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化“箱子”改变物流
「改变世界不一定需要高科技。」这句话是笔者在一篇「袋鼠包」的科普文章中看到的。「袋鼠包」是一根长长的、类似披肩一样的宽布条,它可以把新生儿和母亲(或者父亲)肌肤相贴包起来。这种成本极低、操作便利的新生儿护理技术,在非洲的农村地区得到推广。2016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袋鼠包」的应用,让低体重新生儿的死亡率降低了40%。
用一项和物流行业毫无关系的新生儿护理技术作为文章的开头,是为了避免一上来就要谈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关于这个话题的解决方案,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或是无人化技术,或是基于管理的流程梳理,也有人开始尝试从单元化物流容器这个维度去解决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
物流容器作为贯穿物流供应链始终的纽带,是优化供应链流程的重要抓手,这就是近几年「单元化物流容器」概念不断兴起的原因。
1、单元化和供应链优化
当一家仓储企业想要引进仓储机器人时,它必须先保证它的仓库、仓库内的托盘、货架和人员操作流程是标准化的,否则即使引进了仓储机器人,也并不能达到企业想要的降本增效的目的。再把链条拉长一点,这家仓储企业还要考虑它的进库货物是否标准化,它的出库货物能否被标准化地承运。把链条拉长到整个物流供应链,这家公司能够实现标准化,就是在影响整体物流成本。
在这个场景中涉及到了单元化的两个概念:第一,是对物品进行单元化的包装,组合成尺寸规格相同、重量相近的标准「单元」。第二,是围绕单元化容器发展出的应用和制造技术的标准化。
第一,单元化推动标准化,才能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
正如商桥物流董事长陈风雨在1月15日《运联年会:2019年趋势与预测》大会上所说的:「有了单元化,才有标准化,才能带来上下游高效的协同,推动机械化和信息化,智能化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最令人熟知的单元化推动标准化的例子,应该是《集装箱改变世界》。1月15日,陈风雨在《单元化带来物流行业高度协同》的主题演讲中,再次提到了《集装箱改变世界》这本书对他的影响,他说道:「事实上,改变世界的不是集装箱,而是应用集装箱装卸使得整个全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协同,使得物流效率大幅度提升。」
商桥和一站网关于货巴模式的尝试和推进,就是在践行这样的思想。货巴模式中,货物如同乘坐公交车,到站即停,随上随下。集装单元的应用,带来了模块化运输的变革,让千奇百怪的物流作业对象变成了标准的、规范的单元,使得机械化上下货物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缩短了装卸货时间。
第二,单元化推进供应链优化。
集装箱的出现,推动了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协同,但是托盘作为应用范围最广的跨系统单元,在供应链优化方面的作用显然更大。
在笔者对优链创始人詹敏瑟的采访中,她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带托运输中前后两端的装卸部分,实际上是最受惠的两个部分。带托运输可以将原来总共耗费8个小时的装卸时间,节省到1个小时。当运输企业的所有客户端都是带托运输时,公司的周转率会得到大幅度地提升。
不过,对于出货方来说,带托运输只能为他们节省很少一部分的成本,更多的收益是属于运输公司的。因此,詹敏瑟认识到,这种片段式物流流程,是很难大规模地推动单元化运输的。只有综合性的考量,才有可能从整个流程上节省成本。
单元化带来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应用程度的提高,加快了物流效率,并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节省了人力。同时,缩短了货物在供应链中停留的时间,有助于减少库存,促进供应链各个要素协调化发展,对供应链的优化将起到推动作用。
2、单元化和流程梳理
流程梳理,必须要和「精细化管理」的概念结合在一起。
推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就是管理者「越来越耳聪目明」的过程。从不知道车开到了哪里,到了解车辆的运行轨迹、载重情况、驾驶情况;从不知道货放在哪里,到了解货放在哪个托盘上,托盘在哪个货架上。
第一,基于容器的流程管理。
单元化物流容器既是货物的载具,也必然能成为信息的载具,两者结合就是一个智能化载货工具。
以优链智能托盘为例,托盘贯穿产品的物流周期,产品从生产线下线,即被码放在托盘上,然后带托运输至仓库货架进行存储,出库时则带托运输至各个分仓点。通过托盘上安装的传感器,可以获取托盘的准备定位、货物状况信息、流通信息等。
通过单元化物流容器的形式,物流企业可以关注系统的效率和管理成本,包括单元的形式、应用场合、装卸效率、储存效率、作业的便利性、生产和流通带来的质量和服务等信息。
第二,对于容器自身的管理。
做到对于容器自身的有效管理,是优化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近几年,物流容器这个概念在扩大,将集装箱、快件箱、托盘、快递周转箱等载具都囊括其中。正如绿色循环包材研发与运营公司灰度环保创始人兼CEO邹涛所说的:「快递箱的本质是单元化物流容器,而集装箱是最早实现标准化的单元化物流容器,而且集装箱也是循环再用的。灰度环保现在在做的事情,是把快递包装从一个消耗式的材料,引申为像集装箱一样的包装单元。」
把耗材作为物流容器管理,是这个概念引申后的重要意义。以灰度环保绿色循环周转箱为例,循环箱添加RFID电子标签,配合电子面单,能有效进行耗材的数据化管理和盒子的生命周期管理。
这些因物流容器而诞生的第三方管理企业,为了业务发展,又开始以租赁的形式面向商家提供物流容器,从而推动了物流容器的所有权转移,所有权的转移反过来又对推动容器标准化有着推动作用。
这一点可以用挂车帮COO何显松的一段话来解释:「租赁是非常规范化、标准化的市场,从事租赁的企业对租赁设备技术和标准化的推动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这一点,集装箱租赁就是很好的例子。做设备租赁,最重要的是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可靠的产品并不意味着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能够满足80%的用户,比单纯地追求为某个客户多运输100公斤、200公斤的货物,更能推动设备标准化和通用化建设。」
在文章开头,笔者提到了「袋鼠包」的例子,并且提到了「改变世界不一定需要高科技」的观点,其实这个观点并非在批判高科技,而是在提醒大家要关注高科技的落地成本。把这句话放到物流行业,就是要在应用高科技之前,先梳理好物流流程,打好物流基础。
从物流容器的角度来梳理物流流程,推动降本增效,或许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为大家提供了另一条思路,或许我们应该说:「提高物流成本至少不只是靠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