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反洗钱浪潮中,智者得先机!

作者:传鹏
来源:移动支付网
日期:2019-03-12 09:15:48
摘要:近日,伴随着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的第1号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金融安全尤其是反洗钱问题成为时下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一、反洗钱严监管到来

  近日,伴随着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的第1号令《银行业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金融安全尤其是反洗钱问题成为时下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纵观我国反洗钱历史,反洗钱工作起步较晚,并且早前主要集中于银行业金融机构,2018年关于洗钱问题罚单频出,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在2018年,公布的反洗钱行政处罚记录396条,总处罚金额近13101.86万元。对单位做出的罚款金额合计12221.96万元,对个人做出的罚款金额合计879.9万元,其中,对支付机构共开出8张罚单,每张开出的处罚金额都较大,共涉及8家支付公司,罚款金额合计1479万。从2018年反洗钱处罚金额看,银行业仍然是主要受罚对象,占比61%,但与2017年相比已有所降低,虽然银行仍是反洗钱问题受罚主体,但对非银支付机构的大额处罚也变相说明了洗钱犯罪逐渐向支付机构蔓延,面对日益严重的洗钱犯罪,央行也开始逐渐加强对支付机构的反洗钱监管,这样的环境下,让许多反洗钱机制较弱的支付机构颇有些紧张。

二、支付机构反洗钱的必要性

  1.洗钱犯罪来势汹汹

  所谓洗钱是一种将非法所得合法化的行为;主要指将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洗钱活动不但会扰乱支付结算体系,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严重危害经济的健康发展,还为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供资金,危害社会治安。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过去的经济形势和消费习惯,我国移动支付的崛起,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带领支付机构及相关产业兴起,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但与此同时对支付机构反洗钱监管起步晚,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也暴露出来,近年来,洗钱犯罪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隐蔽化。使得支付机构反洗钱形势十分严峻。

  2.反洗钱刻不容缓

  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七种上游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一系列法律法规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我国刑法规定的洗钱罪中上游犯罪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

  对于洗钱犯罪问题,国内金融机构反洗钱措施不论是法律法规,还是监管机制都在逐渐加强完善,虽然罚单频出,但相关金融机构改进也在快速进行。而非银支付机构尤其是跨境支付机构作为网络时代产物,缺乏反洗钱经验,让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为了保证金融安全,近年来,央行严监管的态度坚决,对于反洗钱的相关监管也在加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10月10日发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并将在2019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新规规定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非银支付机构账户5万元以上的大额交易也要上报。要求非银支付机构也要报备大额交易,不仅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入口的移动支付行业及相关支付机构也要面对越来越严的监管和反洗钱大势。2019年,建立反洗钱体系可以说是支付机构的‘头等大事’。

  (图片来源:券商中国)

三、支付机构-反洗钱的第一道墙

  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的洗钱犯罪逐渐增多,相比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反洗钱最大的难点在于在网络上对于客户身份信息难甄别,交易真实性难确定。尤其是对近年火热的支付机构出海潮中跨境支付机构难度更大,在跨境支付体系中,一般来说,跨境电商平台方需提供交易单,支付方需出示支付单,物流方则提供物流单,当三单合一以证明贸易背景真实性,海关部门才会放货,第三方支付机构随之完成跨境付款流程。但境外客户身份信息追踪难度大,流程复杂,且国外法律法规对隐私保护与支付机构审验客户身份信息可能的冲突,使得跨境支付机构甄别客户信息真实性困难重重,而交易过程中,许多支付机构为了快速拓展境外市场,缺少对交易真实性审查的积极性,也给了洗钱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洗钱犯罪不仅数额巨大且花样繁多。根据相关报道,2011年某网络走私武器案中犯罪嫌疑人以售卖高档相机为幌子,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走私贩卖枪支20支;2014年11月山东警方破获的“3.18”特大跨境网络赌博案,涉案金额达100亿元;2017年9月浙江台州市公安局破获特大网络赌博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5名,缴获非法所得8亿余元,为了逃避监管,犯罪团伙后期用比特币来发放奖金和分红。犯罪分子利用支付机构进行洗钱犯罪问题已不容忽视。

