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射频识别在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本站收录
来源:快资讯
日期:2019-06-28 09:45:33
摘要:介绍RFID技术在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RFID射频识别

随着医学的进步,许多医疗活动手术比以往更加繁琐复杂,出错率也随之增加。2016年中国医院协会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医疗人员受访者中有53%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有过处理不良医疗事件的经历。其中,由于医疗差错引发的医疗不良事件,大部分可通过流程“确认”进行预防。因此,如何进一步保障手术患者安全,值得广大医院管理者认真思考和研究。

1.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为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改善手术患者“确认”流程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将RFID技术导入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系统核心是依靠微晶片(microchip),传送无线电波与无线射频识别器(RFID readers)达到自动辨识。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构架以手术患者安全及医疗质量为基础,通过数据、信息、知识三个方面,对系统进行持续改善,系统可对手术患者辨识错误进行即时监控与警示,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预防医疗疏失情况,实现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

1.1 关键技术

RFID标签记忆芯片能存储大量数据信息,RFID信息系统可提供清晰的流程步骤提示与流程验证(身份辨识、临床信息无纸化及作业标准化),实现对不良事件的即时监测以及临床决策支持,从而降低医疗差错率。RFID记忆芯片分为主动式RFID芯片与被动式RFID芯片:(1)主动式标签芯片,读取距离远、速度快;(2)被动式芯片依照频率不同感应方式也不相同。

1.2 RFID 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整体方案

建立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不影响现有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利用RFID信息技术,形成扩展性更强、数据分析效率更快的整合型医疗信息系统。客户端利用RFID识别功能进入系统读取各类医疗数据资料,并自动记录。此功能为下一步医疗数据资料分析与系统改进打下了基础。并具有以下5大特点,RFID手术患者整体安全环境系统框架见图1。

1.2.1 身份自动验证

在患者手术准备过程中,依靠RFID系统的自动辨识功能对手术流程的相关要素(人、事、时、地、物)进行辨识,实现手术室医护人员与系统相互验证手术数据资料。

1.2.2程序自动启动

系统规划了患者手术流程的各标准步骤,每个步骤系统都会自动启动并验证该流程手术患者的手术流程数据,提醒医护人员依照标准流程进行正确的手术程序操作。

1.2.3 请求自动更正

当患者在手术流程的确认点以及系统标准流程的辨识点时,系统会自动提醒并显示患者手术数据;若出现手术患者数据错误,相关医护人员需再次核对确认,对错误操作及时更正。

图1 RFID手术患者整体安全环境系统架构图

1.2.4 自动追踪记录

RFID手术患者系统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医疗数据,将人、事、时、地、物完整的追踪下来,以便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流程与医疗质量。

1.2.5 数据自动封存

记录的数据马上封装存入档案或是数据库内,保证数据不被人为修改,保障医疗信息安全。

1.3 系统数据的构成

系统数据主要由资料数据、咨询数据、知识数据组成,持续反复改善系统环境能使系统更加符合手术患者安全和医疗服务品质的需求。

1.3.1 资料数据

传统手术流程管理中,虽然个别重要流程环节有医护人员进行记录,但人工记录资料往往数据不够精确、资料不够完整,且这种资料很难进行深入数据分析,对改善不佳的流程环节意义不大。而基于RFID技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自动记录了手术流程环节的所有数据资料,通过对手术流程的完整详细分析,将各环节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对手术流程的相关要素(人、事、时、地、物)进行追踪,实现身份自动验证、程序自动启动、请求自动更正、记录自动追踪、资料自动封存等5大特点,并在必要时重建评估机制,以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1.3.2 咨询数据

系统可详细记录手术路径流程,对于流程异常情况,可以及时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手术部分错误流程重建,形成一份完整的手术流程改善咨询报告。另一方面,系统所记录的正常流程情况,也可进行咨询数据分析。对异常和正常的数据资料同时分析,可为手术室医护管理者提供决策分析的参考资料,以便及时修正或充实医疗知识数据库。

1.3.3 知识数据

通过长期的信息积累,针对不同状况下的手术流程、环境进行个案分析,获取与以往不同的知识数据,供医护人员学习;针对不完善的手术流程,以便为手术患者提供持续的安全保障。

2.系统硬件设计

为了使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得以有效应用,最大程度的满足功能需求,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可通过以下硬件实现系统功能。

2.1 便携式RFID读写器及显示器

为手术医护人员配备便携式RFID读写器及显示器设备,包括RFID读取器的PDA或IPAD,进行手术患者数据读取核查,通过内置RFID设备可提升医护人员对手术患者流程的确认效率。而在手术室内,设计固定形式的监视器配合RFID读取器。

2.2 身份识别RFID标签卡

系统不但需要对患者信息进行确认,还需对医护人员信息进行确认,因此选择RFID标签卡佩戴于医师及护士方便读取的位置。将目前市场技术较为成熟的13.56MHz频率作为本系统的标签频率,以避免与相关医疗器械相互干扰。考虑到本系统RFID芯片被反复使用及成本和效能,选用被动式RFID标签。

2.3 RFID患者腕带识别系统

结合手术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环形腕带以便于患者携带及医护人员辨识与读取。另外,为强化患者安全,选择具备抗放射性、耐高温、抗腐蚀、抗磨损等特性腕带材质。

