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块钱就能背LV、Prada,共享奢侈品你愿意pick吗?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以“共享奢侈品”为由头的平台相继获得融资。
去年6月,奢侈品包包租赁平台包租婆,完成了数百万天使轮融资;去年9月,闲置包共享平台“百格”获得近千万元种子投资;去年11月,奢侈品共享服务平台“星洞”完成1500万元天使轮融资,青山资本领投。奢侈品包包租赁平台有喵完成1500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此前,公司已获得来自盈动资本的300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
而2015年创办的中高端闲置品共享平台“心上”则在,今年1月9日,“心上”宣布获得了5000万美元C轮融资,创下中高端闲置品交易平台行业融资纪录。
资本的肯定总是有资本的出发点,但不得不说的是,从租赁角度看,“共享奢侈品”很有可能是个伪命题,而共享平台的真正奥义则在于“二手交易”范围下的买卖、养护、社区、甚至金融工具。
租赁是噱头
租奢侈品包包真就是几十块钱的事吗?慢着,我们先来还原一下在网上租包的场景:
用户首先通过平台的流程注册好账号后,看到一个满意的包,确认下单。如果你不关联芝麻信用,你需要支付押金(一个Prada大约2000元左右押金,根据包的原价有所不同),支付完押金,下单完成,最后由快递会把你预定的包送到你面前。
好了,你使用了租来的奢侈品之后,你要归还它了。于是你打开app预约快递员前来收货,快递员收到之后寄回平台,平台收货之后进行评估,若包没有问题,则将用户押金原路退回。
整个过程看上去一气呵成,但实际上,对于平台来说,每一个环节都是“套路”。
首先,面对租包的需求,租包的人主要有两种出发点:
第一,对奢侈品有向往,且现阶段的收入无法匹配这样的向往。第二,对奢侈品有向往,现阶段收入可以支持其购买一定的奢侈品,但同时希望能以较低的代价,用各种不同款式的奢侈品。
对于第一种出发点来说,租包是个低频率事件,只有到了需要“虚荣”的场合,才会有租包的需求。第二种出发点则是日常的,用户习惯是把平台当成自己的云端衣柜,但有这种出发点的用户数又是少数。
从原点看,租包就是一个“伪需求”,是“消费降级”。租包在心理上忽视了购买欲和占有欲,以及清洁卫生问题。
另外一个坑在于,租包这件事很难口碑发酵,设想一个人租了一个奢侈品包在Party上大放异彩,她会主动跟姐妹们分享这是她租的包吗?
还有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奢侈品品牌是不会授权电商去“租赁”他们的商品的。因此货源绝大部分是两个来源:B端直采和C端回收。
直采很好理解,就是平台直接购买。
C端回收则是用户的包收到平台进行寄租。而用户寄租虽说是一个盘活闲置物品的很好的概念,但操作起来,困难非常多。这也牵引出下一个问题——如何鉴别包的真伪。
平台收到了货源,需要确保商品是真货,对于固定渠道来说,比较容易。但对于用户委托寄租寄售的奢侈品,平台的鉴定能力就遭遇了考验。
平台也会担心正品包出租出去之后,还回来的是假货。大多数平台采取在商品中封装RFID防伪标签的方式。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平台和用户之间有什么纠纷,这个环节一定是最有争议的。
二手奢侈品租赁中对于产品的维护还涉及到保值以及后续的售卖,现阶段的维护还由第三方提供。
目前大部分平台都采用顺丰快递,除了少数选择了自营,自建物流真的是一件非常重度的事情。
就算以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共享奢侈品租赁还有一个整体的挑战——包包是快消时尚品。
各种新款式迭代速度很快,其流行与过时的时间差都相对短暂。如果大量的奢侈品包包和服饰在租赁期间没有回本,但许多新款就会出来,旧款被共享的几率会迅速滑坡。因此,包包的选品、供应的质量、数量、速度是核心的挑战。
二手交易才是真正奥义
光靠租赁绝对是赚不到钱的。
假设一款2万元左右的包,平台花1万元购入,一个月租金算10元/天乘以30天,租满的情况下一共300元,平台收回投资至少要1万/300=33个月,这还没有算运营成本,以及款式过时导致的空置成本。一个包没有两三年,根本收不回投资。2~3年连本金都不一定能收回的项目,为啥会有人前仆后继地涌入?
他们并不傻,他们是看到了共享奢侈品背后巨大的二手交易市场。上述平台均在奢侈品租赁之外拥有奢侈品二手交易的业务。
单从租赁来看,共享奢侈品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按摩椅的商业模式没有什么区别,自己投资大量的资金购买这些产品然后再共享,获得押金之后可以用押金去理财。
单车、充电宝、按摩椅共享完不能卖给用户,但包包可以。实际上,共享奢侈品其实和二手车的模式非常相似。
权威报告显示,2016年共有760万户中国家庭购买了奢侈品。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年支出超过5000亿元,这相当于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被中国人买走。
这也就是说,二手奢侈品交易是个巨大的待开垦市场。一旦二手交易跑通,奢侈品租赁的货源、库存问题也会迎刃而解。同时还能帮奢侈品品牌清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