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肉营养去哪儿了?1则实验曝光冰箱-18℃里的温度陷阱
日常生活中,冰箱承担着保鲜果蔬、肉类等食材的作用,那我们放进冰箱冷冻室的肉类食材能始终保持新鲜吗?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是6月7日,海尔冰箱通过一则冰球对比实验视频否定了这一说法。视频显示,两款冰箱都在-18℃冷冻冰球,7天后,冰球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普通风冷冰箱中的冰球出现明显裂纹,状如冰碴;海尔全空间保鲜冰箱中的冰球晶莹剔透,无明显裂纹。实验通过冰球冷冻7天后的变化,既放大了普通风冷冰箱-18℃里的温度陷阱,也找到了冻肉发柴、营养流失的根源。
据悉,冰箱的冷冻室温度基本都在-18℃左右,这是因为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三星级冰箱冷冻保鲜标准为-18℃。当温度降低至-18℃时,水在冰箱内被冻成完整的冰球。但实际上,普通风冷冰箱内部由于冷冻室风道无法关闭,其在化霜时会出现10℃以上温度波动,我们肉眼无法观测到,冰球的密度却会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普通风冷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升得更高,冰球内冰晶间体积增加的幅度会大于恒温冷冻的冰球,受到的挤压作用更大,造成了冰球出现断裂和裂纹。
同理可得,普通风冷冰箱内部存在的10℃以上温度波动也会导致肉类细胞破裂,使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随之流失。由于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升得更高,肉类食材内部细胞水分等反复结晶,体积增大,变大后的冰晶会进一步挤压细胞,使细胞产生变形甚至破裂,造成不可逆的机械损伤——蛋白质等营养成分流失。肉类食材细胞破裂、营养流失,致使其持水力下降、变干,食用时口感发柴。
多年来,面对温度波动导致食材营养流失等难题,行业内众多冰箱企业皆“束手无策”,未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仍秉承着传统的低温冷冻保鲜理念,认为食材被简单冻住就等于保鲜,并形成“温度越低,保鲜能力越好”的认知误区。殊不知,食材保鲜之道在于温度波动幅度而非温度的高低。
一直到海尔冰箱智能恒温科技的诞生,给用户和整个行业带来了冷冻保鲜的新思路。通过构建全球食材保鲜数据库对1258种食材进行研究后,海尔针对肉类等需要的恒温冷冻环境发明了智能恒温技术,在冷冻风道前、后盖板之间加装冷冻风机遮蔽装置,智能调节制冷周期,将冰箱冷冻室温度波动降低45%,不仅冻出了实验中晶莹剔透的冰球,更高效地维持了食物的营养价值。
业内专家表示,通过冰球与冰碴的对比实验,海尔冰箱用智能恒温技术向用户展示了其冷冻保鲜实力。同时,此项技术也解决了用户长期抱怨的肉类食材冷冻一段时间后发干发柴、营养流失等难题。这种根据用户需求倒逼技术创新解决用户痛点的方式,是海尔坚持“人单合一”模式的体现。在海尔冰箱开创新的保鲜形态趋势下,整个冰箱行业也将迎来里程碑式的发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