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卖机浪潮来袭,无人零售终端未来走向如何?
据《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数据显示,在2017年无人零售的用户规模仅为0.05亿,而到了2022年,无人零售的用户规模将达到2.4亿人, 5年间将翻48倍。同时在无人零售规模方面,2017年仅有100亿元,到2022年将达到9500亿元。
在这庞大的市场空间里,相比无人货架,自动售卖机无疑更能分到一杯羹。《新零售百科》对采访报道过的自动售卖机研发商、运营商、空间运营商进行了梳理总结,从技术、运营模式、面临困境等几方面分析了自动售卖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及机遇。
技术三大流派
根据各自动售卖机研发商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不同,市面上的自动售卖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流派:RFID、视觉识别、重力识别,其中RFID分为高频RFID和超高频RFID,视觉识别又分为静态视觉识别和动态视觉识别,不同类型的自动售卖机各擅胜场。
1RFID (射频识别)
RFID的核心优势是可以通过标签使商家与商品产生联系,通过商品的绑定,商家可以规避商品的过期问题,同时也可以灵活设置促销降价活动。在灵活促销过程中降低了物流的逆流成本,“商家可以设置搭配购,比如这个水快过期了,今天商家就设置买一个面包送一瓶水,或者这个水打五折,就可以给卖出去。在这个过程里只要后台操作,不用任何成本。”
与超高频RFID对比来说,高频RFID读取距离短,更适合商品排放紧密的货柜。在结算时间上来看,楼晓寅介绍高频RFID机器的购物时间在7秒左右,结算依赖支付宝和微信的免密支付服务支撑,“平均10秒内完成一次购物。” 接下来,CITYBOX团队将会推广与支付宝合作的刷脸支付方式,楼晓寅认为未来购物方式将会越来越化繁为简,智能零售技术也会朝着“越来越方便”的方向不断更迭。
2视觉识别
嗨便利联合创始人张小龙表示,嗨便利目前的自动售卖机都是采用视觉识别的技术方案。
目前,嗨便利已开发出通过在柜体门框布置摄像头和传感器,采用“识别取出”模式的第三代开门自取式智能无人售货柜,这种方案不限商品品类,支持消费者任意取出放回(可跨层板),商品可任意角度摆放、可叠放,空间利用率90%以上,识别准确率达到99.9%。
2017年8月,嗨便利的第一台机器出炉,“第一台做的也是标签柜。” 但是创始团队很快发现“标签柜不是新零售的未来,它增加了零售行业的运营成本和复杂度。所以我们果断锁定了图像识别技术。”
张小龙介绍,图像识别比RFID至少节省了60%-70%的运营成本。“RFID需要将商品拆包装、写标签、贴标签,贴完了之后还要再次包装好商品,运出去,加上标签本身成本要在3毛钱到6毛钱,这个成本相当高。”
3重力感应
重力传感器技术通过传感器感应货架上的重量变化,以此来检测货物被取走或放回的行为。目前市场上几乎没有单一采用重力感应技术的自动售卖机,都是将重力感应与其他识别方式相结合。
“重力感应一旦离开了视觉的逻辑,独立应用就很难。” “比如一瓶水,顾客打开喝了还可以放回去,或者换一瓶放回去,整个逻辑会乱掉。”
图像识别比重力感应降低了40%以上的运营成本。“重力技术对商品的选择和摆放都有严格的约束,补货员必须把规定的商品放在规定的层板上,他补货可能需要20分钟,我补货可能5分钟、10分钟就完了,时间就是成本。”
张小龙表示,“它的商品空间利用率非常低,我可能可以塞得满满的。我可以放1000块钱的货,他可能只能放400块钱的货,他必须配合技术限制去摆放商品。他要补两次货,我可能补一次货就完了,就是这个区别。”
点位扩张与精细化运营的平衡
自动售卖机主要落地场景是写字楼、社区、校园等人口密集的场景,经营模式分为自营、代理和平台服务商等三种模式。
对于自动售卖机品牌方来说,自营的优点显而易见:对点位经营绝对的控制权,品牌形象和商品品质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维护;但同时,品牌方需要自己负责前期点位扩张,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难以拿下优质的点位资源、签约时间长是普遍存在的痛点。扩张一个城市,还要建立一定规模的线下运营和管理团队,并完成仓储、供应链和物流的对接。
代理/加盟模式是快速扩张的一种捷径,掌握着当地优质的地产资源、拥有一定的运营管理能力是自动售卖机品牌方心怡的合作对象,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合作模式包括出售机器和租赁机器等两种模式,借助代理/加盟合作伙伴,自动售卖机能够加速完成优质点位的布点。但代理/加盟模式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点位成为“复制样本”不适应多种场景、品类和货品流通的反应速度慢、产品和管理把控不严反噬总部品牌形象……
在自营与代理/加盟之外,将点位和运维服务交托给服务商、将销售额与服务商分润,成为自动售卖机市场里新兴的扩张和合作玩法。以无人零售平台服务商便丽猫为例,目前便丽猫已经与10余种无人零售机器达成合作,在10个核心城市拥有了超过100家无人零售集合店铺,其中盒马鲜生是其核心合作伙伴之一。
通过与服务商合作,智能零售品牌商要牺牲一部分利润、互相打通交易和ERP系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市场扩张和点位运营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