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正文

移动支付激战正酣 “云闪付”破局前景可期

作者:胡群
来源:经济观察网
日期:2017-12-15 10:15:21
摘要:“云闪付”能否重新夺回支付领域的“王者之位”?

  “支付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对效率要求很高,天然是科技应用的密集领域、前沿阵地。我国移动支付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APP更是顺应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发展潮流而推出的拳头产品。”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中国银联携手各大商业银行全新发布移动支付战略产品“云闪付”APP的现场上称。

  正因为科技推动、市场需求及监管许可,近年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2013年至今,移动支付规模已经增长超过20倍。而非银行支付的步伐显然比银行支付快更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970亿笔,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95%。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公开表示,目前移动支付的数额庞大,但就交易笔数而言,非银行机构的交易数是970亿笔,远超传统商业银行的257亿笔,而且移动支付的增长速度都是以百位计。

  2005年,银联在内部成立了一个实验小组,这个项目组接到的任务之一便是研发二维码支付,以及大规模商用的可能性。当时参与这个项目的不少人后来都成为了支付产业的领军人物,但这个项目却淹没在了时间里。

  当时的银联并没有想到,十年之后,这个一直被他们搁在角落的支付方式会让自己失掉了一大片市场。

  银行及银联如何才能重新夺回支付领域的“王者之位”?

  银联自2013年即通过“银联钱包”,布局入口做出移动端尝试,并与2015年12月联合各银行推出“云闪付”移动支付新品牌,为统一用户体验,降低用户学习和使用成本,进一步降低社会支付成本,充分实现用户个性化需求,银联携手各大商业银行全新推出移动支付战略产品“云闪付”APP。

  我听很多人谈到移动支付“战役”时,都把银联的失势归咎为选择的失误,押注NFC而非二维码耗费了它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你可能会发现,这从来都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踩着今年“双十二”的前奏,银联又出手了。

  12月11日,中国银联推出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根据官方介绍,这是一个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由中国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共同打造的银行业通用支付入口。

  具体来说,就是银联联合各家商业银行机构将支付出口聚合,通过“云闪付”APP可以完成多家银行、不同形式的移动支付,包括手机NFC支付(包括Apple pay、华为付、三星付等各种闪付)、二维码扫码、收款转账、远程支付等功能。

  与此同时,该APP还为用户整合了不同银行的移动支付优惠权益,而用户可以基于“云闪付”绑定的I类账户银行卡为用户便捷开通银行Ⅱ、Ⅲ类账户,以便更好地享受相应银行提供的优惠服务。

  直观来看,改版之后的“云闪付”APP很像一个简版支付宝+口碑网的结合体,既有支付场景+生活服务的推荐,又有各种银行优惠信息的汇总。当然,后者聚拢银行资源是银联一直以来的优势。

  说来有趣,从“云闪付”作为一个产品上线,到如今正好两年时间,而关于它的几个重要发展节点都与“双十二”有关。可惜的是,与刚上线时业内和媒体集体刷屏式的关注相比,这次的品牌升级多少有些冷清。

  如果说,2015年时许多人还认为移动支付格局将从支付宝一家独大转变为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三足鼎立”的局面,那么今时今日,银联可能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自己错过的不只是一个机会,而是一个时代。

  正因为科技推动、市场需求及监管许可,近年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2013年至今,移动支付规模已经增长超过20倍。而非银行支付的步伐显然比银行支付快更多。

  1 “身负重任”的太子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中国银联,自此各商业银行银行卡通过银联实现了跨行交易清算,消费者可以跨银行,跨地区以及跨境使用银行卡,联网开放奠定了银行卡支付结算市场生态格局,为银行卡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应用打开了空间。

  银联积极创新,作为国内金融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银联的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国家工程实验室一直以来都在联合境内外产业各方积极研究、探索包括二维码支付在内的各种创新支付模式。

  但是,承载着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使命,银联、银行系始终谨慎开展二维码支付创新,而互联网公司的迅猛发展迅速改变了行业格局,以至于前者在移动支付领域布局稍显迟滞。

  “支付从走向历史舞台到领跑全球仅仅用了3-4年的时间,消费者的支付习惯迅速从银行卡转移到了手机,一部手机在手,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的各类消费场景中便可畅通无阻,广大消费者切切实实感受到移动支付为大家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说道。

  作为金融之基,银行及银联能否在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领域重新取得优势?

  “银联+银行+支付产业场景各方,以三类户的便民普及应用为重大突破口,必将快速推动和深化我国银行账户分类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广发银行总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关铁军表示,第三方支付直联接入网联,备付金逐步集中存管后,银行及银行账户在支付领域所发挥的作用将逐步得到强化,受益者是广大客户。虽然用户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但“云闪付”APP作为一个全新开始,既需要各方合作快速有序推动,也需要不断培育客户习惯,引导客户积极试用,并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提升客户体验。

  客观来说,近年来,银联在移动便民支付方面的“王者回归”的确势不可挡——在公交地铁领域,它代表了最新发展趋势,拿广州地铁来说,首创性地开启了手机闪付直接过闸的时代,领跑各类移动支付,上线两个多月日闪付交易笔数突破30万笔;在二维码支付领域,在线下扫码支付方面,今年5月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产品以来,银联二维码月均交易笔数增幅达到45%,活动商户数月均增幅达到87%,日均交易量超200万笔,已有超过150个主流APP上线开通银联二维码,并走出国门,服务境外持卡人,“云闪付”的发布更是打通入口,让银联银行相互赋能力量倍增;有了“云闪付”这一全新广阔平台,银联和银行、手机厂商等产业各方并肩作战,在各类生活场景将为用户提供越来越方便的移动支付手段。可以说,立足银联多年来在支付领域的不断探索,乘着整个银行业在移动支付领域绝地反击的东风,“云闪付”前景可期。

