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网而智:车联网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在迈向智能社会的过程中,每个行业都将受到数字技术的渗透,汽车业也不例外。随着物联网的迅猛发展,车联网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与过去注重汽车内部功能升级不同,此轮车联网浪潮更加注重车内、车外联接,从云、管、端三个方面一同发力,奋力创造智慧车辆的未来,其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再囿于汽车行业本身。
车联网发展三部曲第一阶段(1997-2009年),雏形诞生:车联网的雏形Telematics(车载信息服务系统)于1997年在美国诞生,彼时通用汽车推出了自己的信息服务品牌Onstar,以提供车载信息服务为主,主要功能包括咨询娱乐、自动紧急呼叫、在线导航、远程诊断等。
第二阶段(2010年至今),联网为重:2010年在无锡召开的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与会人员在物联网的基础上,提出了车联网的概念。现在的车联网只实现了车与云端的互联互通,并且不管是汽车的存量市场还是增量市场,联网率都比较低,但后续发展将会加快。据Gartner预测,2015-2020年将有1.84亿辆新车联网。
第三阶段,车联一切:随着车联网渗透率加深,车的联接范围也在不断拓展,车与车、车与路、车与行人、车与家也将实现联接,最终达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届时,车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将更加灵敏,安全性能更高,自动驾驶得以实现;驾驶人的双手和大脑将得到解放,注意力完全释放;汽车环境也可开放给应用开发者,车联网业务形态将进入快速迭代和极大丰富阶段。
端、管、云同时发力跟物联网相似,要推进车联网的发展,也得从端、管、云三个层面同时发力。
端:通往智能之路“端”指的是汽车的智能传感相关部件,负责采集获取车辆的运行信息,感知车辆行车状态和周围环境;是能支撑车内通信、车与车通信、车与路通信、车与基础设施通信的泛在通信终端。
随着基础传感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语音识别、深度学习、车载操作系统等领域的不断推进,车辆走向智能将是必然。自2014年推出“可自我学习的未来智能汽车”后,捷豹路虎已在其不少车型上搭载了这套系统,该系统能够“学习”驾驶员及乘客的行为、需求、偏好,来提供个性化乘车体验;并可根据用户日历安排,自动生成导航路线。在2017年的CES展上,丰田展示了“TOYOTA Concept-爱i”概念车,车内拥有大量传感器,将驾驶员的表情、动作、兴奋度等数据化,同时根据驾驶者短信和聊天记录来推测驾驶员的喜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判断,进而引导驾驶员进行更安全的驾驶。
同时,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让行车更加安全。2015年,宝马在上海国际汽车展中展示了一款增强现实智能眼镜,能把外置镜头捕捉到的画面传递到特殊的镜片上,让司机看清车辆周围的情况,消除盲区。汽车内外部视频、音频设备也能有效防盗防损。车上安装的运动传感器、云存储设备以及可以向车主手机发送信息的实时报警功能,使得盗车几无可能。此外,福特和英特尔已共同研发了可支持手势和面部识别的车载系统Mobii,大众汽车也研发了带有行人识别功能的红外线夜视成像系统。
管:5G,车联网的最佳拍档通信网络是车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据中国车联网联盟副秘书长李兆荣分析:“2G时代,带宽不够;3G时代,中国三家运营商使用的通信制式不同,车载终端的制式只能三选一,给车联网推广造成很大麻烦;到4G时代,虽然三家运营商都有各自的4G网络,但终端可以做到全网通,给汽车拥抱互联网打下基础;其中,LTE-V技术只需软件升级,就可实现车与车之间的通信,让车联网的互联互通成为可能。”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6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2.79亿,汽车联网数为2200万,联网产品仍以2G、3G为主,4G刚刚起步,呈快速发展态势。
而在未来,要让车辆走向智能,实现自动驾驶,对网络的要求将会更高。智能汽车的每个部件都会产生数据,一辆车每秒产生的数据可达1GB,这就需要在一秒内将1GB数据同步传输到云端,以便实时掌握车辆运行状态。设想一下,当一辆车感应到有人乱穿马路而紧急停车时,就会产生涟漪效应,后面的车辆也会跟着紧急停车。此时,就有可能需要在云端重新规划路线,避免出现交通堵塞。自动驾驶的大部分应用场景,都如这种紧急刹车一样,需要瞬间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及时做出决策,因此也要求网络同时具备大带宽(10Gbps的峰值速率)、低时延(1毫秒)、高可靠性(99.999%)和高精度定位等能力,唯有5G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
