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遭遇NFC全面反攻,物联网时代激战已打响
移动互联网的第一战是从移动支付开始的,准确的说,是红包大战及网约车支付,到了5G时代,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成为新热点,战事一触即发。
最近一段时间,ETC突然加速。因为软强制的影响,银行、支付机构等等都加入到了ETC办理之中,虽然大家都“很克制”,但火药味并不小。
然后,北京公交宣布,取消所有公交一卡通的开卡费。此前,各地的公交卡联网也在快速推进中。
一系列的事件,如果我们综合起来看,就会发现,NFC正在高速、公交等交通领域全面应用,而此前的车牌付、无感支付和二维码上车等都失去了发展空间。此前,NFC败给二维码只要是因为设备不配套、不能互联互通以及开卡麻烦且收费,现在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而且是雷厉风行。
3月份,有关部门领导就表示,工信部已和交通运输部达成了重要共识,将在中国的公路上加快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而从现在的推进力度来看,绝对是货真价实。
从技术上看,NFC并非新技术,但应用在交通等即时场景却非常有利,此前因为网络和终端方面的原因迟迟得不到普及,现在拥有了B端的强制推广,对C端的拉动显而易见。物联网时代,就是一个B端强势C端弱势的时代,此前靠前端应用来牵动一切的移动互联时代过去了。
未来,不仅仅是在交通方面,我们预计,二维码在很多公共领域都要退潮,NFC移动支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方面来自于技术的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二维码太丑了。
一旦充分应用了物联网芯片技术,而不是在表面上贴二维码,那么,移动支付的场景就会大大拓展,不再局限于面板大小和印刷便利,通过内置的方式使得支付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更好的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互动。
趋势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 5G给了NFC发展的机遇,网络终端应用同时具备,芯片的使用范围普及,成本大幅度降低,不仅仅是NFC,也会有更多的芯片被应用起来。 不要担心用户转移不过来,实际上,用户习惯的迁移一部分来自习惯养成,一部分会来自强制,而来自B端的软强制作用巨大。
同样,我们也会看到,不仅仅是移动支付,其他所有二维码应用的场景,芯片都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芯片作用下,媒体形态也会变化,那个大而丑的二维码该消失了留出空间做什么都可以,全面屏都让摄像头隐身了,被扫的二维码没有理由不被嫌弃。
比如,各种芯片植入后,点读笔类似的媒体形态就会大行其道,不需要APP,类似小程序又高于小程序,只要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不需要任何APP,一切的连接自然而然。
以后见面也不用互相留名片扫码加好友,贴一下就可以互相关注,喊一声就接通视频,需要的只是你不需要记忆的手机号识别码,他存储在芯片(或者虚拟SIM)里,只要有这个芯片码,不管他在哪,不管他在用什么设备,都能即时接通,也许和电视也许是汽车,当然也可以是手机。
软件已经定义了网络,也正在定义云计算,接下来定义智能终端,在物联网的世界里,只有终端形态差异,没有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投影的区别,要说区别,只在于你的场景。不过怎么说,二维码都无论如何满足不了这些要求。
说到底,5G时代里,人机是要有条件分离的实现移动场景,“人—手机—二维码”这样的模式,将被“人—芯片”+“机—芯片”这样的模式替代,类似刷脸支付、NFC支付等等都会大行其道,我们终于可以远离黑乎乎傻乎乎的二维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