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企业重金砸智慧物流,到底为了什么?
提到新零售,除了无人便利店以外,第一个映入我们脑海的可能就是智慧物流了。比起处于试验性的无人便利店,这也是最先来临的新零售技术——我们明显能感觉到,即使是在电商节期间,收到货物的速度也不太慢。
可就在这一两天的速度提升里,电商在自建物流中凝结了大量尖端技术和高昂的成本。今天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各家电商智慧物流背后有哪些主要技术,除了提升用户体验以外,他们还能从中获得什么?
智慧物流背后都有那些技术?
当我们从电商购买一样东西时,流程大概是这样的:下单——分拣——配送。我们感到送货变快了的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配送的路程变短了,物品被储存在离我们更近的地方。
这就关系到了智慧物流中的第一项重要技术:立体仓库。
我们对传统仓库的印象,往往是城郊一大片空旷的厂房,里面堆着一个个大箱子。可实际上,电商自建物流应用的仓库通常是这个样子:极高的立体货架和自动化的传送履带,看起来好像是用乐高搭出来的一样。
这样的仓库能做些什么?首先肯定是能最大化的利用空间,储存更多货物。更重要的,利用软硬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作业。
以苏宁的苏宁云仓为例,苏宁云仓的建筑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部署了Miniload高密度自动箱式堆垛机、AS/RS自动托盘堆垛系统、SCS旋转货架等存储设备。体积不同的商品可以以整箱、整托盘甚至零散的形式高密度储存,加上高速分拣线,整个仓库可以储存2000万件商品,在分拣和传送时可以各行其道、自动排序,让以往混乱的分拣过程变成自动流水化作业。
自动化作业的背后不仅仅是工业上的改变,也很好的利用上了数据和算法。亚马逊的物流体系就对这一招谙熟于心。比如为了加速分拣员的效率,亚马逊会实时记录员工的行走路线,为其规划出最短路径,如果有谁的销量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系统就会做出提示。
同时亚马逊还引进了名为Cubi Scan的仪器,对新入库货物的尺寸和重量进行测量,配合销售情况、保存期限等等数据计算出最合适的储存位置。这些数据还会实时上传到云端,给全球的亚马逊货仓共享。这样的云仓储模式可以第一时间帮助所有的货仓提升商品周转效率,还能建立起了属于亚马逊自己的全球商品调配网络,通过算法可以预测不同地区商品需求的变动,及时反馈需求,预先异地调拨。甚至在货仓、轮船上都有视频监控和定位系统,既能记录交通情况,也能保证商品的安全。
再有,就是京东和菜鸟常常宣传的机器人了。京东有我们很熟悉的无人机、无人车送货,菜鸟则推出了智能AGV捡货机器人。机器人代替人作业的好处很常见:降低成本、满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需要,还可以应对一些特殊天气和地理条件:山涧、河流等等。还可以在分拣、包装等工作中代替人力。
除了让快递更快,智慧物流还能做到这些
关于智慧物流,我们提到最多的就是提高效率、代替人力,这样看来智慧物流似乎是帮助电商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方式之一。
可真的是这样吗?剥离了人力成本,自然能为企业减少一大笔开销,可智慧物流中从建立几十万平米的货仓,到购买/研发软硬件系统,再到每个机器人和云计算资源的使用,最起码在当下,很难分辨究竟哪一种方式成本更低。虽然有亚马逊用7.75亿美金买下智能仓储机器人公司KIVA,减少了亚马逊每年20%的运营成本。可在中国,地价更高、人力费用更低,相比一台售价30万人民币的KIVA机器人来说,雇佣一位更灵活的员工可能每年只需要10万。长久看来,智慧物流肯定会减少企业资源的消耗,可现如今,高昂的物流成本已经给了企业压力。
所以,电商企业参与智慧物流,或许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电商业务,除了电商之外,智慧物流还有以下三个输出点。
第一,赋能新零售。就像一开始说的,智慧物流是新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用技术手段让用户享受更好的服务,而在于把这种收集物流数据、利用物流数据的手段普及到整个零售行业。像仓库分拣、全球调度这样的技术,对于当前全球化的零售产业,比仅仅应用在电商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加持传统物流。其实很多人对于“物流”一次都有着明显的误解,认为物流等同于快递,实际上物流通常指的是中铁快运等服务商提供的大宗货品运输,快递则是我们熟悉的四通一达。
中国的快递产业在国际上能够排到相当高的位置,可物流产业却表现平平。就在几年前,把一车货物从北京送到广州的价格还高于从北京送到美国的成本。智慧物流对于仓储空间、新能源车等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无形中平衡了过路费、油费这些传统物流成本。与传统物流联手,一定是未来智慧物流的必经之路。
第三,连接供应链。智慧物流的重点,除了减少人力之外还在于数据的收集。实际上也只有在这个环节,可以实现对生产、销售、配送、售后等全链条数据的控制。智慧物流通过大数据把全球供应链的链条连接起来,以往常常出现断层的的供应链如今可以形成网状,提升整个产业的效率。
自从新零售概念被提出后,电商企业间的竞争从以往的销量变成了物流技术、智慧营销技术等等,这何尝不是一个好现象呢?追求销量时,有人说中国电商陷入价格战不能自拔;如今追求技术的提升,又有人认为电商不顾投入产出比,盲目烧钱做物流。或许中国的企业需要再多一点信任,商业行为的意义并非只关乎当下竞争,更能带大家一起去远方。