  目前,支付机构的反洗钱体系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反洗钱法律制度的不足,作为支付机构反洗钱制度的主要依照《支付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但在法律层面仅为部门规章,法律效力和调整范围较窄,约束力不足。对支付机构而言,目前仍缺少针对支付机构反洗钱的法律文献参考。二是反洗钱监管体系相对薄弱。支付机构作为新兴的互联网移动支付产物,业务种类繁多,行业涉及面广,在反洗钱工作上缺少可供参考的经验,而相关反洗钱监管部门人员缺乏,对支付业务的监管也存在大量盲区,使得支付机构反洗钱监管难以跟上其快速发展。

  对于支付机构来说,构建客户身份信息识别系统和大额交易、可疑交易报备机制,成为反洗钱的第一道墙是当前反洗钱工作的首要任务,苏宁金融研究院互金中心主任薛洪言对于目前的监管态势,也曾发表类似观点。他表示,洗钱过程必然涉及到资金的转移和支付,所以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均处于反洗钱的一线阵地。针对洗钱工作,世界各国均建立了严密的监控体系和操作规程,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已纳入反洗钱统一监管框架之中,反洗钱是支付机构合规经营的红线。

四、反洗钱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在反洗钱时代将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断直连,备付金100%交存后,支付机构面临着转型和生存压力,而反洗钱大势汹涌而来,必须做好准备面对新的冲击。

  1.反洗钱带来的挑战

  不得不说,目前洗钱犯罪的非法交易场景越来越多,支付机构的应对较为薄弱,在目前严监管的压力下去建立客户身份信息识别,大额交易、可疑交易报备机制且在反洗钱技术上的研发投入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构运营的负担,并且法律方面缺少足够法律法规支持和参考以及缺少足够的反洗钱专业人才,也使反洗钱体系建立出现一定困难。甚至有部分支付机构在断直连,备付金100%交存后盈利下降进而铤而走险,愿意接入非法交易,成为行业‘内鬼’。而跨境支付机构的反洗钱挑战也不容乐观,国外法律对于个人隐私保护使得跨境支付机构验证客户身份步骤繁琐,同样也增加了分析、甄别可疑交易的难度。这些都是支付机构和监管部门要面临的实际挑战。

  2.挑战中暗藏着机遇

  如果说面对挑战便心灰意冷,这也大可不必,有挑战也必然有机遇存在,聪明的机构和人总能抓住机遇发展。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的履行会使从业机构业务发展更加合规,避免因违反《反洗钱法》而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同时,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也将被纳入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统一监管框架之下,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缺乏反洗钱体系,支付机构可以利用较为先进的技术能力,为银行及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外包服务,建立自身反洗钱机制的同时还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不仅可疑拓展新业务还能减少成本压力。同时这也是支付机构与银行加强合作的良机,目前,支付机构和银行对于交易只能获取较为有限的信息,双方缺少完整的客户身份信息及交易信息,影响了反洗钱系统的客户识别及交易报备,而在严监管的压力之下,支付机构与银行可以展开反洗钱相关的信息共享合作,完善反洗钱系统,保障双方金融安全,建立更完备的反洗钱风险识别体系。

  而跨境支付机构之间也可以进行合作,加大反洗钱科技投入,联合制定反洗钱黑名单等,在避免触犯当地法律的同时,还能通过反洗钱黑名单与当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更好的拓展跨境支付业务。

五、反洗钱的发展趋势

  在中美贸易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外部的多项举措保外汇,内部的打黑除恶,根本在于保障社会安全及金融稳定,而反洗钱则是清理非法犯罪所得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一步,从2017年国务院下发的“三反”意见,到2018年“一行两会一局”召开的首次反洗钱工作部署会议,再到2019年银保监会1号令,可以看出国家推动反洗钱工作的决心与努力。

  不断开出的罚单,以及2018年实行的“双罚制”,关于反洗钱的处罚力度不断加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严峻的反洗钱形势不会缓解,反洗钱严监管趋势逐渐常态化、细致化。许多人总是将严监管看作是扼杀行业活力,希望市场主导等声音层出不穷,然而,在行业监督问题上,如果没有足够的监管,市场的乱象会直接摧毁整个行业的发展,在面对洗钱等层出不穷的新兴金融犯罪时,紧跟国家监管政策脚步才是明智之举,支付机构需要更多的寻找变化,找到关键的机会发展。例如,在反洗钱政策越来越严的政策环境下,反洗钱人才需求将会增加,将变得越来越抢手,同时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将不断完善,为非银支付机构提供足够的法律法规支撑,构建更加公平的发展环境。并且非银支付机构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反洗钱等金融安全的共同战场上也有更多机会展开合作。

人物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