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与人才需求探讨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全球医疗AI市场规模将超过340亿美元。特别是在中国,医疗AI产业市场发展迅速,预计到2019年将突破280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5年全球医疗AI市场规模将超过340亿美元。特别是在中国,医疗AI产业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96.61亿元,2017的136.5亿元飙升至2018年的20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预计到2019年将突破280亿元。
AI涉及领域广泛,其中医疗健康是AI垂直渗透最大的领域
AI计算机视觉、服务机器人及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技术商业化程度较高。中国168家以AI为驱动技术或业务的非上市公司所属的领域中,以计算机视觉最多,占20.80%;其次为服务机器人,占19.6%;语音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占10.7%;其他智能医疗、机器学习和智能驾驶等也是相对较热门的领域。
根据《2018世界人工智能产业蓝皮书》,中国AI企业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医疗健康、金融、商业、教育和安防等,其中医疗健康领域最多,占22%。AI在医疗健康领域中主要的应用方向为医学影像、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和疾病预测。
Global Market Insight数据显示,AI药物研发的占比最大(35%),我国AI药物研发相对落后,新药仍以仿制药和改良药为主,提示该领域竞争者不多、产业尚不成熟。其次为AI医学影像市场,增速约为40%,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亿美元,市场占比将达到25%,它也是中国AI医疗应用领域中最热门、应用最为成熟领域。
AI辅助诊断包括医学影像、电子病历、导诊机器人和虚拟助理等,应用相对成熟。AI健康管理是把被动疾病治疗变为主动自我监控,主要产品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我国处在人口老龄化与计划生育放开阶段,健康管理市场潜力巨大。AI疾病预测主要是通过基因检测,应用生化、影像和行为日产大数据来预估疾病发生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和对健康认知的提升,疾病预测市场也将是一个不小的市场。
国内医疗AI企业初步形成“三足鼎立,星火燎原”的格局
我国AI产业尚处于创业发展阶段,中国168家以AI为驱动技术或业务的非上市公司中,于2015年成立的公司比例最多,占34.50%;其次为2014年成立的,占20.80%;2016年成立的,占16.70%。
目前国内可统计的医疗AI产业公司有144个,并以京、沪浙苏、广东的医学AI产业为主,形成鼎足之势。四川、安徽、重庆、河南、福建、江西和湖北等地也开始布局医疗AI产业。
医疗AI人才需求判断
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书》,全球AI人才约30万人,主要分布在各国AI产业公司和科技巨头中,约占66.67%;全球367所高校中的学术和储备人才约占33.33%。根据2017年领英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我国AI人才总数超过5万人,而国内AI人才需求量为500~6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巨大。
各地产业与人才的供需状态存在差异,北上深杭广AI人才占全国半壁江山
2018年7月工信部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中国人工智能城市十五强”榜单,其中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广州的AI人才较多,分别占27.9%、12.1%、8.5%、6.5%和3.9%。AI人才需求岗位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热门一线城市,其中北京占比多(30%),且北京的医疗AI企业占全国四成以上。AI人才城市分布情况与需求端基本匹配,但在供需状态上各有不同。其中北京、上海和深圳AI人才供给占比多于实际需求;广州、杭州人才供给少于实际需求,人才紧缺的程度较高。
我国各省(市)越来越重视AI技术创新与应用,以及AI人才培育和引进
国家层面,先后发布了15个政府文件,包括《“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
省级层面,先后发布了23个政策规划文件,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
市级层面,先后发布13个政策文件,包括《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通过高校培养AI人才,形成大规模产业化
AI人才方面,国家致力于打造有梯次的、有竞争力的AI人才体系,形成“高端人才—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和团队—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人才—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运行维护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贯通人工智能理论、方法、技术、产品与应用等的纵向复合型人才与贯通经济、社会、法律、市场、管理等横向复合人才”体系。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建设AI学科以部署AI技术应用领域。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我国AI人才培养在5年之后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新兴技术领域,AI学科交叉性很强,涉及到的知识体系非常广泛,包括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和统计学等。
我国AI学术人才集中在计算机、自动化和电子信息类院系,清华大学培养国际AI人才822人,位列世界第一;上海交大排名第二(590人)。但浙大和哈工大AI人才投入量分别位居国内前两位。大部分高校的AI学术研究还局限在国内学术圈。除清华、上海交大有一定人工智能产业化人才集聚外,其他高校多是以学术为主。从学术到产业化、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更多时间和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究合作,支持产业持续发展。我国AI人才投入量排前20位的高校。
展望
生物经济将成为继信息经济之后的新经济,人才是推动生物新经济发展的根本。据火石创造生物医药产业数据库显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集聚性,国家重点布局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园区和高校聚集了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化创新人才和产业化人才。技术、新思想和新模式为人才快速成长创造了条件,新业态产业化、新场景应用、传统产业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为培养不同梯队的AI人才提供了新生态,驱动产业化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