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诞生20周年,万物互联将是下个拐点
从Wi-Fi在1999年有了标准组织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20年。有数据披露,这20年间,行业累积出货的Wi-Fi设备数量达300亿,正在使用的Wi-Fi设备达130亿,每年新增的Wi-Fi设备达40亿。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Wi-Fi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约为1.96万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这一数据将上升到3.47万亿美元,增速不容小觑。
可以说,Wi-Fi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千家万户耳熟能详的无线局域网络连接技术,甚至能够被称为高科技时代最成功的故事。
一个完整的故事,总是会牵扯很多不同的角色。
在泛芯片解决方案领域,紫光展锐是行业领先的供应商,近年来高调为Wi-Fi正名,坚定将其作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方向,并且明确态度表明:5G时代,5G依然无法替代Wi-Fi。
在近期紫光展锐组织的媒体沟通会中,紫光展锐执行副总裁王泷、公共关系副总裁王呈、Wi-Fi产品副总裁毛银伟一行,就以紫光展锐新发布的AIoT解决方案—春藤V5663为线索,深度解读了行业对Wi-Fi技术的理解与规划,理清了Wi-Fi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01 Wi-Fi的故事发展
1971年,诺曼·艾布拉姆森带领团队在夏威夷大学构造出了一个无线通讯网络,并以9600bps的速率发送成功了第一个数据包。
198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开放了包括2.4GHz在内的三个频段,允许节点采用扩频技术进行通信。
1988年,荷兰工程师团队成功开发了最初始的无线局域网——WaveLAN。
1990年,基于未授权频谱的无线通讯IEEE 802.11委员会正式成立。
1997年,IEEE正式出版第一代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协议。尽管初代工作时的数据流量仅为2Mbits/s,却由此定下了无线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石。
1999年,Wi-Fi联盟正式成立,并在同年颁布了802.11b协议,将数据流量提高到了11Mbits/s。以及1999年还颁布了更快的802.11a标准,它不再运行在日益拥挤的2.4GHz频段,而是运行在5GHz频段,所支持的速度也达到了54Mbits/s 。
自此以后,Wi-Fi版本不断迭代,特别是跟随移动通信技术及手机市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商业化成果。
02 Wi-Fi 6将与5G互补共生
到2019年,Wi-Fi联盟宣布开启对802.11ax Wi-Fi 6的设备认证计划,意味着Wi-Fi6标准可以逐步在市场中使用。
也因为2019年同样是5G商用元年,业内就此出现了不少“5G是否将取代Wi-Fi”的讨论。但在紫光展锐看来,Wi-Fi6将凭其独特的优势与5G互补共生:
1、目前所有的智能机都有Wi-Fi,手机市场占了Wi-Fi出货将近50%的份额,手机厂商自然不会错过Wi-Fi6带来的市场运作及宣传机会;
2、5G非授权局域网技术协议还不成熟,而Wi-Fi6标准今年正式发布,北美给了Wi-Fi6更多的频段资源,中国也拥有最为成熟的固网光纤资源,Wi-Fi是其他无线通信方案短期无法超越或者替代的;
3、Wi-Fi6仍然是一个相对轻量化额普及连接技术,成本远低于5G,且不需要运营商推动,足够使其在非移动应用中更具竞争力。
再看思科今年披露的分析报告,2G时代用Wi-Fi传输数据的比例只有30%左右,3G时代是40%,4G时代是59%,到5G时代通过Wi-Fi传输的数据量将会有大约71%。
Wi-Fi将承担数据量高速增长背景下的重要传输管道,已然成为不争的事实。
对于Wi-Fi未来的发展前景,紫光展锐执行副总裁王泷着重强调:“Wi-Fi市场增长建立于非手机市场的潜力,过去紫光展锐主要Wi-Fi芯片是主要用于手机业务,近两年通过公司架构的整合以及战略布局的重新定义,紫光展锐不仅聚焦当下的手机业务,也开始强势切入非手机市场。”
03 物联网成为Wi-Fi新的应用增长点
回望2019,资本市场发生了多起与Wi-Fi无线连接相关的大额并购案,印证了各行各业对物联网的重视,更印证了Wi-Fi连接将在物联网生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NXP以17.6亿美元收购Marvell的无线连接业务,包括Wi-Fi连接业务部门、蓝牙技术解决方案和相关资产,旨在为NXP在工业、物联网、汽车和通信基础设施市场提升实力,创造新的收入机会。
安森美半导体以10.7亿美元收购Quantenna,希望将Quantenna的Wi-Fi技术和软件功能与现有产品结合,增强自身在工业和汽车等低功耗连接市场的实力。
英飞凌将以约合101亿美元的总价收购赛普拉斯,希望将赛普拉斯包括微控制器、软件、连接组件等产品与英飞凌自有的功率半导体、传感器和安全解决方案形成互补融合,使公司加速进入工业和消费市场的物联网应用领域。
也是在今年,紫光展锐把原先的8大产品线并成了3大BU:
消费电子BU:主要业务方向是为个人的智能化需求服务,比如为消费者提供智能方案,包括智能手机、功能手机、智能手表、TV等;
工业电子BU:重点为企业和公共事业提供一整套智能方案,比如工业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主控等。
泛连接BU:包含了所有跟智能连接相关的创新性业务,比如短距连接、卫星导航、蓝牙音频、视频前端等。
其中泛连接事业部就是为物联网等业态“修路”,不管是修公路,还是建高速,就是为了缓解万物互联之后海量数据传输时可能产生的网络拥堵问题。为未来全连接时代打造更健全的信息公路。
至于为什么在这件事上着重选择Wi-Fi?
