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用户趋近饱和,移动支付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7月18日消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官方在近期都公布了自身的用户量。
微信红包用户已经超过8亿,这也间接表明了微信支付的用户量超过8亿;支付宝在全球有8.7亿年活跃用户,其中中国国内用户有5.52亿。
而中国年龄在16到60岁之间的人口数量是9亿。这意味着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几乎覆盖了中国能使用网络服务的人口,其中支付宝的覆盖率可能会差一些。双方在中国的移动支付用户基本上没有了太大的增长空间,双方的竞争也开始进入了市场存量竞争。
移动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正是市场蓬勃发展、蛋糕无限做大的时候,流量成本极低,人口红利还在,各家只需要瞄准自己的蛋糕,深耕细作,根本没有必要与其他人争抢。但现在流量成本奇高、人口红利不再,各家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去抢别人的蛋糕了。
存量竞争的关键是持续的流量和用户的留存,具体包含这四个方面:吸走用户的时间,获取用户的数据,抢占用户的新知,抓走用户的关系链。
微信虽然一直做电商没有成功,但却为成千上万的微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7月7日,微信支付宣布开放数字营销能力,商户可以免费投放朋友圈广告,前提是商户多使用微信支付收款。开放的条件为:线下月交易达到100笔以上,针对餐饮、线下零售类商户。而支付宝则是借助其强大的金融服务能力,加强商户的忠诚度。
无论是微信的朋友圈广告还是支付宝的保险,都是通过鼓励商户侧多收款来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方式选择。虽然目前双方仍然对用户有补贴,但补贴的金额在不断减少,大家都希望从商户侧来影响用户的选择。
但在交易中,支付方式的选择整体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取决于支付效率、支付成本、支付体验还有个人偏好。
中国的移动支付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各方如何利用自身的产品矩阵、企业属性、产业纵深去影响商户和消费者的支付方式成为关键。各方未来将推出更多精细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会与当初简单粗暴的补贴一样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