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于上青天 共享模式如何破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依旧保持较快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然而,大量的停车需求与有限的停车泊位资源严重不匹配,城市停车供需矛盾突出。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比例约为1:0.8,中小城市约为1∶0.5,“停车难,难于上青天”已经成为有车一族的一块心病。
停车难于上青天 共享模式如何破局?
1月4日,杭州公共泊位停车平台上线刷屏网络,给杭州有车人士兴奋起来打了一剂“强心针”。据悉,此平台是由杭州市城管委牵头,目前有7000多个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闲置车位共享给有需要的车主使用。
共享停车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共享经济出现的时候,共享停车也一同步入人们眼帘。共享停车其实就是通过盘活城市的停车资源,缓解城市停车难。
哪些城市在试水?
目前,各地政府正在加快对城市停车资源状况摸底调查,建立停车基础数据库,逐步将数据对外开放共享;促进停车产业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已经陆续开始推行“共享停车”。
2017年4月,广州人大常委会审议《广州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规定(草案)》,为了更大程度"挖掘"停车空间,鼓励住宅、单位将停车位逐步向社会开放;通过委托给管理者或服务企业,供他人错峰停车;2017年7月北京人大常委会审议《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条例(草案)》,建议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共享车位,错时开放;上海市率先将落实停车资源共享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中山市鼓励单位个人错时共享停车 ;成都公布《推进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实施意见》等等。
共享停车能带来什么?
“共享停车”基于共享思维,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城市闲置停车位信息实时汇总分析,通过平台查询城市空闲车位,利用分时空闲的车位资源实施闲时共享。“共停停车”平台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将空闲车位综合利用,通过市场化运营,不仅可以提高停车位利用率,还能增加停车位业主收入,降低市民停车费用,可以缓解市民停车困扰,降低交通违法行为,改善城市交通秩序等。
很多创业公司都在争抢这个“封口”,各类停车App因此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超过100个停车类App。但市面上大多的“共享停车”APP都不成熟,它们基本上以信息展示为主,即用户到达某地后,App才能提供附近停车位信息展示,并且不能固定某车位并进行预定。
市场状况如何?
即使“共享停车”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产业,然而城市停车是一种刚性的需求,尤其是一二线大城市,因此基于这种海量需求的产业,产业前景仍然是广阔且可持续。
《2016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停车消费超过4000亿元。在这背后是全国停车供需失衡的巨大缺口,在城市中平均两辆车共享一个停车位,按照市场容量估算,内地停车行业需要投资17万亿元。
那么,共享停车平台公司如何盈利?这里笔者总结三点:1、停车场和停车位入驻收益、停车费的抽取以及车位预约费用;2、依靠平台界面广告位收入;3、与汽车后市场商家合作;4、生产平台公司周边产品。
作为“新风口”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现在共享停车市场现状,那就是“玩家尚未盈利,重在圈地跑马”。业内人士称拿下停车场资源是共享停车行业最大的成本投入,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停车APP有十多款,但尚未有共享平台占领市场,并且,共享停车合适某一地域集中局部、深耕发展,从全国层面来看,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对于企业来说着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结语:纵使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行业还不“成熟”,但“共享停车”已成为趋势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只是在实现共享停车的过程中,社会协同,细化规则,勇往直前,才能真正推动新举措的实施,祛除有车一族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