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阳泉公司利用电子标签等设备打造“智慧物流”
在国药山西阳泉医药有限公司客服大厅一侧的墙面上,有这样一行字格外显眼——“每一个起点,都是新的挑战。”起点在哪里,挑战又是什么?带着这两个问题,7月24日,记者走进国药阳泉公司。
走进院内,院北侧的《文化园地》内除了写有经营动态,还展示着企业的发展历程。原来,国药阳泉公司的前身是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阳泉分公司和阳泉医药药材公司。2017年,省委、省政府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步伐,提出“央企入晋”的战略思路,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我市积极响应。2018年,在市工信局(国资委、民营局)的大力支持下,国药集团山西有限公司代表央企——中国医药集团,与我市唯一的国有医药批零企业——阳泉医药药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采取不动产出租、可动产买断的改革模式,合资组建新公司。
“双方优势资源重组,企业效益明显提升,2018年这个起点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国药阳泉公司副董事长、阳泉医药药材公司总经理姜宝明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医药产品实行国家统一定价、单一渠道经营,阳泉医药药材公司的效益一直很好。然而,随着医改政策推进,医药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阳泉医药药材公司经营效益连年下滑,濒临倒闭,“正是这次企业重组,我们才有了新的发展机会”。
机遇与挑战并存,抢抓新机遇后,如何应对新挑战?姜宝明说,阳泉医药药材公司与国药山西阳泉分公司双方多年培育的客户资源合二为一,新公司严守保证药品质量这个底线,把完善和优化购销体系,依托高起点信息管理系统、高效率物流配送系统,提升快速、准确、低成本医药物流服务作为切入点,全力以赴为客户提供质量优良、安全有效的药品。
在公司药械仓库里,复核员李萍正在分拣包装药械。与大多数药械批零企业纯人工分拣不同,李萍通过电脑接到拨次员下发的“拨次”指令后,只需拿扫描枪扫描订单上的条形码,存放相应药械货架一侧的电子标签就会亮起。李萍根据电子标签上显示的“609”“610”“613”等数字,可以迅速找到存放药品的区域,进而快速、准确完成拣货工作。这不仅是国药阳泉公司打造医药“智慧物流”的体现,更是企业依靠科学管理确保药品质量,进而提升经营效益的生动实践。
国药阳泉公司总经理李伟锋说,近年来,按照公司总部“两大直销业务,四个增量市场”的发展规划以及“区域一体化”的战略要求,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市场份额和运营管理,推动营销网络布局和新兴业态快速发展,借助信息化建设和智能物流配送体系改造,加快实施药品追溯化系统、SPD系统在药械领域的推广应用,MA后台管理系统、物流电子回执的信息管理及TMS派车系统等,为数字化转型发展搭建基础平台。通过优化药械供销配运环节中的验收、存储、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提高订单处理能力,降低货物分拣差错,缩短库存及配送时间,减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助力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从濒临破产到焕发出新的活力,国药阳泉公司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不忘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行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消杀、防护类药械十分紧缺。国药阳泉公司作为市政府指定的全市唯一应急医药物资储备企业,在疫情发生后迅速召开紧急视频会议,成立工作小组,全员上岗做好购进、调拨、配送等工作。其间,工作人员奔赴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的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紧急购进消杀、防护物品,为我市各级医疗机构、社会单位应急医药物资使用提供了坚实保障,也彰显出企业的实力与担当。
解决了企业运营问题,剩下的就是人员安置问题。闫小鹏是国药阳泉公司副总经理,也是阳泉医药药材公司的副总经理。关于是否要去新的企业工作,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去”。“一方面,我得为员工作表率,支持国资国企改革;另一方面,企业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现在能嫁接上央企的‘翅膀’,前景光明。”不过,闫小鹏也坦言,并非到了新公司,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随着国家医改政策密集出台,带量采购力度越来越大,公司生存及竞争压力同步增长,如何更加有效地提升效率、创新服务、管控风险,也是企业面临的难点。”
在“去不去”的问题上,职工王珲伟也选择了“去”。不过他对自己的担心主要集中在能力是否达到新岗位的要求。新组建的国药阳泉公司推行新的组合工资制度,下调基础工资比例,上调绩效工资比例,在工资上实现有奖有罚。“起先工作有点不适应,但慢慢地也就好了。更关键的是,我还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王珲伟说,“新的工资制度大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发展是硬道理,通过改制重组,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国药阳泉公司从组建前的年销售额4000万元增长到4亿元,税收从50多万元增长到近600万元,员工月工资也从原来的人均1600多元增长到3500多元。阳泉医药药材公司把租赁收入的160多万元和新公司分红的130多万元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持了企业稳定,同时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真正实现了“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员工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