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实现核心城区5G室外覆盖
在12月2日举办的2019上海智慧城市体验周开幕式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据悉,这也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连续第六年发布本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今年的评估延续了网络就绪度指数、智慧应用指数与发展环境指数等三个一级指标与网络安全状况系数的评估体系,结合智慧城市工作重点进行优化,新增如5G建设应用、“一网通办”服务能力等指标,合计40个三级指标,51项数据子维度。
评估结果显示,2019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为105.86,相较上一年提高0.73,6年以来保持持续增长。综合来看,徐汇、静安、黄浦依次为各区2019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总指数的前三名。通过评估分析,本市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支撑城市能级提升。上海已实现核心城区5G室外覆盖;根据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显示,上海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率已达到41.95 Mbit/s,连续6年领跑全国。
智慧治理模式全面推广,带动城市管理走向一网统管。全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主动发现问题能力不断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案件处置质量明显进步,管理效能持续显现;全市综合地下管线数据库拥有各类综合管线数据近12万公里,涉及道路长度7478公里,基本覆盖本市中心城区及外环外建成区。纵深立体的智能城运体系逐步形成,城市管理日趋向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慧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打响“一网通办”服务品牌。“一网通办”总门户个人实名用户注册量已突破1008万,平台累计办件量已超2489万件;公共数据开放方面,目前已面向社会累计开放2100项公共数据集,2019年内预计开放总量达3500 项,今年10月,国内首部针对公共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规章——《上海市公共数据开放暂行办法》发布施行。
信息化服务民生关切,助力上海建设有温度的宜居城市。全市已有超过258条公交线路,3644个站点实现公交实时到站信息预报服务,上海交通APP已覆盖全市超过90%的公交线路,建成等各类信息屏累计近万。全市38家市级医院中已有37家实现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通互认。生活服务智能应用逐步铺开,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稳步提升。
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促进上海产业经济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加大,全市已发布30个“上海市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在国内率先打造以AI深度应用为特色的智慧城市新亮点。目前,全市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已突破1100家,产值超过1300亿元;全市大数据核心企业已突破700家,产值已超过2000亿元。上海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与汽车、生物医药等六大重点产业,培育形成1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6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市4235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自评估,同比增长122%;115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同比增长92%,工业互联网促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成果显著。2018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690.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
各区亮点纷呈,丰富了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内涵。各区在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取得了诸多有亮点、有特色的成绩。上海(浦东新区)创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浦区在河湖管护工作中引入高分遥感卫星、北斗导航定位、无人机等技术,探索建立河湖管护新模式;虹口区成为“全球双千兆第一区”、“5G综合应用先导示范区”;徐汇区采用智能技术升级“一网通办”为“一窗综办”,实现“24小时政务服务不打烊”;静安区大数据与城市精细化管理(静安)项目(“151”项目),通过实时感知交通、环保、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状态,达到快速、精准处置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