考美国生猪养殖规模的集中化进程,生猪期货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型养殖企业可以通过生猪期货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进而不断倒逼中小散户退出市场。至少在美国推出生猪期货的20多年里,5000头以上特大型生猪养殖场的存栏量占比从20%提升至74%。因此国内也存在依靠生猪期货加速集中化进程的可能。

另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将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平稳的市场供应,继而平抑“猪周期”,迫使生猪行业的竞争重心转向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而“智慧养猪”的想象空间在于,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人力解放出来,不仅减小了疫情等不确定风险,也将加速猪场向标准化、无人化过渡。在国内生猪行业开启集中化进程的背景下,“智慧养猪”注定是“牧原们”跳不过的必选题。

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猪肉消费国和养殖国,猪肉人均年消费量约32公斤,是世界平均消费量的两倍左右。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庞大,以全国年出栏量7亿头计算,生猪养殖市场规模高达1.2万亿元,加之养猪行业具有集中度低、产业链长、科技化程度低的特点,便于科技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在产业链上游提供物流、电商、技术服务。

未来仍需探索与实践

“华为猪肉”味道是否更好还有待检验,但“智慧养猪”已经成为新的热点话题。

“在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的畜牧业时代,需要用数字科技精细化养猪,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能力实现猪场精细化管理和科学自主智能化决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李德发说。

无论是阿里的ET养猪——AI检测每只猪日常行为特征并直接进行重量测量和疾病识别预测;还是京东的“猪脸识别”技术、猪场环境智能管理、喂猪和巡检机器人的自动化应用;又或是华为今年提出的5G技术和芯片应用于养猪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有效跟踪,都是科技公司跨界牲畜养殖领域的良好尝试。

“国内养猪行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但养殖模式仍相当分散。”某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透露,以国内龙头企业牧原股份为例,去年其生猪出栏量大约在1800万头,这一数字仅占中国市场份额(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量共5.27亿头)的3.4%,而去年前五大养猪企业年生猪出栏量占比则不足10%。

“科技企业加入可以说搅动了整个行业,智能化技术的落地也加速了养猪企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生产,未来行业集中度也会更高。”上述人士表示。

不过,兴业证券农业分析师毛一凡认为,跨界养猪应当谨慎对待。毛一凡表示,首先,跨界本身有风险,养猪也有显著的技术门槛,之前的行业内企业都存在明显的成本差异,直接导致经营效益天差地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农业确实需要资本投入,也需要长时间持续发展。想把养猪作为跨界转型,如果没有心理准备,将来未必能成功。

对于华为的“入圈”,金新农股份日前也在互动平台表态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必将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无人化(或少人化)迈进,特别是在“后非瘟”的背景下,减少人畜之间的接触,强化生物安全的防范,做到精准饲喂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成绩,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近几年,公司在智慧养猪方面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

正邦科技表示,生猪规模化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公司奉行“人养设备、设备养猪”的猪场生产管理理念,下属现代化规模猪场基本实现了自动喂料、自动清粪、自动温控、环保无人值守。

唐人神集团此前也表示,公司智慧猪场管理平台建设在有序推进中,全国范围内已有几百家规模猪场、种猪及饲料和肉品的联盟客户进驻,实现了产业链、成本核算、生物安全、物联网、安全溯源、移动平台等的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经营管理。目前,公司正全面推进智能化养猪。

对于智能化发展,新希望集团认为,养猪行业虽然是传统行业,但也会在时代的背景下与时俱进,整体行业集中度提升,规模化提高,从传统的重劳力的棚舍养猪到现在具有高生物安全防控标准的智能化、自动化养猪,相应的公司管理模式也需要创新和迭代,来应对新的挑战。

牧原股份在近期透露,目前已在屠宰业务上开展了相关智能化项目,且有部分已落地应用。此外,公司在南阳和深圳设有河南牧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牧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养猪智能化专业设备和系统的研发。

可以预见,华为绝非是最后一个宣布“养猪”的科技大厂,当国内生猪养殖的市场格局进一步明晰,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科技玩家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