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便利获蚂蚁金服战略投资 无人智能货柜真是行业出路?
今日,国内即时便利消费平台猩便利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战略投资,其他老股东悉数跟投。据悉,猩便利此次获得的战略投资资金,将用于新型智能设备的生产和推广,以及后续进一步的平台、技术开发投入。除了资金外,蚂蚁金服还将向猩便利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生物识别技术、信用消费体系等其他资源。
成立于2017年6月的猩便利,是一个主打无人值守便利架的新零售平台。在此轮融资前,从2017年6月成立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共获得了近5亿元的融资:2017年9月获得光速中国领投的近亿元天使轮融资,11月获得由红杉资本领投,华兴资本、元璟资本及其他老股东跟投的2.8亿元A1轮投资。众多资金加身,加上快速扩张,让猩便利迅速成为无人货架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之一。
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早期迅速扩张的猩便利便被曝出在三四线城市撤站,在一二线城市的业务也出现大幅收缩。而到了今年2月,猩便利更被曝出大范围大裁员,除了北京等重要城市留下一些运维人员外,其他城市就地解散。对此,官方回应称,公司对内部人员、资源进行优化、重组,主要目的是为匹配精细化运营下一阶段的战略规划。
事实上,在去年短短半年时间内涌入50个玩家、融资金额超过30亿元的无人货架行业,在今年开头就大有“凉凉”之意。不仅猩便利,包括果小美、便利购、便利蜂等行业内头部玩家纷纷被曝出负面新闻,问题焦点集中在“裁员”、“融资受阻”等领域。记者也观察到,在猩便利此轮宣布获得融资前,今年以来,无人货架行业内再无企业宣布获得融资的消息。
不过,仔细看猩便利宣布获得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时的消息,我们不难发现,猩便利此时此刻获得融资的原因,大概是他们的转型道路——无人智能货柜得到了认可。猩便利方面表示,蚂蚁金服提供的两大技术支持,都将会融入到“猩+”智能货柜的整体设计中,并运用于整个购物流程中。
所谓“猩+”,是猩便利对于开放式货柜的升级迭代方案,目的是为了以更优的成本和效率,围绕办公室白领群体的需求,以无人零售终端的形式切入办公室的消费场景。与之前的无人货架相比,智能柜是封闭的,会更好地解决货损的问题。
猩便利方面表示,“猩+”智能柜通过运用扫码验证、机器视觉等技术,用户扫码之后,完成购物支付流程。货柜中的商品平常处于封闭保管状态,既有效控制了货损,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了食品安全。机器视觉和生物识别技术的运用,则极大地提升了用户购物的流畅度,更便捷,真正实现“即拿即走”。因此本次升级,从硬件上进行智能升级的同时,也优化了用户的购物流程,使整个过程更为顺畅,并为用户节省了时间。
猩便利此举不是新鲜事,但确实行业内第一个头部玩家真的有“进展”的举动。此前,果小美也宣布,将转型进入智能货柜领域。而今年以来,包括兔子商城、茶水时间鲜稻屋等智能货柜企业获得融资,大有接力的势头。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一轮无人货架市场的突然爆发,让很多拿了融资的创业公司必须要迅速抢占点位,因此根本来不及研发无人智能货柜。
要解决高企的货损率问题,技术或许是唯一的途径。与无人货架相比,无人智能货柜的载体相对封闭,目前市场上的解决方案原理大多是“扫码开门、拿出商品、关门支付”,而商品的自动识别技术则主要有称重、位移、RFID和图像识别四种,均能够有效降低无人零售货柜的货损率。
与货损率相比,无人智能货柜更具备吸引力的地方或许在于场景的多元化。与无人货架集中在办公室场景相比,业内人士指出,B端用户、社区的市场价值更大。
而巨头们的动作或者更能够说明这个领域被看好。据悉,阿里投资的盒马鲜生将采用无人智能货柜的方式进入办公室无人零售领域。京东到家研发的智能货柜“京东到家Go”已经投入运营。
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无人零售的智能化迭代,是新零售高度在线化的零售模式,智能终端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实时在线,打通用户数据和商品数据,提高效率,且自助式服务符合年轻消费者的趋势。
无人智能货柜能否再风起云涌?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