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靠什么崛起?

作者:巴曙松、熊婉芳、左伟
来源:巴曙松
日期:2017-11-07 09:11:29
摘要: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9万亿美元,是美国的90倍。一方面,是因为西方消费者对于从刷卡到扫码的支付转变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中国消费者则是在信用卡持有率相对较低的起点上转向便捷的移动支付;中国的市场需求、规模、技术以及监管等因素都促成了中国移动支付引领全球。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靠什么崛起?

  一、中国移动支付:银行占据大额低频细分市场,非银行支付机构则占据小额高频细分市场

  移动支付,通常是指允许用户通过移动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对其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资金支付的支付方式。按照支付机构的性质,移动支付可分为银行移动支付和非银行移动支付。按照支付场景的不同,移动支付又可以分为线上支付和线下支付。几年来,中国移动支付得益于智能手机成本降低和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根据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数据,2016年银行业支付机构移动支付业务257.10亿笔,同比增长85.82%,金额157.55万亿元,同比增长45.59%,平均单笔金额6127.97元。非银行支付机构累计发生网络移动支付业务970.51亿笔,同比增长143.47%,金额5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32.29%,平均单笔金额525.60元。可见,目前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已经呈现出银行占据大额低频细分市场,而非银行支付机构在小额高频细分市场快速发展的竞争格局。这也体现了不同的移动支付渠道的风险收益特性、以及消费者根据这些不同渠道的风险收益特性所进行的选择。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在过去5年里,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从2011年达到0.1万亿元猛增至2016年的58.8万亿元,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支付总规模的占比中,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也从2011年的3.5%,迅速攀升到74.6%。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靠什么崛起?

图1 2011-2019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靠什么崛起?

图2 2011-2019中国移动支付占互联网支付的规模占比,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靠什么崛起?

图三支付宝与PayPal交易额对比(2016年),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靠什么崛起?

图四支付宝与PayPal用户量对比(2016年),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靠什么崛起?

图五中美移动支付规模对比,数据来源:Forrester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移动支付不但应用于线上,而且已全面向线下渗透。以美国的PayPal为例,PayPal虽然可以在多个国家使用,全球超过1.53亿用户。但其主要用于线上支付,线下支持商户有限。在美国,手机付款额仅占店内付款总额的3.0%。移动支付在日本利用率也仅为6.0%,远低于中国的水平。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的数据,同年美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1120亿美元,欧洲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613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移动支付规模远超美欧。2017年8月22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中,也对中国在全球移动支付领域的领先地位予以赞誉。

  二、中国移动支付为何能崛起?

  反观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环境与成长路径,有一系列独特的因素支持了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崛起。

  (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庞大的支付需求是移动支付实现领先的根本动力。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从原始社会到农耕文明,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支付方式和工具也紧跟着经济社会的需要,经历了商品、金银、保管凭条、现金、银行卡、支票、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和电子票据等形式的演变。移动支付是实现互联网交易的重要环节,是完成交易并实现债权债务转移的工具。中国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规模庞大且仍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经济,为移动支付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根本动力。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靠什么崛起?

图六: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发展情况,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中国网络购物、共享经济、网络社交等移动应用的不断创新发展并实现全球领先,特别是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不遗余力地发展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在这种将互联网与线下商务结合起来电子商务模式中,移动支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连接作用,近年年来O2O模式不断地将电子商务深入到中国居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为移动支付提供了相比于线上交易而言更加丰富的线下应用场景,带来了巨量的交易需求,推动移动支付受理环境改善和支付习惯的普及。因此,中国移动支付超越美欧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应用方面,特别是中国庞大的支付市场规模,为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传统非现金支付手段相对发展不足客观上使得中国移动支付直接占据主流。

  世界经济论坛金融业创新项目主管麦克沃特斯说:“转变支付方式的成本是关键因素。中国消费者信用卡持有率较低,这让移动支付能够直接占据主流,而西方消费者对于从刷卡到扫码的支付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发达国家的银行卡受理环境相对好,刷卡消费已经成为固定的交易习惯,在不少国际金融中心,支票依然还被广泛应用。在中国移动支付快速扩张的线下支付领域,发达国家的居民使用信用卡支付可以实现类似程度的便捷,因此,当地移动支付发展过程中往往遇到比较大的阻力,需要更长的适应期。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看,越是银行系统特别是支付系统相对不太发达的的国家和地区,居民对移动支付的接受程度就越高。例如非洲肯尼亚的M-Pesa,在其推出之初,肯尼亚每10万人仅拥有1.5个银行、1部ATM取款机,由肯尼亚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推广M-Pesa支付系统仅需一部老式手机就可使用,为肯尼亚没有被银行系统覆盖的广大穷人提供了成本低廉的金融服务,因而得到迅速发展。如今,M-Pesa的服务范围已扩展到购物、医疗、教育等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M-Pesa已在肯尼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称,也是全球移动支付领域成功的案例之一,在坦桑尼亚、阿富汗、印度等国得到了很好的复制与推广。

  中国的银行系统相比于肯尼亚等国家要更加完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用卡受理仍存在较大空白,有相当数量未被银行系统的支付服务覆盖的用户直接跨越支票、刷卡支付进入到移动支付,受到原有支付习惯影响较小。