3.系统应用

RFID应用于手术患者流程安全管理中,能保障手术患者安全。通过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手术团队人员在执行各项流程程序前(包括患者报道,迎接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前、手术时)能确保手术患者身份正确,防止患者手术部位错误及流程错误。遇到手术资料比对异常时,会及时显示具体情况,并为医护人员提供错误因素分析以及相应处理方法,及时记录相关执行人员及确认时间反馈信息。在手术验证过程中,RFID无线射频系统的自动验证功能,可以实现手术患者的安全辨识,降低人为疏失的手术安全隐患。

3.1 患者术前等待期间安全确认

首先,护士核对患者信息,提供RFID腕带并配戴于患者手腕,RFID芯片写入患者手术信息,如病历号、姓名、来源、手术医师姓名、诊断名称、手术名称与手术部位。且RFID腕带表面有可辨识的患者姓名、病历号、手术部位信息。与此同时,系统产生Log记录数据到RFID芯片数据库,记录对该患者进行询问、确认以及为其佩戴RFID腕带的责任护士,达到患者术前身份安全确认。在手术患者等待手术时。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会自动确认患者手术相关信息。如果出现与手术患者手术对应的预定护士不是同一人的情况,系统的辨识作业会提示数据不正确,并出现警讯提示,此时护士必须再次确认是否错带了患者腕带或是患者数据存在错误。根据异常处理规范进行异常处理操作,以此来实现手术等候期间的手术患者安全确认。

3.2 患者进入手术室的安全确认

传统流程是由护士口述患者信息供麻醉与手术医师再次确认,这一方法无法判断执行过程是否正确。而在RFID系统环境中,护士携带PDA到等候室迎接患者,询问患者基本信息(以开放式问答)、手术方式与手术部位,并以RFID读写器读取患者腕带所储存的数据进行自动比对,再次核对确认无误。进入手术室后,由RFID读写器读取标签患者相关手术数据,同时自动写入执行时间于手术动态系统。另外,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系统将自动启动手术护理记录、PACS、检验、麻醉记录、手术记录等系统,完成医嘱麻醉的准备工作。

3.3 手术麻醉安全管理

麻醉医嘱主要由主刀医师核对手术患者病历及各项检查数据,并确认手术部位后,下达麻醉医嘱。护士将患者带入手术室后,系统随即启动,手术室电脑将显示进入医嘱麻醉入口画面,此时,必须由主刀医师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自身的RFID识别佩章后,方能安排医嘱麻醉相关事项。在此期间,当主刀医师进行各项操作时,系统即可自动记录数据,显示主刀医师手术预约的时间及地点,待核对通过后,启动麻醉医嘱执行。与此同时,系统也同步完成验证患者手术信息。此时系统出现下一作业(麻醉开始)的起始画面,流程包括:进手术室→医嘱麻醉→麻醉开始→麻醉完成→手术准备开始→手术开始→手术结束→麻醉结束→出手术室间等9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会自动记录,系统自动核对每个时间点的作业时间长度。在这个过程中,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避免了以往人工手动输入执行时间所产生的偏差,为日后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提供了准确且有价值的有效数据。

3.4 手术安全管理

医护人员准备工作(皮肤消毒、卧位摆置、导尿、铺单与装置仪器设置)完毕后,即启动RFID系统的「手术准备」选项,系统自动记录。系统自动确认后会出现「手术开始」的提示,系统自动记录主刀医师执行“第一刀”操作的时间点;「手术结束」则是患者伤口缝合后,医护人员完成伤口覆盖的时间点。系统设计时可由流动护士协助主办医师选择「手术开始」选项,使系统画面呈现手术注意事项及作业项目,待手术完成后,由主刀医师亲自确认所有事项完成后,再以RFID识别佩章完成系统确认。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可为医护人员提供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及相关作业,亦可让医疗团队再次确认是否有遗漏或疏忽的事项。

4.效果介绍

大坪医院于2016年在手术室全面导入RFID患者手术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患者身份、手术方式及手术部位自动识别,同年2月-5月进行实施效果评估。其中,实际执行RFID手术患者安全辨识作业1950人,从导入RFID手术患者作业辨识流程的检测表核查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执行情况,安全执行率达到100%。从系统导入前后的流程分析可以发现,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手术患者的自动身份验证、自动程序启动、自动更正请求、自动追踪记录、自动数据封存等5项目标,提升了手术患者安全。见表2。

表2 导入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前后手术室医疗系统流程对比

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重新构建了患者的手术流程,实现了等候报道→术前准备→麻醉执行→手术操作的全流程和对,由以往的人工核对过程转化为RFID系统自动核查,降低了手术医疗错误及风险。虽然系统应用初期遇到了部分阻力,如医务人员对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不了解,系统操作不熟悉等原因,造成执行率偏低,但经由多次宣贯培训及操作训练,以及技术人员的不断修正完善,提升了医务人员主观接受程度及参与度。

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实施也得到院领导、手术室、护理部及信息系统研发人员的大力支持与配合,重新设计并确定相应的患者手术标准化流程。在执行手术过程中,不但提升了患者安全正确辨识率,也保证了患者得到正确与安全的医疗操作,简化了手术作业流程,有效地降低了人为疏失,改善了患者手术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