  移动支付市场兴起于大约五年前,这几年里,银联以及站在它身后的商业银行、运营商等一直都是NFC近场支付的拥趸,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互联网巨头则是通过二维码支付打开了移动支付市场的新局面。

  时间回到2015年,那一年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超过70%,银联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对抗二维码支付的拳头产品,一个可以翻身的市场契机,于是就有了“云闪付”在2015年“双十二”的高调亮相。

  彼时中国银联携手20余家商业银行共同发布该产品,宣布开启移动支付“一挥而就”新时代。6天后,中国银联和苹果公司宣布合作,将在国内推出Apple Pay,随后一大波银行开始加码“云闪付”绑卡与支付优惠活动。

  就在同一时间,支付宝投入了10个亿打造“双十二”线上线下的购物狂欢节,沃尔玛、家乐福、肯德基、麦当劳、优衣库等悉数进场,几乎就在几天时间里,大部分线下商家都完成了扫码支付的终端改造。

  “云闪付”从诞生之日起就身负攻城略地的重任,可惜很多已经趋于明朗的市场格局并不是它一己之力所能改变的。

  尽管有苹果、三星、小米、华为各种Pay的合作以及占据了各个银行手机APP的入口,NFC支付最终也没能战胜二维码支付成为主流。终于,随着扫码支付开始得到监管机构的正式认可,银联也迈出了布局二维码支付这一步。

  2016年“双十二”,银联发布二维码支付标准(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此举也被看做是银联重新挑起移动支付“三国杀”的动作。

  今年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在京共同宣布,正式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用户可通过银行APP实现银联云闪付扫码支付。随之而来的还有大家都熟悉的绑卡、支付优惠活动。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在那一波活动中“薅羊毛”的经历,可见其活动力度之大,推广之卖力。不过从现在的市场份额来看,“羊毛党”散去之后真正留下的用户十分有限。

  尽管随后几个月里,银联还与京东、新美大达成合作,拓展新场景。但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二季度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显示,支付宝占比54.5%,财付通市场份额39.8%,其他支付企业的份额之和为5.8%。

  同样是两年时间,银联终于在NFC和二维码支付之间做出了选择,而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则几乎进入了生活消费的每一个场景,和中国人能够去到的每一个主流国家和地区,差距并没有在缩小,反而越来越大。

  巨头一次又一次转身之后,留下的是一次比一次落寞的背影。

  2 走下“牌桌”的巨头

  事实上,早在2012 年,银联就与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中国移动达成移动支付合作。他们在2013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共同宣布,将推出“手机钱包”客户端,用户借助该客户端,将可进行手机“闪付”。

  而所谓“闪付”,即是NFC支付。甚至最近互联网巨头们争夺的公交支付场景早在2014年就已经被银联拿下——每年运营890万人次、号称运营规模世界第一的上海地铁全网实现支持NFC支付。

  而在这个时点,二维码支付虽然一度占领市场,但却遭遇监管的紧急叫停。在政策逼退互联网的窗口期,银联开始高举高打。

  当时的银联依然选择了以NFC来狙击对手们,但NFC支付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是对硬件的改造,包括手机和收款机器等;二是需要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以撬动银行、企业等。

  彼时银联的合作方中国移动宣布,将给予每台NFC手机30元的补贴,预计将花掉9亿元促成硬件升级。在中国移动的推进下,银联的特殊地位以及与银行的紧密关系决定了,他将成为最合适的制定“标准”的人选。

  此后的时间里,银联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包括国家、行业和企业三级标准的建立。

  然而,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二维码支付的崛起,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2014年9月,第三方支付机构卷土重来,再次布局二维码支付,且市场规模迅速扩张。银联可以制定NFC支付的标准,却难以改变用户的选择。

  讽刺的是,就像诺基亚率先研发了智能手机却最终被智能手机从市场淘汰,柯达率先研发出了数码相机最终却因数码相机的普及而走向覆灭一样,二维码支付本身诞生于银联实验室,银联却在移动支付时代被二维码支付的迅猛发展逼到墙角。

  一朝梦碎。为了发起反击,银联找来自己的老战友们——银行重整旗鼓,又拉来新的盟友入局。

  于是就有了前文中2015年“双十二”,二十几家银行为“云闪付”站台、Apple Pay、Samsung Pay加入战局;以及2016年“双十二”银联联合40多家银行发布二维码产品,开打补贴大战。

  至此,银联应对这场移动支付战争的方式,从硬碰硬的正面迎战进入了合纵连横的伏击战。

  从某个角度来看,银联从2016年重启二维码产品,加入补贴大战,到如今新版“云闪付”APP俨然一个精简版支付宝+口碑网的演变过程,大概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妥协。

  对市场的妥协、对用户的妥协和对竞争对手的妥协。无法用自己的方式战胜对手,也无法利用自己的资源战胜对手,最后只能用对手的方式狙击对手,你甚至很难分辨这是一种攻击还是自保的手段。

  今年的银联,不管是产品还是战术都与它的对手们越来越相似。除了开始力推二维码支付,银联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境外支付推广。

  几乎错过了一个移动支付时代的银联,会在又一次召唤出老朋友们为他站台之后反击成功吗?

  我有一个朋友的回答倒是很有意思,我不介意手机上多一个APP,但是能不能让我打开它,就看它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