  (三)技术创新是推动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技术角度看,中、美、欧均掌握移动支付技术,但不同国家之间由于金融发展水平、支付习惯以及监管政策不同,甚至就是市场规模的差异,就会导致不同国家之间技术路径存在差异,因此移动支付的技术优劣难以直接比较。

  传统刷卡支付需要依托POS机具和网络,因此产生了相应的硬件购买和维护费用。以扫码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创新,实现了线上线下支付融合,降低了硬件投入成本,使得移动支付进入小卖部小商店、菜市场等更加广阔的线下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创新,移动支付已经深入渗透了中国居民的各个生活场景,进一步改善了移动支付的受理环境,引导用户由刷卡交易向移动扫码支付的交易习惯改变。

  在线下商务数字化方面,移动支付收集和沉淀的市场数据可以为商户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具体和精准的数据,识别新顾客,老顾客,沉睡顾客和VIP顾客等,帮助商户展开精准营销,了解客户需求,改善自身产品和服务,提升顾客体验,从而提高经营效率。

  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生物识别让远程用户识别成为现实,人工智能对每一个用户的数据进行个性化分析,云计算让移动支付更加快速便捷,区块链则增加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金融科技的应用将改善移动支付的使用体验,增强移动支付业务的竞争力。

  (四)庞大的用户规模带来的网络效应是令人瞩目的优势。

  根据网络效应的特征,随着网络中的用户数量的增加,网络的价值呈现几何性的增长。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两大巨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依托其原本就规模庞大的电子商务和网络社交业务,原有业务用户向移动支付业务迁移,带来了巨大的客户基础。进一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巨量的用户规模,吸引了众多商家接入支付网络,丰富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应用场景,从而吸引更多用户使用。如此循环,中国移动支付网络的价值得到不断增强,推动了移动支付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

中国移动支付行业靠什么崛起?

图七2014-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为4.62亿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数(3.23亿),且仍将保持增长趋势,预计在2019年达到6.98亿,庞大的用户规模为中国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网络效应,是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领跑世界的独有优势。

  (五)监管机构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重的监管政策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

  在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监管机构并没有因为移动支付蕴含的潜在风险而采取“一刀切”的禁止措施,相反,监管机构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监管政策,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对相关技术持有更加开放的态度,在有的业务领域还主动引导和利用移动支付助力普惠金融和农村发展。201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以及2017年推出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明确了非金融支付机构的合法地位,完善了支付业务的管理,预留了支付创新的空间,弥补了监管漏洞,推动业务规范发展,增强了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信心。

  三、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取得的世界瞩目的进展,从目前的发展看,正呈现出几个方面的新趋势。

  一是继续发挥在推进无现金社会进程和线下商业数字化方面的作用。在推进无现金社会进程方面,得益于移动支付的迅速普及,近年来中国无现金社会的进程开始加快:一方面,移动支付行业应通过生物识别等技术手段加强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继续拓展线下支付和小额支付领域;另一方面,借鉴M-Pesa的经验,发挥移动支付便捷低廉额和数据收集的特点,拓展普惠金融领域,特别是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为农村征信系统提供多维度数据,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

  二是在金融科技的浪潮和海外市场的拓展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方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战略投资,技术、运营经验输出,入股并扶持国外本土移动支付企业。2015年2月,蚂蚁金服与印度当地电子钱包Paytm展开战略合作,打造了印度版“支付宝”。支付宝对Paytm进行技术输出,直接带去了自行研发的安全风控技术、防欺诈技术、反洗钱技术等。截至2017年上半年,Paytm用户数超过2.2亿,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二是着眼于中国游客出国消费产生的支付需求,与国外商家寻求合作,通过国外商家的改变来进行当地市场的教育,并增强当地居民对移动支付的认知程度。目前,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地区等中国游客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均展开了与当地商家的合作,为中国游客的跨境消费提供购汇和支付结算服务。

  三是大型金融机构更为重视发挥自身在移动支付方面的独特优势。支付业务作为资金流动服务的载体,其快捷的移动金融服务能增加客户忠诚度,是金融机构的业务核心之一。而大型金融机构发展移动支付具备两大优势:首先大型金融机构管理庞大的资金链,在支付清算管理上独占优势;其次大型金融机构拥有大量客户的数据与安全信息,并已经与用户建立了信任关系。因此,手机银行被大型银行视作发展移动支付服务的重要载体,成为移动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不断加强信息安全。当前,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包括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在内的全球移动支付产业面临的共同挑战。目前支付信息安全风险呈现跨平台、跨地域、覆盖层面广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手机病毒导致的安全风险,如恶意扣费、窃取银行卡信息等敏感数据;钓鱼网站诱骗客户,从而窃取用户输入的信息资料;手机丢失造成的用户绑定的银行卡信息、支付账户信息泄露等。有鉴于此,移动支付各参与主体需要更加关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技术水平、营造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市场环境。首先要加强技术性安全保障,移动支付提供商应采用代码混淆等技术措施保护客户端的完整性,优化加密及用户认证方式,防止交易信息被截获;另外强化安全防护意识。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应注意异常支付界面,增强财产及个人信息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