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云市场:激荡风云几载,谁是中国市场未来主导?
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一直紧密跟踪国内私有云市场的发展,并有幸参与其中;也是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接触了很多没有广泛传播的新闻素材。
对于私有云这个概念,似乎国内大局已定,几无悬念。笔者一直在敦促国内的几个圈内好友写写私有云,但似乎无人愿意接手,正如笔者所说:想写的不会写,会写的不想写。那么,鼓起勇气,自己上吧。
国内要构建私有云,有多种选择,如基于VMware的系统,完全自己开发的如青云、阿里云、UCloud等,但近些年较为常见的还是以OpenStack为代表的开源系统,本文选取OpenStack的发展作为主线。
本文一切内容均基于公开新闻和材料,试图以较短的篇幅,为大家理清过去7年中私有云发展的脉络,并在某种程度上对未来提出一点期许。
国内OpenStack大事记:2011-2018
OpenStack的2011:小荷才露尖尖角
虽然小有名气的创业公司海云捷迅AWCloud由张征宇、李华创立于2010年,但是中国的OpenStack运动还得从2011年说起。这一年,OpenStack开始在中国起步;也是这一年,在移动操作系统市场冲锋数年的我,开始将目光转向另一端:云。
也是在2011年,我注意到三个开源云计算的领军人物:程辉、杜玉杰、陈沙克。要成为知名人物似乎很简单:到大会演讲。程辉、陈沙克在北京演讲,杜玉杰在上海演讲。讲什么?讲OpenStack,讲它会如何从OpenNebula、CloudStack、Eucalyptus的缠斗中脱颖而出。
OpenStack的2012:早有蜻蜓立上头
2012年4-5月,我到美国开会期间,请示时任英特尔开源技术中心首席技术官的Dirk Hohndel先生(现任VMware首席开源官),云计算在中国怎么搞?Dirk花了十多分钟告诉我,从市场、资金、技术、品牌、社区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一切OpenStack的合作伙伴,让他们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因为那就是你的成功。
2012年5月,张淳创立九州云99Cloud.
2012年8月9日,英特尔、上海交大、新浪、中标软件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开源云联盟”,目前成员数已经超过150家,成为中国云计算的中坚。
2012年9月,OpenStack基金会正式宣告成立,程辉、杜玉杰当选个人董事。
OpenStack的2013-2014:大风起兮云飞扬
2013年1月,OpenStack基金会董事会改选,程辉连任个人董事。
2013年2月,程辉离开新浪,创立UnitedStack有云。
2014年1月,OpenStack基金会董事会改选,杜玉杰当选个人董事。
2014年2月,陈喜伦、刘国辉、王瑞琳创立易捷思达EasyStack.
2014年3月,姜林创立刻通云KeyTone Cloud.
2014年7月,刘江涛创立云途腾T2Cloud.
2014年9月,陈坚创立杉岩数据SandStone.
OpenStack的2015-2016:雄关漫道真如铁
2015年1月,OpenStack基金会董事会改选,没有大陆华人当选个人董事。年中,由于印度个董退出,王庆接任。
2015年5月,胥昕创立星辰天合XSKY.
2015年6月,英特尔宣布对海云捷迅AWCloud的战略注资。
2015年9月,英特尔宣布对九州云99Cloud的战略注资。
2016年1月,OpenStack基金会董事会改选,王庆连任个人董事;同月,UCloud和Mirantis的合资公司上海优铭UMCloud宣布成立。
2016年4月,李明宇创立奥思数据OStorage,基于OpenStack Swift研发对象存储产品并提供技术服务,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单个OpenStack项目垂直提供产品与服务的公司。
2016年7月,经OpenStack基金会授权,第一届OpenStack中国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盛况空前。
中国移动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获SuperUser奖瞬间
2016年10月,中国移动斩获OpenStack峰会超级用户大奖!
OpenStack的2017:白雨跳珠乱入船
2017年1月,OpenStack基金会董事会改选,王庆连任个人董事,郭长波当选个人董事。
2017年7月,经OpenStack基金会授权,第二届OpenStack中国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继续吸睛。陈绪、梁冰分获2017 OpenStack中国超级先生、超级女士殊荣。
2017年11月,腾讯TStack勇夺OpenStack峰会超级用户桂冠!(注:笔者一直认为,同样进入大奖决赛的中国铁路、中国银联也完全具备夺冠的实力,可惜赢家只有一个)。
OpenStack的2018:万紫千红总是春
2018年1月,OpenStack基金会董事会改选,王庆、郭长波连任个人董事。
期待:2018年6月,改名OpenInfra中国日的前OpenStack中国日,将在北京召开。(改名缘由,详见 从OpenStack到OpenInfra 一文)。
裂变的观察与思考
和欧美的AWS、Azure、Google通吃八方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中国的私有云尚大行其道,但整个行业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一、大鱼吃小鱼
遥想2016年,应适兕之邀,我草草写就“InfoQ开源卷首语”一文,文中指出:
中国的OpenStack阵营由四大层面组成。
第一个层面是OpenStack厂商,一般称为一大八小:一大是华为,八小是AWCloud、99Cloud、EasyStack、UnitedStack、T2Cloud、UMCloud、KeyTone Cloud、Kylin Cloud.
