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实名制信用支付是趋势?地铁扫码互联互通的发展与思考

作者:本站收录
来源:移动支付网
日期:2019-03-22 10:30:26
摘要: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共交通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通勤的重要手段堪称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反映着一个地区的信息、经济和文化。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公共交通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通勤的重要手段堪称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反映着一个地区的信息、经济和文化。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城市35个,运营里程5762公里,投资4860多亿元;城轨年总客运量约210亿人次。

  城轨发展与市民便捷的交通出行息息相关,而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地铁开始加入“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浪潮。目前,在开通地铁运营的32座城市中,已有28座城市地铁实现了移动支付购票,25座城市地铁实现了手机二维码扫码进出站。

  随着城市地铁二维码支付乘车的普及,新的支付方式似乎重新走进了当年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困境,二维码的互联互通成为了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城轨易行平台的定位和特点

  3月15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下称协会)在无锡宣布“城轨易行”平台正式启动,此前传言的“一码通全国”的地铁通用APP也正式对外发布。

“城轨易行”平台正式启动

  城轨易行的正式启动,也让其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实际上,“城轨易行”的定位是一个开放赋能的转接平台,而并不仅是一个独立的APP。

  “作为发挥桥梁作用的城轨易行平台,更多的是为个城轨公司APP赋能,让其拥有通行全国的能力;对于自身没有APP城市的异地漫游用户也可以选择城轨易行APP作为补充。”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中浩在接受移动支付网采访时表示。

  城轨易行在各城市地铁自身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在各地铁官方APP嵌入SDK,实现城轨易行平台和地铁官方APP的异地互认和信息交换,然后通过APP乘车码请码/转码的形式,赋予各地铁APP异地漫游的能力。

  简单一点理解,就是各地地铁的官方APP如果加入了“城轨易行”平台,将能够实现与其它加入城市地铁的互通,通过APP位置信息的识别和变换,实现各地乘车码的调换显示。

  不过“城轨易行”平台有一个特点就是——实名制。消费者想要实现异地刷码,在第一次“漫游”的时候都需要进行姓名、身份证、手机号、银行卡等银联四要素的身份认证。

  对于实名制的推出,会不会提高普通用户的交通出行门槛的问题,李中浩表示,实名制是未来交通支付的发展方向,而目前城轨易行的目标用户主要是有频繁跨城市出行的商旅乘客以及港澳台同胞、外籍人士等。

  据了解,此次为城轨易行提供技术支持的是银联系的交通支付服务商八维通,而四要素的身份认证系统正是由其联合协会一起搭建的。为了实现一次接入、全国联通的目的,其推出了“码转接中央平台”,遵循各地的码规范,兼容联机码、脱机码和蓝牙回写等多种模式。

  八维通总经理余华琼在接受移动支付网采访时表示,互联互通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协会的合作也是行业的选择和市场的选择。希望城轨易行平台能够赋能各城轨城市,并延伸至高铁、公交、高速等其它场景。

  转码——二维码互联互通的发展趋势

  城轨易行的发布也让“转码”这个新词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实际上交通二维码“转码”的操作并非是其首创。

  二维码具备天然的互联网属性,是一个轻量级的应用产品,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跟随应用来进行转换,这也注定了二维码本质上不需要像交通卡一样去使用同一个标准进行异地互联互通。基于软件层面的改造永远要比硬件问题简单得多,因此“转码”的方式应运而生。

  2018年9月份,“城市通APP共享联盟”在宁波成立。其通过联盟城市的资源整合将多个APP的功能资源集合到一个APP中,通过应用自动识别地区,实现不同地区的二维码交通支付。

  同年12月,长三角地区的沪杭甬启动地铁刷码互联互通,上海、杭州、宁波三地的地铁APP同样也采用“转码”的形式实现异地互刷。

扫码互联互通

  转码的形式是“互联网+”在交通支付领域的体现,也是二维码支付快速发展的需要。但是实现转码的关键在于对资源的整合,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资源整合方面,协会有着一定的天然优势。

  不过面对各方的竞争,李中浩向移动支付网表示,“协会的优势在于中立性和非盈利性,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便民和服务人民。但是在推行和开展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和公司对于我们的方案不够了解,导致对于加入平台有一些顾虑。”谈到平台在推行过程中的难点和未来,他表示平台建立主要还是便民,APP的运营只是补充,不会对地铁官方APP造成影响,这是相对共赢的事情。因此,他对此也充满信心,目前除了无锡外,多家准备接入“城轨易行”平台的地铁业主也已经与协会签订了互联互通合作意向书。

  实名制和信用支付是不是交通支付的刚需?

  实名制的方式的确提高了消费者的使用门槛,但是实际上随着二维码支付在交通领域的普及,后付费制的信用支付其实也是实名制的一种体现。

  那么,实名制和信用支付到底是不是交通支付的刚需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呢?

  对于消费者而言,实名制或许会间接提高用户的使用门槛,但是基于实名制的信用支付能够解决交通增值的问题。另外,随着实名制的普及,公共交通出行安全性也会随之提高。

  而对于交通运营者而言,实名制是交通互联网化的第一步,只有实名制普及之后,才能基于此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结合大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推送。同时也利于城轨智慧出行的打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行业带来新助力。

  李中浩认为,未来无论技术如何发展,在实名消费情况下必然会产生实名的OD信息(起讫点信息),而实名的OD信息对于智慧地铁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能够改变未来地铁通行的模式和架构。比如,基于实名制事前响应的安检模式、基于大数据的运输组织模式和设备利用率分析等。

  因此,随着交通领域各互联网角色的入局,无论是实名制还是信用支付尽管不是交通支付的刚需,但都会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而城轨易行平台的推出,是产业升级和二维码互联互通的需要,也是实名制信用支付的体现。

  至于行业的竞争发展,那就要看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了。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