主要在于Wi-Fi的两点优势:价格竞争优势、技术突破优势。
“现在Wi-Fi的模组价格已经足够低了,技术上的攻关也在顺利推进。在很多年前,行业就畅想了家里所有的家电设备都可以上网,这种条件下,仅凭运营商建网的速度来支持运作肯定满足不了,一定是Wi-Fi、蓝牙结合来做这件事。”
04 春藤V5663满足物联网时代新要求
目前,IoT Wi-Fi市场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从以往仅仅满足连接功能,过渡到对语音、图像处理的需求越来越高。甚至从应用层面来看,对各种连接的需求、数控、或者视频的接口要求也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紫光展锐重磅推出了国内首款支持Wi-Fi 5 +BT 5 +MCU的高集成AIoT解决方案——春藤V5663,面向智能家居、医疗、儿童教育、美容保健、仓储物流等众多对硬件安全、功耗及性能设计有需求的物联网应用场景。
没有竞品——正是春藤V5663产品宣发的slogan。在发布会现场,紫光展锐向观众归纳了新品的5大优势特性:
1 技术领先:Wi-Fi速率提高11倍,采用22纳米工艺,功耗降低70%;
2 算力强大:主频高达442MHz,Dhrystone性能2.68 DMIPS/MHz。
3 安全可靠:通过PSA level 1安全认证,即将通过PSA level 2;
4 应用丰富:Arm Cortex-M架构,支持智能音箱、视觉识别等应用;
5 易于开发:基于V5663打造的AILIGO开发者平台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15分钟即可上手。
可以发现,这款芯片从各个角度,旨在超越市场上可以看见的同类产品。而紫光展锐之所以有如此底气,与其拥有雄厚的手机业务优势,在高规格制程研发投入中拥有足够的能力、技术、体量和生态支撑有莫大的关系。
也正是基于这样种种的优势,V5663有能力以接近现在市场的价格,提供比现有市场功能多的方案。
举例来说:
在智能家居领域,Wi-Fi一直都有覆盖不够的问题,比如说路由器在书房,冰箱在厨房,从厨房到书房就搜索不到信号了。V5663通过Wi-Fi Mesh可以让家里所有的设备连网,例如在空调里装V5663,所有的设备可以通过每个房间的空调之间互相Mesh来完成覆盖连网。
在医疗内窥镜领域,以前缺乏芯片,也缺乏便于开发的平台,图像处理方面普遍像素较低。V5663接口丰富,具有超高算力,可以达到720P,从而为医疗设备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除此之外,V5663可支持丰富的行业运用,包括美容护理,医疗,儿童成长,仓储物流等领域。
以及在AI语音识别与交互、室内定位等场景,V5663同样将发挥较大能力。
紫光展锐Wi-Fi产品副总裁毛银伟对此概括表示:“V5663第一批应用方向是智能语音模块,也就是语音+AI的处理,同时会加入USB接口进来,接下来还会做存储,带屏的接口,以及其他的外设。”
05 紫光展锐的物联网愿景
2018年,紫光展锐完成了一系列的业务整合,在发布移动通信芯片品牌——虎贲的同时,首次推出了泛连接芯片品牌——春藤,意为“连接、趋势、生态及生命力”,寓意紫光展锐将似春藤攀爬一般,助力万物互联,连接世界万物。
2019年,鉴于中美贸易战的深化,科技产业反复提及“缺芯少魂”,带动了一大批内行外行投入到造芯的浪潮中。
从现状看,中国已经将近有2000家芯片公司。但是,真的人人都能做芯片了吗?真的没有门槛了吗?
在王泷看来,芯片产业在未来1-2年内,一定会重新洗牌。这个过程是历史的规律,是市场的选择。而无论怎么发展,凭借紫光展锐雄厚的实力和技术,一定是最终能够剩下的几家公司之一。
当我们回望紫光展锐近来在Wi-Fi芯片领域的动作,便能理解其中的自信来源:持续、差异与创新化。
2016年,推出全集成低功耗Wi-Fi 4芯片春藤5981;
2017年,推出展锐首颗28纳米Wi-Fi 5连接芯片春藤5661;
2018年,推出展锐第二代Wi-Fi 5连接芯片春藤5662;
2019年,推出面向AIoT时代Wi-Fi 5连接芯片春藤V5663,从技术和性能上做到了高度升级。
至于Wi-Fi 6芯片,王泷表示:“Wi-Fi 6对5G,对紫光展锐都非常重要,目前正在研发过程当中。”
至此,我们能够从紫光展锐的观念中看到重要的两点:
1 Wi-Fi将在未来几年在非手机市场产生较大增长,紫光展锐对此作出重要布局;
2 紫光展锐作为国内极具代表性的芯片企业,秉持要做数字世界的生态承载者的新愿景,旨在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促进真正的数字世界。
而这一切,统统都值得想象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