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物联网新闻  >  正文

青岛工业互联网:“场景”愈发诱人,5G、RFID技术促进物联网发展

作者:孙 欣
来源:青岛日报
日期:2021-01-20 09:42:28
摘要:工业互联网让近年来颇具“网红”气质的青岛再次“出圈”。

工业互联网让近年来颇具“网红”气质的青岛再次“出圈”。

“发展工业互联网,一定要去青岛看看”,已成为业界的共识。新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卞成的日程连周末都排得满满当当,兄弟城市、相关企业来了解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情况,寻求进一步合作是最主要的内容。

这样的变化从去年下半年就越来越明显,而去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则充当了强力的“催化剂”。在这场总结全国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的会议上,6个单位围绕过去一年抗疫物资保障、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交流发言。青岛是受邀发言单位之一,卞成围绕“聚焦工业互联网,探索数据驱动的转型新路径”主题进行了分享。

“‘搞得真不错!’发言结束后,坐在旁边的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就跟我要了名片。”回忆起一周多前的场景,卞成现在心里还有些“小激动”。由于会议现场不能携带手机,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人员都跑来跟他要手机号和名片。

作为唯一一个发言的副省级城市,青岛能被选中绝非偶然。2020年初,青岛锚定城市发展新赛道,以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为目标,全面发力工业互联网发展。短短一年时间,变化和成果令人瞩目,一个丰盈的工业互联网生态加速形成。

突破产业关键环节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高度跨界、高度融合的产业,离不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集成电路、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和产业的支撑。一年来,青岛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补齐了在工业互联网关键环节的短板。

2020年12月30日在胶州正式上线的华为(青岛)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及智能终端供应商,华为在云人工智能技术上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可助力企业打造工业智能体,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运营。在石油、化纤、石化、钢铁、煤焦化、电子装备、汽车制造、电动车制造等领域已经取得大量技术成果。它的落户,将为青岛工业智能技术的发展添砖加瓦。

不止华为。一年来,以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歌尔等为代表,一大批知名企业与青岛展开日益深入的合作。有的在青岛布局面向日韩的区域总部、有的布局全球研发中心、有的布局新兴板块总部,工业互联网合伙人队伍持续扩大。

高端资源之所以能加速向青岛集聚,离不开青岛清晰的发展思路。

“青岛立足制造业门类齐全优势,着力强化数字化顶层设计,瞄准政策、资源、新基建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布局。”卞成介绍。

去年初,青岛围绕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这一目标,提出发布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布局新基建、推广新模式、融合新技术、培育新产业等核心任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集中力量定向引进各类创新平台和头部企业。

目前,青岛已集聚1833家工业互联网生态企业,建起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百人会、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等全国性平台组织,推动战略咨询、产业推进、学术交流、创新创业、产融合作等领域资源与我市产业形成常态化互动、实质性合作。国家工信安全中心、中国信通院、中国工联院、赛迪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国家队”以不同形式落地发展。

根据各领域数字化建设和应用的共性需求,打通数据通道,互联网络建设提速。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5万个,在移动网络全国测评中位列榜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关键基础设施实现突破,在上合示范区建设Handle标识解析全球辅根节点,建成工信部立项的家电、机械两个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机械标识管理平台已注册100万产品标识。

“数字底座”愈加坚实

工业互联网要体现价值,必须依靠各行各业“触网”“用网”。

“如果将新基建比喻为整个社会的数字底座,那么一家家经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企业就构成了工业领域数字底座,先有基础设施,才能有未来的模式、业态创新。”卞成介绍。

过去一年,青岛企业加速“触网”,青岛工业互联网“数字底座”越来越坚实。

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53.4%,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7.4%,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4.6%,企业实现运营成本平均下降27%,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6%。

“触网”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青岛企业“触网”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初步尝到了工业互联网改造的“甜头”之后,企业十分愿意拥抱、尝试各种各样新技术,以此加快提升供应链、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方面竞争力。

一年一度全市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类别设置的变化就是最好的写照。

“2020年,我们特意新增了5G、人工智能两大类别,一方面对先行先试的企业提供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借此引导更多企业加快捕捉新趋势。”卞成说,全市共有20个项目入选首批青岛5G、人工智能“十佳场景示范”项目。

为何青岛企业“触网”意愿越来越高?其中也隐藏着青岛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一大“密钥”——场景开放。通过场景开放,精准捕捉工业企业需求,打通供需两侧。

卞成介绍,很多企业“触网”慢、决策有犹豫,并不是因为内心排斥工业互联网,而是因为服务商没有真正找准企业的“穴位”、发现企业最亟待解决的“痛点”。

2020年,青岛围绕12大类、63个细分小类,分行业、分领域发布1300个“工业赋能”场景,分析出全市需求分布。其中最多的两大类为智能应用和智能软件需求,分别占40.5%和18.7%。

不仅如此,青岛还依托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对每一家企业的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线下场景对接会中,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更精准对接。

“明年,我们将新发布10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200个‘未来城市’场景,加快推进企业‘触网’的同时,也吸引更多服务商到青岛来为青岛企业工业互联网改造注入新活力。”卞成说。

价值实现涌现“青岛方案”

工业互联网价值实现的过程,其实就是挖掘工业大数据价值的过程。

比如,很多企业遇到生产效率提升“天花板”,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对生产设备没有百分之百的了解,不知道何时机器会出故障,也就没办法及时检修维护,防止故障停机;企业产品遭遇销售难,是因为没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

依靠越来越多日益壮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我市在工业互联网价值实现上打造出越来越多“青岛方案”。

去年6月甫一发布就备受关注的赛轮集团橡链云平台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这个平台上,入驻供应商3380家、经销商2100余家,零售门店近6万家,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售后的深度协同。

从赛轮工厂下线的智能化巨型特种轮胎,被销往全世界多个国家,这些行驶中的轮胎,通过一枚RFID电子芯片与万里之外的青岛工厂连在一起,赛轮智能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TIMP)实时采集每条轮胎行驶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速度等关键指标,将数据传回青岛工厂的LED可视化监测界面上……

在为一线驾驶员提供安全驾驶辅助服务的同时,新的商业模式也在形成。由于RFID智能轮胎解决了轮胎身份的唯一标识问题,赛轮开创了为运输企业、专业车队及个体车辆用户提供行业内首创的保里程产品销售及服务模式,让高价特种轮胎的租赁成为可能。

据卞成介绍,去年以来,青岛加快“双跨”平台、特色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企业共性需求,提升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的能力,逐渐形成“一超多专”的平台发展格局。

国际领先的“双跨”平台卡奥斯,已链接企业近70万家、服务企业6万余家。面对多种方案,通用家电果断选择利用卡奥斯平台为其赋能,实现有效防疫前提下的快速复工复产,营收逆势增长10%,利润翻番。

垂直行业特色平台,已上线运行11家,入库培育26家。在平台间数据共享、功能调用和服务互认上持续提升,助力细分行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普惠服务公共平台上,建成ICT、家电、化工橡胶等公共平台,通过数据匹配,形成市区两级政策联动、精准对接、靶向服务的运行机制。针对人才、金融等需求,成立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认定18家技能培训单位、8家实训基地,建成“金企通”“云政通”等金融服务平台,将数据嵌入信贷工作流程,服务51家企业授信管理,涉及信贷金额41亿元。

“2021年,青岛将充分利用好已经形成的良好氛围,发挥好工业互联网先发优势,继续推进三年攻坚方案深入落实,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改变,破壁垒开新路,从工业互联网试验场迈入深水区。”卞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