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并行,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何去何从?
医药行业与人们生活联系紧密,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医药市场份额不断增长的同时带来了医药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医药物流行业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药品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环境的变化,众多传统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何去何从?本文将从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
总体而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是有利的。
首先,医药物流市场在逐步扩大,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约1.83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约10%,预计2019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2万亿元。按照1%物流费率计算,2019年医药物流市场将有220亿元的规模,可为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相关政策与体制在不断改进,我国新一轮医改进入攻坚期,对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流通体制提出要求;另外国务院于2016年初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的物流业务审批,我国医药公司或物流服务企业在作业流程符合GSP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向各类医药大健康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最后,新技术新观念纷纷涌现,如WMS系统、电子标签拣选系统、RF手持终端等设备的使用已经普遍化,仓库管理呈现明显的无纸化、信息化趋势;企业采用全国或省内一体化多仓联网运营体系,多仓联动的服务模式,实现各物流中心联动,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然而医药物流在我国起步晚、基础弱,就目前的发展看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对整个行业尤其是中小医药物流企业是极大的挑战。
1、政策标准不完善。如工商政策与药监政策的不配套,国家药监机构允许连锁企业跨区域对异地所属连锁门店进行垂直管理和物流配送,而按照工商部门的政策,即使同一法人主体在同一区域范围内设立的分店也全部是分公司,而不是连锁企业;再如医药市场的行政分割性与地方保护性,一些地区医疗机构的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向当地药品经营企业倾斜,一些物流企业在外地常遇扣车、扣货,甚至无正当理由的罚款。这无疑加大了医药物流的运作成本,阻碍了医药物流的规模化和网络化,其中实力有限的中小医药物流企业转型与发展尤其受阻。
2、剥离出来的医药物流企业并未经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般发展过程,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力不足。如供应链单一,多数企业停留在内部进、销、存业务整合、流程优化的阶段,很少涉及对上下游的整合,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重复运输、牛鞭效应等问题;信息化能力差,局限于自身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未与客户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共享,内部信息资源所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物流设施落后,科技含量低,物流作业基本上以人工操作为主,对于要求更高的医药冷链更难满足。
3、医药流通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的兼并重组不断,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吸收网点,布局全国,向网络化、集约化和信息化目标迈进;社会物流企业纷纷进入市场,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社会化和专业化医药物流企业成为趋势。
4、物流人才缺乏。据业内专家估计,能够真正称得上医药高级物流人才的不过百余人,当前全国急需高级医药物流人才2000人左右。这也就是说,社会上医药物流人才不足总需求量的1/20,中小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更难。
5、物流观念落后。医药流通中的服务观念、管理水平与市场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多数企业领导对物流中心的认识不足,多数医药流通企业的仓库千篇一律,以传统的运作方式处理货物,效率低下。
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时期,也是医药物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想要生存发展,需要适当转型。
1、进行医药供应链转型。当前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医药行业具有产供销联动发展的专业特征,具备发展现代供应链的突出优势。随着医药市场逐步开放,客户需求不断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深化融合,医药供应链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2、进行运作方式、管理方式的整合,寻求与同类医药流通企业的合作。优化药品购销秩序,压缩药品流通环节,通过兼并重组来提高自身的实力、扩大现有市场。
3、充分利用本土优势,积极抢占终端。随着药品招标采购、“两票制”及分级诊疗等政策的陆续推进,处方药外流成为发展趋势。在本土市场站稳后,应寻求对其他区域市场的扩张。
4、医药物流智慧化。逐步打造信息化、智慧化的医药物流,积极发展“互联网+医药”的创新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虽前期投入可能较大,但必将赢得先发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