第二个层面是硬件厂商,华为,联想,浪潮,中兴,宝德,华三等,均下注OpenStack.
第三个层面是大规模部署的互联网公司,百度,金山云,乐视云,京东云,爱奇艺等。
第四个层面是企业用户,移动,联通,电信,银联,人民日报等。
是的,你没有看错,“华为”出现了两次,他们的开源贡献也可圈可点。
笔者很高兴地看到,除初创企业有些变化外,其他公司都还发展顺利,整体格局似乎变化不大。有消息称KeyTone Cloud在2017年底停止运营了,而UMCloud也成为了UCloud独资。同时,我们注意到,很多公司都接受了来自政府或者BAT等背景的投资。同时,很多创业公司的年营收已经逼近1亿人民币,盈利数千万人民币,这比A股上奄奄一息的很多落后产能企业已经不仅是不遑多让,而是遥遥领先。
其中,2017年11月,同方有云董事长、UnitedStack创始人程辉指出:“有云将正式与清华同方股份达成资本与战略合作,自此有云将成为清华同方股份集团大家庭中的一员,并将成为清华同方从计算机1.0向云计算2.0战略转型的核心团队”。祝福程辉!
此外,新华三、数梦工场等云计算劲旅纷纷亮相,动辄上百家私有云、政务云客户名单,让您眼花缭乱,心悦诚服。
我们期待,在资本层面上,会有更多大鳄的加盟,进一步加速行业的整合。
二、快鱼吃慢鱼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关注盈利的同时,也要关注市场占有率,对创业企业的融资尤为关键。能够通过扎实的口碑和客户关系,快速锁定行业,成为该领域的快鱼。
在国内,私有云的最佳实践是政务云和央企云。在国家网络信息安全要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旗下,自主可控、开源、创新成为甲方的主要诉求。政务和央企有足够的预算和动力来推动云计算的应用。正如中国铁路信息技术中心技术支持部高明星部长所说:“我们之所以构建基于OpenStack的开源云平台,一是企业自身的需求,二是顺应当前IT发展的趋势,这两者正好走到了一个交汇点,水到渠成”。
另外一个风云人物,得数中国移动的刘军卫,他带领的中国移动苏研云计算研发团队,为整个移动内部的云计算提供技术支撑,继2016年荣获OpenStack超级用户大奖后,进展飞速。
2017年,仅移动内部的云计算项目,苏研就完成了数亿人民币规模。此外,还破天荒地完成了第一次技术输出,成为了中国工商银行的技术提供商,该项目荣获“中国开源云联盟”2017年底优秀开源云案例评选的唯一特等奖。中国移动大云4.0版本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移动的云计算团队也成为了一条快鱼。
三、良币驱劣币
此标题为多位朋友反对,因为他们观察到的情况往往是:劣币驱逐良币。但我想说的还是:良币驱劣币。社会竞争环境的正常化,往往是所谓体制的理顺。
我们注意到,随着更多的技术人员走上领导岗位,桌面下的交易越来越少。我听说过的一个存储行业的案例,来自武汉的一所高校,某软件定义存储的龙头企业一举中标。后来甲方说,有很多企业,拿着过时的技术,过时的产品,来参与竞标,我当时就让他们回去了,难道他们是认为我们傻吗?
