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在国外发展现状是什么?日韩市场什么反应
不同国家和地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水平及普及程度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除我国之外,日本、韩国、肯尼亚是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的典型代表。日本是移动支付普及率较高的国家,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程度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已具有较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日本市场超过1亿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其主流的移动支付技术是日本索尼公司研发的非接触式感应技术― FeliCa,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占据日本移动支付市场的主导地位。在韩国,移动支付产业主要由运营商和银行主导,移动支付品牌主要有MONETA、K-merce,各占据韩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由于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通过手机实现POS支付、购买地铁车票、完成移动ATM取款等,因此韩国的移动支付以手机支付为主。目前,韩国所有零售银行都能够提供移动银行业务。令人惊讶的是在非洲国家肯尼亚,目前有2300万的人经常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占全国成年人的74%。也就说,约四分之三的肯尼亚成年人使用移动支付。
尽管当下移动通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但从全球的角度看,移动支付得到广泛应用的国家仍然属于少数。如高科技最为发达的美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却十分缓慢。研究机构Juniper的数据显示,2012年仅2%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使用NFC支付方式购买商品。而美国苹果公司,也一直未在风靡全球的iPhone手机中内置NFC芯片。美国有着十分成熟的银行体系,美国人的信用卡拥有率也非常高,美国人使用信用卡和ATM机已经可以便捷实现支付结算的需求,再加上购物途径的多样化,使得美国人对移动支付的需求普遍不高。没有明显的用户需求驱动,是美国移动支付发展缓慢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对移动支付的发展要乐观其成,但不能急于求成。在国内,移动支付尽管发展十分迅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移动支付产业链看,主要涉及了多方面利益的博弈和平衡,移动支付市场的各方利益诉求点不一样,每一方都试图成为市场主导者,因此一个统一协调的发展模式短期内难以形成。从移动支付客户角度看,移动支付的易用性和安全性难以做到完美兼顾,银行系的移动支付产品相对安全,但是流程相对繁琐,客户体验普遍不佳;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支付产品客户使用十分方便,符合大众客户日常习惯,但是规范性和安全性相对不足,冒用、盗用风险时有发生。
为引导和规范我国金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2012年12月央行正式发布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明确了系统化的技术要求,确立了以“联网通用、安全可信”为目标的技术体系架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营造移动支付产业链各方开放、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建立和谐的产业生态环境,推动我国移动支付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