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还没死透的无人零售,能教给瑞幸咖啡些什么?
2017年,上海迎来了66年里最热的夏季。
当时,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BingoBox就坐落长阳路上。尽管店内设有空调,但39.7℃高温依旧将甜甜圈上的糖霜和巧克力融化。
那是酷暑7月,光顾缤果盒子的人群里,城管可能和消费者占了对半。
由于被居民举报涉嫌违建,空调故障歇业后的重开第一天,这家无人便利店就遭城管上门调查。
中国无人零售的开局,就是这么尴尬。
格局颇大的资本们表示,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啦!
当年,他们几乎天天给创业者们转账,至少砸出200个无人便利店、2.5万个无人货架,烧掉57个亿。
一时间,“打工仔”们焦虑得彻夜难眠。他们发现,人居然成了商业世界的最大负担。
这不是废话吗?人人想着月入过万,但在企业那里,这就是成本。
就拿文章《我在瑞幸卖咖啡》里的介绍,一个咖啡兼职员的时薪为20元,工作满40个小时并考取咖啡师后,工资还会涨到30元/小时。
隔壁星巴克,兼职时薪不过19元。超1.6万一线员工的瑞幸咖啡,单季亏损6.81亿也不是没有道理。
或许正是出于此,瑞幸咖啡也在1月8日宣布进军无人零售。当天,其CEO钱治亚还发布了一台无人咖啡机和一款无人售货机。
据华经情报网预计,2020年无人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657亿。这个数字只比瑞幸咖啡的市值多一丢丢,但你不得不承认它算得上一个新故事。
只是不知道,那年缤果盒子里的甜甜圈在融化时,钱治亚坐在哪里喝咖啡。
20172019:盒子里的无人零售
2017年6月,神州优车办公楼里,估计钱治亚还在跟陆正耀商议新的创业项目。
但这时,做生鲜的陈子林,已经在上海落地了第一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他还宣布,GGV等资本机构向公司投资了1亿多元。
就算是空调故障、城管上门的7月,陈子林依旧是资本和媒体的热门。他那些生鲜行业的老朋友抱怨,当时想约他吃个饭,已经不容易了。
当你走进了风口,前面会涌来什么都搞不清楚,哪还有空回望后面的人和物?
那是缤果盒子最火的时候。当时公司一个业务员,一天未接来电超过350个。公司两个月接待了6729个客户,来自全国93%的城县,他们都想把盒子搬到自己的地盘。
与此同时,成都一家叫做果小美的无人零售品牌宣布天使轮。投资人列表里,除了IDG、峰瑞等知名资本机构,还有雕爷牛腩孟醒、热电场罗西等人。
猩便利晚几个月进入大众视野。但得到红杉、华兴的资本大佬的加持后,这个品牌很快就进军了准独角兽Top50。
明星互联网巨头跟着入场。阿里孵化淘咖啡、顺丰上线无人货架丰e足食、京东到家来了个无人超市、饿了么推出e点便利。
整个商界,一番没有无人零售就没有未来的景象。
这让那些传统企业也不得不加紧布局。娃哈哈TAKE GO,宣称3年10万台、10年百万台;伊利也提出,要在2000多个社区内做无人便利微店的计划。就连居然之家,也在北京两个店落地了EATBOX。
那时公司每天都能接到几个电话,大致就是想把无人货架入驻到企业。也有人在网上吐槽,公司一个茶水间,居然挤满了5个不同品牌的货架。
最受关注度的,依旧是陈子林和他的缤果盒子。
在首次品牌战略发布会上,会场挤满了资本机构、政府官员,甚至实名而来的竞争对手。陈子林说他上台都比较紧张。
紧张很可能是没多少底气。
会上,陈子林说缤果盒子只开了158家。这距离之前吹过的牛逼——年内开满5000家,相去甚远。
后来,陈子林又拿了复星集团等资本方8000万美元。他开始改口表示,5000家门店依旧是落地目标,不是年内而是一年。
为达到1年5000个点位的小目标,陈子林开始通过城市代理商模式推进。当时,缤果盒子全国差不多50个代理商,代理费就收了近4000万。
但2018年6月,1年期满,陈子林只落地了500个盒子。
当年下旬,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报道,有加盟商花费70万投资3个盒子,但迟迟没有落地。几次询问之后,缤果盒子的东莞城市代理总部居然关门了。
这并非个例。
AI财经社后来报道,类似情况至少发生在70个加盟商那里。消费者不买单,盒子里的商品周转慢、损耗大、运维成本高——累计拿到六七个亿融资的缤果盒子,天花板就在500个。
AI财经社那篇报道中还提到:缤果盒子华东地区供应商,自2019年1月之后,就没有拿到前者订单了。以往,他们以每台9.8万元的价格,向缤果盒子生产20平米以内的盒子。
供应商的猜测是,陈子林没钱了。距2018年1月最后一次拿到融资,缤果盒子烧了1年。