此外,破解恶意竞标,对付劣币最有效的方式是技术创新,特别是基于开源的技术创新。在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新技术带来的行业冲击力往往是摧枯拉朽式的,而且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一直坚信:创新力和差异化才是开源带来的最大价值。
劣币驱良币,非一日之寒;良币驱劣币,亦非一日之功。归根到底还是那三个字:持久战!前人有诗云:“牢骚太胜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四、监管促合规
从2016年开始发酵,到2017年中愈演愈烈的“0元中标”风潮在各方抗议声中,终于迎来了发改委的监管。
2017年10月1日,正式开始施行财政部颁布的87号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下称87号令),替代2004年8月颁布的财政部18号令《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下称18号令),从制度设计和执行机制上规定了相关解决措施。
此外,工信部下属云计算标准制定部门也在积极努力地为云计算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要注意:这短期必然带来成本的提升,比如网信安全等领域的要求,但长期而言,是私有云行业发展所必需的。
五、百川东到海
要坚定认清云计算发展的方向,社会、政府、企业上云是大势所趋。
汉乐府有诗《长歌行》云: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公有云、私有云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政府的政策所能带来的红利更为当前私有云保驾护航,为最终的混合云打好根基。
六、客户避风险
国内云服务所谓To B和To C,即向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云服务。私有云服务是彻彻底底的企业业务,这有别于公有云提供的个人业务。传统的互联网巨头面临巨大挑战,如何服务To B市场,需要思维的转变。
窃以为,无论你的私有云技术能力有多强大,技术体系是建立在原有公有云定制版技术基础上,还是建立在OpenStack开源版本增强之上,都必须建立独立的私有云团队,本着7*24小时服务和驻场的精神,完成客户的重托。
为何对技术支持服务要求如此之严苛?原因有二:
首先,很多企业客户,私有云承载着关键业务,不允许第二次出现故障。
另一方面,国内部分企业领导风格保守,对于技术及业务存在的风险有着天然的抵触,所以在项目建设时会偏向选择大型的、知名的、有历史沉淀的大厂进行背书,而不会选择中小型企业合作或尝试新兴技术。这样即使万一业务搞不好,决策者不会承担主要责任。所谓知名大厂就意味着,如果连他们都解决不了问题,那国内就没有谁能解决了,这样基本规避了决策风险。
这种决策者不敢做为的思维方式,对云计算公司也是一个警醒。信任,建立起来不易,毁掉却在一念之间。无论是因为工作态度欠佳,还是工作能力有缺,只要是造成重要损失,轻则丢失订单,重则被列入行业黑名单。
所以,作为创新创业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必须从技术和服务上做到尽善尽美,满足技术需求同时不给甲方领导添乱,降低决策风险,才有更多的中标机会。
七、排名出技术
在甲方面前,供应商太多,每个都说自己技术好,能力强,往往让甲方迷糊。曾经有过甲方委托第三方对所有乙方进行技术评测的案例。
有多种方法可用于展示技术先进性:成功案例、白皮书、性能评测等等。其实,开源社区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技术展示平台。
以OpenStack技术社区为例,每年两个release,每次都有社区代码排名。你要选供应商,不妨看看:
社区排名,该release中的总体排名;
核心组件贡献排名,如Nova,Neutron等中的代码多少;
在社区中的TC、PTL、Core的数量多少。
当然,OpenStack基金会中的会员等级也可以作为参考。
以OpenStack最新发布的第16个版本Pike为例,我们看看排名情况:
Commits代表的是代码贡献次数,也是广泛使用的一个指标。从Pike版本的Commits排名来看,华为Huawei、九州云99Cloud、烽火Fiberhome、麒麟Kylin Cloud、中兴ZTE和易捷思达EasyStack都进入全球前20,分列第2、第10、第11、第12、第13、第16名。
可以看出,相比Ocata版本,社区贡献进入Top20的中国公司在贡献的数量和质量上都有飞跃。华为在全球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成为国际社区的顶级贡献者;而九州云等公司也进步明显。
那么,技术人员的能力欠缺怎么办?参加每年两次的OpenStack峰会去学习吧。经费不足,那么来每年两次的“中国开源云黑客松(以前叫OpenStack黑客松)”呗,届时会有公告通知,免费报名参加,接受国际大师现场指导,聆听对方对您patch的直接反馈。
八、生态筑辉煌
古语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里的“助”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生态系统。一套系统的交付,往往不是一家厂商所能全部提供的,如果要成为客户青睐的乙方,就必须具备产业整合能力,能为甲方带来一批合作厂商,完成甲方的创新需求。
中国的市场格局大,除了OpenStack主导的IaaS,以Docker/Kata为主导的容器也开始大行其道(这是一个专门的话题,需要专门的文章来解读),值得一提的还有英特尔开源团队的张鑫、尤永康在2015年9月创立的云轴ZStack,他们是自研的开源系统,也会在大生态系统中有一席之地。
总结
最后,笔者想对读者说,祝贺您,您生在了一个最好的新时代。开源和闭源、私有和公有、巨头和初创、传统和现代,在一个舞台上同台竞技,共同完成的一场大裂变,必将为中国打造一个不同于欧美的美丽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