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小心!ETC之后还有无感支付

作者:林晓
来源:华夏时报
日期:2019-07-08 16:35:49
摘要:完美丢失移动支付市场之后,传统商业银行近几年在金融科技领域,尤其是在移动端的布局可谓下了血本,但是每一步遇到的最大的对手都是微信和支付宝这样的流量巨头和支付霸主。

完美丢失移动支付市场之后,传统商业银行近几年在金融科技领域,尤其是在移动端的布局可谓下了血本,但是每一步遇到的最大的对手都是微信和支付宝这样的流量巨头和支付霸主。

这一次双方在ETC的血拼其实是对交通出行场景领域争夺的一次正面对抗,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从去年以来,许多高速路口,尤其是大城市市郊的交通入口,即使不通过ETC,大多数都可以通过手机刷支付宝或者微信缴费,两大支付巨头经过多年和政府的游说,高速支付已经逐渐被他们渗透,目前在ETC领域他们必然志在必得。

这样说来,省界收费站取消的政策只是一个导火索,这个导火索,唤醒了商业银行。而此前通过商业银行办理ETC不仅极为不便,而且收费高昂,服务效率低下。

今年5月底,相关政府部门推进ETC工作计划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等服务机构紧密合作,允许ETC绑定既有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到2019年12月底,全国ETC用户数量突破1.8亿,高速公路收费站ETC全覆盖,ETC车道成为主要收费车道,货车实现不停车收费,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收费率达到90%以上,所有人工收费车道支持移动支付等电子收费方式。据此计算,ETC用户将有1亿辆车的增量市场。由此看来,对于ETC的争夺还在中途。

金融科技兴起以来,金融领域有两个战略制高点,一个是账户,一个是场景,这两端连接的是消费者的钱包和消费的活动,由此看来,那么ETC就是一个最好的支付场景。

ETC支付场景兼具高频应用、客群价值高、交通支付重要场景、客户粘性高等特点。作为金融机构最为看重的账户而言,ETC客户的价值有目共睹,绑定ETC支付后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这个客群的账户,实现对其进行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交叉销售,比如消费信贷、信用卡、理财、保险、贷款,甚至包括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等等高价值业务。

传统银行有账户优势,客群庞大,但是要把客群转化成ETC客户,还需要相当不小的工作要做。而第三方支付巨头们的优势则是便捷和流量,更为重要的还有技术优势,他们的客户跟传统银行的客户大多是重叠,大家血拼的是服务、消费体验和收费等。

其实,当大家都在争夺ETC的时候,不要忘了技术正在日新月异,交通收费支付方式也还正在演化,ETC很可能只是过渡产品,扫描车牌的无感支付已经在不远处虎视眈眈。无感支付在停车收费中已经普及了,无感支付最大的好处是既不需要额外安装硬件,也不需要办卡。只需要接入支付宝、微信等或者其他的相关应用,绑定自己的车牌号、驾照和行驶证,高速收费就如同停车收费一样便利。

当然无感支付之所以在高速收费中目前还没有被普遍采用,主要是还是一些技术难题没有攻克,比如当用户车辆被其他人套牌时,由于只有车牌而没有ETC设备,套牌者就很容易得手。

另外,尽管无感支付有硬件成本低的优势,但硬件成本低带来的弊端就是识别率和识别距离的不足。相比etc系统的5.8g的短程通讯拥有十几米的检测距离,无感支付采用的摄像头有效识别距离仅有不到10米。比如,停车支付目前的无感支付就会出现很多无法识别的情况,司机不得不退回去几米重新识别,这当然就会造成拥堵的麻烦。另外,基于摄像头的牌照识别和车体特征识别的无感支付肯定不如基于通讯识别的ETC更加精准,而且也更容易受到天气和环境的影响,有时候就会认错车。

不过以上技术问题,都会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解决,目前血拼ETC的商业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有可能很快发现又“扑了个空”,原来真正的风景在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