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推动鞋服行业数字化转型:数据背后的经营关系重构
近年来,数字化浪潮已经席卷各行各业,由于环境变得与过去大不一样,许多旧有模式开始失灵,行业变革的节奏前所未有地加快。在数字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许多创新恰恰发生在看似传统的鞋服行业里,为了应对全新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全渠道、数字化、新零售”的概念早已甚嚣尘上。
(来源:pexels)
线下零售数字化改造 重构人、货、场的关系
自2009年开始至今,移动互联网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并给国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些复杂的变化中,电商网购是最外显的一环。
由于电商带来的巨大冲击,线下时尚零售终端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一方面是租金、人力、营销成本等依旧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则是在效率提升和服务提升上迎来更大压力。因此,业界渐渐形成共识——必须走向精细化运营模式。
精细化运营是一个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包括针对人、货、场数据的采集,并系统性地盘活这些数据,从经营中获取数据,再利用数据反哺经营。在这个过程中,RFID标签充当了数据采集的神经末梢。事实上,数据只是表象,背后透露的信息才是关键所在,因为这些信息重构了人、货、场的关系,可以带来全新的运营方式。
在引入RFID技术后,门店能够在售前、售中环节获取大量数据,一些崭新的工作方式被创造出来。比如,货品贴上RFID标签,就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追踪,后台可以透过数据知道货物是否被取看过,以及货物取放的次数和时间。这些数据将人与货的关系数据化,门店便可以依据这些信息制定更精准的营销策略。
一些鞋服门店开始在店内安置带有交互功能的显示屏,在顾客拿起商品的时候,一旁的显示屏就会自动感应到RFID标签的信号,实时显示对应商品的信息,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顾客的购买体验。
(来源:pexels)
为了践行公司推行的“价值零售”理念,国民品牌安踏一直在推动门店的数字化转型。安踏零售数据负责人郭琰表示:“过去我们更强调渠道为王和渠道把控,接下来安踏的竞争力是在智胜终端,我们的智慧门店从五个环节带给消费者新的体验,进店、逛店、选商品、试商品再到结算。”
另一大国民品牌李宁也抓紧了数字门店的建设,针对一些重点门店配备电子货架、RFID商品溯源及产品说明、AR试衣、试装、试鞋等新的增强用户数字化体验的新技术。由于李宁在早些年的快速扩张,导致库存大量积压,在2012年至2014年间连续三年出现亏损,正是数字化改革帮助李宁摆脱了亏损的泥淖。
如此看来,在电商的凶猛攻势下,门店利用RFID等数字技术进行升级再造,既提升了自身的经营效益,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消费体验,不正是线下零售转向“体验经济”的一个缩影吗?
RFID推动鞋服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如果将目光投向整个鞋服产业链,就会发现有更多改变正在发生。这些创新指向的是在鞋服制造、物流、甚至对整个供应链的智能化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RFID、C2M规模化定制、区块链、供应链可视化、物流AGV机器人、大数据等成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
2020年9月,阿里巴巴正式对外推出犀牛智造,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据了解,阿里为了打造犀牛智造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至今已获得60个服装制造业的专利。
犀牛智造平台运用阿里巴巴的云计算、IoT、AI、RFID等技术为工厂赋予智慧大脑,连通消费趋势洞察、销售预测和弹性生产,构建云、端、智、造融合的新制造体系,从而让中国服装制造业实现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升级。
在使用了RFID等技术后,可以实现产品从原料到半成品、成品、运输、仓储、配送、上架、销售、甚至退货处理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建立安全可靠的管理模式,助力企业实现低成本且高效率的供应链运营体系。
事实上,ZARA、H&M、优衣库、迪卡侬、耐克等大众熟知的国外鞋服品牌很早便已经开始使用RFID技术,并借此提升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这使得它们在生产供应和价格上更有优势,进而保障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以迪卡侬为例,在引入RFID技术后,迪卡侬陆续将RFID技术融入到仓储物流、零售和全渠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在仓库盘点环节,迪卡侬将RFID与AGV机器人相结合,最后使得拣选工作得到了2到3倍的提升。在商品结算环节,由于商品均粘贴了RFID标签,可以瞬间读取商品信息以完成自助结算。在日常盘点环节,迪卡侬则推出了RFID盘点智能机器人“迪宝”,可以针对商场场景自动完成盘点工作。
近些年来,国内的海澜之家、拉夏贝尔、安踏、李宁等一线品牌也纷纷引入RFID等技术来推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数据成为可以无限开发的宝藏,不断有新的运营模式被创造出来,未来依旧充满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