云:一切皆服务车联网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其生态链包括内容提供商、软件提供商、设备供应商、电信运营商、汽车厂商和用户,涉及到客运车辆、货运车辆、工程车辆、危险品运输等特种车辆,也包括汽修汽配、汽车租赁、车管、保险、紧急救援等汽车后市场的参与者,云端将会汇聚海量多源信息,需要虚拟化、安全认证、实时交互、海量存储等云计算功能,其应用系统除了包括围绕车辆的数据汇聚、计算、调度、监控、管理和应用的复合体系外,也将吸引更多跨界应用服务提供商入局,形态更加丰富、更加智能。
将来某天,当你步出健身房走向汽车时,你身上的可穿戴设备将把你的心跳记录、体温报告给汽车,汽车就能提前打开空调,调节合适的温度。同时,车与家里的冰箱相连,如果碰巧你最喜欢的运动饮料在冰箱里没有存货,当你路过商店遇到该饮料打折时,车辆就会向你发送提醒信息,这一切都将通过联接,在云端交互完成。
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25年,车辆信息娱乐服务将给整个车联网产业贡献650亿美元的收益。从2016年至2025年,车载信息娱乐相关硬件销售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6.75%。其中,汽车行业之外的移动和第三方应用市值预计将会达到100亿美元左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眺望远方,迎接颠覆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随着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及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的持续发展,车辆的安全性能将得到加强,到2025年,撞车事故会减少9%,人们支付的保险费可降低5%。未来十年,乘车将会变得越来越安全,预计90万人的生命将会因此受益。迈进智能驾驶时代,V2X将会让车辆更安全;AI司机不会酒驾,也不会感到疲劳,当启用自动驾驶模式时,我们可以边开车边玩手机。在2016年体验谷歌自动驾驶汽车时,知名博主Matthew Inman记录了有趣的一幕:“遇到行人时,谷歌汽车就会变得非常谨慎。它会停下来,观察行人的反应,确认行人让行,才会继续行驶。”
车联网和自动驾驶将给汽车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巨变,不仅会颠覆汽车产业现有的格局,还将使相关产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汽车制造厂商:在现有模式下,汽车厂商生产汽车,主要收入来源于车辆销售和维护;而在自动驾驶占主流的时代,汽车厂商需要关注车辆的生命周期,通过提供更多服务获得收入和利润,比如车载娱乐服务,定制化路线规划服务,甚至按需提供车辆共享服务等。汽车厂商未来有可能从制造商的角色转变为制造和服务提供商。
运营商:除了提供通信服务外,运营商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中,将扮演更多的角色。根据李兆荣的设想,“运营商最适合做车联网线上服务,铁塔公司有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在其现有网络上进行升级,就能支撑车联网的路边基础设施建设。三大运营商可做运营,未来,买车、用车就跟今天买手机一样,可以到三大运营商的营业厅,通过充流量费,就可领走一辆车。”
保险行业:全球每年有125万人因车祸丧生,伤者约2000万至5000万,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180亿美元。借助车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车祸发生的概率将会大大降低,这将给保险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车险收入将会下降,而保障的范围将会扩大,汽车厂商、软件设计师、地图提供商、传感器厂商、运营商、乘客、车主、驾驶人(共享汽车模式下,车主与驾驶人可能不是同一个人)等都将纳入保障范围。而事故责任主体更难界定,有没有使用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功能?如有,自动驾驶的服务商该承担多少责任,车主该承担多大责任?这些都需要数据,数据的拥有和使用又将如何规范?这些问题,都有待明确。
除此之外,代驾、加油站、4S店、机修、汽车旅馆等都将受到波及,相关工种1/4的工作都将消失。不过,人们相信车联网前景广阔,也会催生一批创新型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市政规划:城市也将经历巨变。随着交通共享增多、管理效率提高、路上拥堵减少,需要的停车位也会相应减少,现有停车场将重新开发和利用。对于像洛杉矶这种14%的城市面积都用于停车的城市来说,这将释放出不少可用土地,城市规划和市政投资可用在更好地服务市民上。
2025年,人们将会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全联接世界所带来的好处。车辆联网将颠覆我们的生活方式,并影响人类文化的进程。正如著名未来学家Glen Hiemstra所说:“未来,开车就像骑马一样,成为一项公共娱乐活动。”而这一天离我们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