这个猜测在去年7月被侧面证实。当时,因拖欠合作方2万尾款,陈子林作为出庭代表站在了门头沟人们法院的被告方。
从那时起,窗户纸外面的人就觉得,缤果盒子可谓半截都在土里了。
96%的无人零售品牌都死了
缤果盒子,只是无人零售行业的一个缩影。
外界从这个案例也开始明白,这是一个极度烧钱的行业。
到2018年,行业超过96%的企业都倒闭了,其中包括网红GOGO小超和爱士多。后来,就连资本雄厚的京东无人店里,也出现了店长和收银台。
曾经将人视为商业世界最大的负担,而今又回到了人的时代。无人零售的赛道上,似乎耸立着几道难以翻越的栅栏。
最先被质疑的是技术性问题。
2017年12月,京东首家全球购跨境体验店落户重庆财富购物中心。在体验店旁边,京东×无人超市引来不少消费者打卡。
但进入这家超市很麻烦,先要通过小程序绑定用户信息,然后在超市门口进行人脸识别。
亲测,人脸识别延迟较为严重,进店体验不流畅。
消费者在选购商品后,门店RFID射频识别系统会根据商品外包装的标签进行计费结算。
就算不用RFID射频,结算技术依旧是个大问题。无人零售领域的老大哥——无人售货柜友宝,就时常因为付完款不出货而被投诉。
盗损率过高。
蓝鲸TMT曾曝出一个数据,无人货架月租500元,日成交额只有10元,盗损率却达到50%。
根据微博消息显示,广东佛山一男子曾在4天内10余次进出无人超市,偷走近800件商品,价值约3500元。
这种事情,也时常发生在办公室无人货架。之前就有公司职员爆料,同事在无人货架恶作剧,每一包膨化食品都捏一捏,被人根本没法买。
人性常在无人时暴露无遗。
此外是老鼠。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职员就曾表示,货架上有零食被老鼠吃了,反馈了4天都没有人来处理。
这个无人货架的品牌方是果小美,迟迟没人处理的原因被归结为补货成本高。
补货成本高。
2018年,果小美声称每3天补一次货、每次补货成本为30元。《新京报》曾按此计算,发现果小美每个货架月均亏损达279.56元。
当时,果小美已经公布全国有10万个货架了。
到2019年初,一位果小美BD就曾表示补货频率从承诺的2天一补变成2周一补,且补货量减少。
对于这个问题果小美没有排除人力成本因素,而更重要的是没钱采购商品了。
买得多亏得多,无人零售为什么?毛利低呗!
商品SKU毛利低。
在7-11、罗森等24h便利店,销售日常零食其实并没有多少毛利。他们的赚钱品类来自于快餐和鲜食。
有数据显示,罗森鲜食毛利率超过了40%。而曾有一个叫天天易家的白领鲜食便利店,毛利最高的可达70%。
当你走进便利店,买点好炖、包子、豆浆,收银员的笑容都要真实些。
2017年底,猩便利开始提供盒饭、寿司、饭团等热食商品,这些商品会入驻猩便利的智能便利店及部分办公室无人货架。
这个场景其实打到了痛点。那些不愿意下楼挤电梯的白领们,可以直接在无人货架上选购。
只是,热食场景一般存在高峰期。中午时分保证恰到好处地将热食送到每个办公室,需要大量的配送人员,但平时这些人都是闲着——峰谷需求下,成本就提升了。
无人咖啡的前车之鉴
无人零售为了省去人的成本,处处都在增加成本。
瑞幸咖啡在这些问题面前,又是怎么打算的?钱治亚表示,机器属于轻资产,不受营业执照限制更灵活,其成本可以通过销售规模来降低。
烧钱换规模、规模换成本,钱式经济学的老套路了。
不过,她也在当天也讲到,一台无人咖啡机来自瑞士Schaerer,成本价10多万。
相对于9.8万的缤果盒子,这台无人咖啡机能铺到多少规模来换取上游议价权?我们不得而知。
时间回到2016年7月,重庆新华国际。全球第一台打着illy品牌的互联网现磨咖啡机,在这里每天都有人排队体验。
但好景不长,由于机器性能不太稳定,复购率较低,设备带来的流水连运维成本都难以打平。
几经迭代,这款无人咖啡机开始在重庆多家酒店运营测试。
当时的数据显示,重庆威斯汀大酒店的一台设备,月流水能超过8000-10000元,创汇首座多家酒店单台设备月流水更是超过10000元。
但到今天,天眼查显示,这款无人咖啡机目前只在重庆、四川和北京投放了100台。
不知道这是不是钱治亚想象中的规模。
这势必又是一个烧钱的故事,要烧多少?钱治亚可能觉得前期至少得4个亿,单位必须美元。
瑞幸咖啡还向SEC递交了Form F-1文件,表示公司计划增发1200万股ADS,同时还将发行4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债券。
人们开始猜疑:瑞幸咖啡的无人故事,会不会像外卖咖啡、轻食、小鹿茶、无限场景那般生动呢?
故事好不好,就看枕边的资本会不会睡着。
至少从现在看,资本们还睡不着。瑞幸咖啡A轮、B轮的领投方大钲资本,借机增发退出了部分股份。瑞幸咖啡美股股价,也在盘后大跌5.16%。
资本对于无人零售,似乎没有2017年那么狂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